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詳細解說,了解什麼是內丹

詳細解說,了解什麼是內丹

內丹術是中國道教特有的一種生命煉養理論與實踐體系。要了解內丹,首先得了解什麼是「丹」。

在中國古典化學和傳統醫學中,「丹」一般特指依方精製的成藥。多為粉末狀或顆粒狀。一般來說,所謂「丹」多指含有汞、硫等化合物的礦物質經過特殊工藝加工升華或熔化提煉而成的製劑。分外服和內服兩種。

「丹」的說法大概最早來自於「丹砂」,也就是天然的硫化汞。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煉丹家、西晉的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指出:「丹砂燒之為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一過程,是將天然的硫化汞加熱分解出汞(水銀),將汞與硫黃作用又生成硫化汞。這時的硫化汞是黑色的,即所謂黑砂。然後再加熱則變成紅色。這種紅色的丹砂又稱為丹,亦名辰砂、硃砂,是中國古代煉丹術最重要的材料。早在西漢時期,方士李少君便向希冀長生的漢武帝獻「長生不死方」,名喚「祠灶法」。其內容是:「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則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漢武帝採納了李少君的建議,「於是夭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劑為黃金矣。」((史記·封禪書))

大概從李少君始,丹砂的化學性質便普遍為方士和煉丹家們所認識,並將其藥性日益神化。葛洪認為丹砂「燒之愈久,變化愈妙」,服之能「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抱朴子·金丹})唐代道教煉丹家陳少微更說:「故丹砂是金火之精而結成形,含玄元澄正之真氣也。此是還丹之基本,大葯之根源。」(《大洞煉真寶經修伏靈砂妙訣))

道教煉丹術的「丹」,』後來便不僅僅指丹砂了。煉丹士們將所有外觀紅色的燒煉產物,包括氧化汞、鉛丹等統稱之為丹。葛洪指出:「鉛性白色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色而白之以為鉛。」((抱朴子·內篇·金丹))這是指白色的鉛經過燒煉產生化學作用可以變成紅色的四氧化三鉛,相反,紅色的四氧化三鉛也可以還原為白色的鉛。

鉛是古代煉丹術中另一種最重要的物質。鉛丹是煉丹家們最重視的化合物。早在戰國時期的(計倪子)一書就記載:「黑鉛之錯(蠟)化為黃丹,丹再化為水粉。」這是說,鉛氧化後成為鉛丹,再與蠟作用可得鉛粉。鉛丹,又稱黃丹,常溫時呈黃橙色或紅色,受熱時為紫色,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四氧化三鉛。

』由於汞和鉛的化學性質特別活潑,因而這兩種物質逐漸在道教煉丹術中佔有了特殊位置,並日益被神化。丹家聖典(周易參同契)便提出只有鉛汞為煉丹的至寶大葯。在煉丹家眼中.鉛汞不僅是外丹主要原材料,也是內丹術語中最常見的符號。古代丹家甚至將煉丹術徑呼為「鉛汞術」。如唐代丹經(大丹鉛汞論)說:

「夫大丹之道,出於鉛汞;而鉛汞之葯乃大丹之基。」

託名陰長生注(周易參同契注》序文說:

此之二寶,天地之至靈,七十二石之尊,莫過於鉛汞也。感於二十四氣,通於二十四名,變化為丹,服者長生。」

《諸家神品丹法》說:

「一切萬物之內,唯有鉛汞可造還丹,余皆非法。」

以上是古代的「丹」的情況。我們當知道,所謂「丹」本是鉛汞一類礦物質燒煉的產物,原本特指所謂「外丹」。而後來內丹之「丹「』,是借用了外丹的說法和術語。

在道教煉養體系中,外丹是一種服食術。古代的方士和道士認為:「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火而不可滅,銅青塗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勁以扦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榮衛,非但銅青之外傅矣。」((抱朴子·內篇·金丹})

這種認識模式,顯然源於古代巫術的交感型思維方式,即認為黃金和礦物質煉成的金丹具有不朽的性質,因此人服用這些藥物或物質,便可將這類不朽性質轉移到人體中,從而使人長生不死。

道教煉丹家和服食者的這種想法在古代醫學和藥物學中是十分普遍的。問題在於,這類在丹爐中煉製出來的產品絕大多數含有砷、汞、鉛、銅、錫、鎳、鋅、銻等毒性金屬化合物,服食這些藥物不僅不會延年益壽,反而會對人的身體造成致命的危害。在歷史上,道士及帝王貴戚因眼金丹毒發而死的可謂史不絕縷。因此,外丹除了在某些醫療範圍具有一定醫用價值以及在古化學研究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外,對人的生命健康和長壽並無多少價值。

對於人的生命開發和發展來說,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是內丹。

什麼是內丹?扼要地說,就是道教徒借用燒制外丹的經驗、理論、術語等來煉養自我生命。他們以人體為丹房,以心腎為爐鼎,以人體精、氣、神為藥物,意念呼吸為火候,「假名借象」,在人體內部「煉丹」,以求長生不死,變形而仙。因而,內丹術實際上是一種「人體生命煉丹學」。

關於外丹與內丹的聯繫與區別,明人伍沖虛在(天仙正理直論增注》中寫道:

「煉外丹者,以黑鉛中所取真鉛白金煉成金丹。故內以腎水中所取真炁同干金,煉成內丹,亦名日金丹。外以白金為葯,以丹砂為主;內以真焦同於金者為葯,以元神本性為主;故同名金丹,同喻藥物。」

在外丹學中,古代煉士認為鉛生銀,類似於丹砂生汞,因而銀是鉛的精華,是為「真鉛」、「白金」,為煉丹的「大葯」。故他們說:「黑鉛,北方水,內含銀也。銀是鉛中之精。」又說:「汞從砂中出,離南方母胎,歸東方甲乙木,震卦,為龍也。銀從鉛中出,離北方母胎,歸西方庚辛金,兌卦,謂之白虎也。」(《大丹記))內丹家借用外丹這一概念.將人體腎臟中所貯藏的精氣(性能量)比喻為「黑鉛」。將含於精氣中的先天精氣(真炁)比喻為「真鉛」或「白金」。同時,又以人的「元神」來喻外丹中的丹砂;以鉛汞在丹鼎內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化合物來比喻人體內部腎中精氣在「元神」(即經過修鍊的意識或意念)作用下神氣結合,產生新的生命元素和能量,這就是所謂「內丹」。明代另一位道士趙宜真在《原陽子法語》卷上中的《還丹金液歌並序)中也比較了內、外丹的特點:

「唯道集虛,本無二致。而修鍊有內丹外丹之分者,緣遇不同,功用少異,·而造道則一也。所謂內者,自性法身本來具足,不假於外,自然之真。其進修之功,則攝情歸性,攝性還元.有為之為,出於無為;無證之證,所以實證,胎圓神化,脫體登真。訣曰:一靈真性號金丹,四假為護煉作丸。是為真一為玄一,·又名內丹也。所謂汐卜者,幻假色身,·未免敗壞,,必資外葯點化成真。,其服煉之功,則取日.月之精華,奪乾坤之造化,刀圭入口,情慾頓消。骨肉都融,形神俱妙,白日沖舉,上賓玉清。訣曰:木液本身丹砂出,金煉木液還丹體。丹復化金;金而液之.是為還丹為金液,又名外丹也。」·:

趙宜真是從功用的角度來比較內外丹的。照他的看法,那種「自性法身本來具足」,也就是先天精氣神足完的人可以以己身為爐鼎,煉性成丹,·這就是內丹。而那種後天業已虛耗敗損的人,不能夠利用己身精氣神煉丹,.故必須「資外葯點化成真」,服食丹砂一類藥物煉成的「金液還丹」,這就是外丹。

照以上說法,所謂內丹,實際上就是一種內煉精、氣、神的生命煉養之道。宋代丹家吳誤在、(指歸集序》:中指出:「內丹之說,不過心腎交會,精氣搬運,存神閉息,吐故納新。」唐代丹經《通幽決)說:「氣能存生,內丹也。」元代著名丹家陳致虛在《紫陽真人悟真篇注)中也說:「其用則精氣神,其名則雲金丹。」·』

那麼,內丹的「丹」究竟是什麼呢?,在丹家那裡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黍米說。

丹道聖典(周易參同契》論「還丹」說:「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一,·照內丹家言,這是指煉後天識神和精氣歸先天本性,故稱還丹,也就是內丹。其形象是:

「先白而後黃兮,』赤色通表裡。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這裡的意思是,內丹煉成後,會結成物質性的「丹」在腹中,類似於高深的佛教禪師色身焚化後的「舍利子」。很多內丹家都相信此說。宋代著名丹家翁葆光在其《悟真篇注釋》中說:

「惟先天之前,混沌真一之焦,用法追攝干一時辰之中,結成一粒大如黍米,號曰金丹,又曰真鉛、曰陽丹、日真汞、日真一精、曰真一水、曰水火、日太乙含真炁,人得服餌,立躋聖地。」

除了黍米金丹外,尚有所謂「金液還丹」:

「夫煉金丹大葯,先明夭地未判之前,混沌無名之始氣,立為丹基。次辨真陰真陽,同類無情之物,各重八兩,立為滬鼎。假此爐鼎之真氣,施設法象,運動周星,誘此先天之始氣,不越半個時辰,結成一粒,附在鼎中,大如黍米,此名金丹也。取金丹一粒,吞歸五內,擒伏一身之精氣,猶貓捕鼠,如鶴溺鳥,不能飛走矣。然後運以陰陽之真氣,謂之陰符陽火。·養育精氣,化成金液之質。忽尾間有物,直衝夾背雙關,歷歷有聲,逆上泥丸,觸上胯,顆顆降入口中,形如雀卵,馨香甘味美,此名金液還丹也。徐徐咽下丹田,結為聖胎,十月胎圓火足,即脫胎沐浴,化為純陽之軀,無饑渴寒暑之患,刀兵虎兌之不能傷,而為陸地神仙。」

翁葆光在這裡進一步說明,所謂內丹大如黍米,是人體先天精氣煉聚而成。元代丹家陳冲素(規中指南》論及大周天景象時有同樣的感受:

「夫乾坤交妨,亦謂之大周天。……其驗證如此: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兩腎如湯煎,膀朧如火熱。一息之間,天機自動,輕輕然運,默默然舉,微以意而定,息如造化之樞機,則金木自然混融,水火自然升降,忽然一點,大如黍珠,落於黃庭之中,乃用采鉛投汞之機,百日之內,結一日之丹也。」

這裡所論的「黍米」是氣團還是物質性的「丹」?這是眾說不一的間題。高功夫的內丹家是否真的在體內煉成有這類有形的物質性的丹?由於歷史上的道教徒均是肉身土葬,故不得而知。但歷史上很多佛法高深的禪師肉身火化後,據報骨骸內確有五顏六色的晶體狀燒結顆粒,人稱「舍利子」,視為禪法高深的標誌。這種現象用現代科學目前尚無法做出圓滿的解釋。一些丹師認為,煉內丹實際也是煉成「舍利子」一類的物質性的「丹」。因此,晚期很多禪道合一的內丹家乾脆不說金丹,而直稱內丹為「舍利子」。如近代內丹先夭派創始人千峰老人趙避塵便在《性命法訣明指)中說:

「瞭然、了空禪師傳我時曰:將十步閉精熙,煉得精囊內元精,團成舍利子。」

第二,氣團說、

這種看法認為,所謂內丹,是經過長時期的精、氣、神的煉養,使神氣相合,氣結精凝,促使人體先天精氣團聚成丸,「其紅如橘光似雪,融若湯煎味如蜜。」道教全真教創始人,內丹北宗之祖王重陽在其(五篇靈文注》中詳備地論述了內丹的這一特徵:

「金丹在內,葯從外來,實由內孕,何也?蓋神依形生,即有此物,一點先夭在人身,個個不無,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順情,情境既熟,愛河流浪,慾海波深。實觀覺悟之者,得遇真師指示;這先天一氣,葯從外來,依形而生。採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虛無,一念不生,靜中至寂,忽然無光自發,不內不外之間,若有一物,或明或隱,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成象?皆因靜寂之時,神抱於氣,氣結精凝,結成一精金丹,永在丹田之內,外現玄境之象,猶如室內之燈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待他一點自歸復,身中化作四時春。」

細體王重陽之論,內丹乃是在元神或真意凝照作用下,使先天精熙凝結成象,藏於丹田之中。同時,伴有發熱、發光的景象。《丹陽真人語錄)錄王重陽弟子馬遷的話說:

「學道者無他務,養氣而已。心液下降,腎氣上升,至於脾,元氣氰氫不散,則丹聚也。」

這意思與王重陽之論一樣,即丹為精氣所聚。

第三,光團說。

據很多丹經記載,修鍊內丹至高成就者返觀內視,能洞見體內丹田中或氣脈上有明亮的光團或光點。這些光點小如黍米,大如雀卵,在丹田及氣脈上遊離循行。丹家認為,這些光點或光團就是內丹。如丹經(大成捷要)指出煉精化炁得「大葯」時,「印堂自有月光常明,似電光灼灼」,又說:「當服食之際,金丹從上田降落口中,自然覺得圓陀陀、光灼灼,渾然一團聚在舌上。」又論大周夭火候足而結丹景象說:

「金液玉露還丹以後,自然出現一粒黍米玄珠。存養久之,漸漸長大,宛如丹橘。……厥後此珠漸生漸大,其色漸明漸赫。惟定之一機,機由我立,化則機生,一機萬化。玄珠,變象之祖也,似乎在外,閉目卻分明;似乎在內,開目極清白,真有不內不外者存。」

此處的所謂黍米玄珠即金丹。丹家認為,這是先天真炁經過長期煉製,凝聚成團,陰質全消,遂成象於眼前,漸生漸大,漸明漸赫,隨意而行,上下遊離,是內舟之外象。丹家還指出,獲此丹後,閉目內觀,臟腑歷歷如燭洞照,且漸漸有金光罩體之驗。

丹為光團一說頗類於印度瑜伽的「明點」或「甘露滴」的體驗。古今內丹家大多都有這一體驗。至於如何用現代科學理論去解釋這一現象,則有待於更高的科學假說和理論出現。

第四,性圓說。

這種觀點認為,金丹並非指人的精氣,而是心性修鍊境界。這一觀點特別受到部分主張佛道合一、禪丹合一的丹家贊同。元代著名內丹家李道純在其(中和集》中闡論金丹時指出:

「金者,堅也。丹者,圓也。釋氏喻之為『圓覺』,儒家喻之為『太極』,初非別物,只是本來一靈而已。本來真性,永劫不壞,如金之堅,如丹之圓,愈煉愈明。釋氏日O,此者真如也;儒者日O,此者太極也。吾道日O,此乃金丹也。名同體異。……身不動,精氣凝結,喻之曰丹。所謂丹者,身也。O者,真性也。丹中取出O者,謂之丹成。所謂丹者,非假外而造作,二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也。」

所謂「本來真性」,.本是禪家語言和概念,被道教內丹家所吸收和融攝,引為內丹的最高境界。宋代道教內丹南宗祖師之一的白玉蟾曾作《金丹之圖》來表達這一概念(見附圖1),認為金丹意味著修鍊成「真如本性」,此物.「形如彈丸,色同朱橘。

道教內丹北宗及金元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所著.《金丹)詩也說:

「本來真性喚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

清代丹家袁仁林(古文參同契注)更說:

「金丹者,丹指心。金,言其堅久光明。身內陰璐全消,純陽出現,便使元神堅亮,丹府如金,故名金丹。」

第五,精氣神合一說。

此說又稱神熙合一或性命合一。其本旨是認為內丹即是將人體內精、氣、神三大生命要素煉而為一。清代內丹伍柳派宗師柳華陽在《金仙正論)中指出:

「仙道煉元精為丹。凡煉丹下手之仙機,即煉腎中之元精,精滿則熙自發生。復煉此發生之炁,收回補其真炁。補到炁足,生機不動,是謂丹也。」

柳華陽強調內丹是由「腎中之元精」煉養盛滿化炁.再煉炁而成。清代另一丹家陶素招在(道音五種》中也說:

「丹乃和氣所成、』呼吸於內,神依息而凝,息戀神而往。臨護之際,呼吸調和,收取外來真一之炁,入吾戊己之官,與我久積陰精相含育,則真息自定,脈停丹結矣。』,

內丹即修鍊精、氣、神的養生術,這種闡釋宗教色彩不濃,故而得到醫家的首肯。.』清代名醫汪昂在其(勿葯元診》一書中即指出:』

「道家謂修鍊金丹者,即調養精氣神之功夫也。故曰:金舟之道,不外吾身。·若修養之功夫純熟,則精神充足而內守,心性圓明以自照,恬淡虛無,若存若亡,即是金丹成熟。非真以藥物、火候修金丹也。」

第六,大還丹、·小還丹、玉液還丹、金液還丹諸說。

內丹有各種煉養層次和境界,被丹家們分別命以不同的丹名。所謂大、小、玉液、金液等丹名(另外還有七返還丹、九轉還丹、龍虎大丹等丹名)均借用自外丹術語。在(周易參同契)中,本來只有「還丹」.的說法。至唐宋五代鍾呂丹法興起,將內丹分為「十二科」。(鍾呂傳道集)說:

「匹配陰陽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姨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肘後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玉液鍊形第七,金液還丹第八、金液鍊形第九。朝元鍊氣第十,內觀交換第十一,超脫分形第士二。」

這是將內丹的各個煉養階段、層次、境界、方法、技術分別參照外丹說法加以命名。題名鍾離權著、呂洞賓傳的《靈寶畢法》說:

「所謂玉液者,.本自腎氣上升而到於心,以合心氣,二氣相交而過重樓,閉口不出而津滿玉池。咽之,而曰玉液還丹。升之,而曰玉液鍊形『是液本自腎中來而生於心,一亦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說也。

「所謂金液者,腎氣合心氣而不上升,熏蒸於肺,肺為華蓋,下罩二氣,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間穴升上,,乃日飛金晶人腦中,以補泥丸之宮。自上復下降,,而入下田,乃日金液還丹。.即還下田復升,遍滿四體前復上升,乃曰金液鍊形,是亦金生於土之說也。」

明清之際,丹家一般稱築葵階段煉己的成就功夫為玉液還丹,將煉精化炁階段所得「大葯」為金液還丹。故丹經《玄膚論)說:「金液鍊形者,,了命之謂也;玉液煉己者,了性之謂也。」

鍾呂之後,雖然各派丹法大多沿用其法脈,但也對鍾呂的「十二科」予以了簡化,故多有用大、小還丹來命名築基煉己和煉化精炁等不同功法階段成就的。如邱處機(大丹直指》指出煉養內丹的不同功夫次第和成就說:

「腎氣傳肝氣,肝氣傳脾氣,脾氣傳肺氣,肺氣傳心氣,心氣傳脾氣,脾氣傳腎氣,是為五行循還,而曰小還丹也。上田入中田,中田入下田,三田返復,而曰大還丹也。」

第七,上、中、下三品丹說。

此一說實則將古代流行的除外丹以外的各種養生術和道教煉養術都視為內丹法門,而又據鍾呂丹道為標準分為上品丹法、中品丹法、下品丹法。此說創自於宋代道教內丹南宗祖師之一的陳楠。他總結當時流行的各類煉養術,將其分為三品,依次為地仙、水仙、天仙之道。後來元代著名丹家李道純發揚其說,在此基礎上又分為漸法三乘與最上一乘。他在(中和集)中《試金石》一章的劃分是傍門九品(上三品為傍門、中三品為外道、下三品為邪道)、漸法三乘(上乘延生法、中乘養命法、下乘安樂法)、最上一乘(舞上至真之妙)。其中傍門九品中的下三品之邪道為房中采煉術,評為「此大亂之道也。」傍門九品中的中三品之外道為休糧辟穀、吞霞服氣、三歸五戒等,「行之不怠,漸入佳境,勝別留心」。傍門九品中的上三品為存神吐納、八段錦、六字氣、閉息行氣、屈伸導引等養生術,「中士行之,亦可卻病。」李道純讚賞的是所謂「漸法三乘」。其中的下、中兩乘丹法,即為陳楠所說的下、中二品丹法:

「下乘者以身心為鼎爐,精氣為藥物,心腎為水火,五臟為五行,肝肺為龍虎,精為真種子,以年、月、日、時行火候,咽津灌溉為沐浴,口、耳、目為三要,腎前、臍後為玄關,五行混合為丹成。此乃安葯之法,其中作用百餘條,若能忘情,亦可養命。

「中乘者,乾坤為鼎器,坎離為水火,烏兔為藥物,精、神、魂、魄、意為五行,身、心為龍虎,氣為真種子,一年寒暑為火候,,法水灌溉為沐浴,內境不出、外境不入為固濟,太淵、絳宮、精房為三要,泥丸為玄關,精神混合為丹成。此中乘養命之法,其中作用數十條,與下乘大同小異。若行不怠,亦可長生久視。」

李道純的內丹下乘漸法類于丹法中的煉己築基階段,中乘類於煉精化炁階段。而其內丹漸法上乘即類於煉炁化神階段:

「上乘者以天地為鼎,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含光為固濟,降伏內魔為野戰,身、心、意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和氣薰為沐浴。乃上乘延生之道,其中與中乘相似,作用處不同,亦有十餘條。上士行之,始終如一,可證仙道。」.

在李道純等內丹家看來,漸法三乘,均是丹家之正道。因而是上三品修仙之途。至於他最推崇的「最上一乘」丹法,是為頓法,相當於內丹的煉神還虛之法,純為性動:

「夫最土乘,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慾懲忿為水火交,性命合一為金木並,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此為最上一乘之道,至士可以行之。功滿德隆,直超圓頓,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陳南的三品丹法之說和李道純的頓漸四乘丹法之說,實際仍不出大、小還丹的內丹煉養次第境界分法。唯其將所有內煉之法按內丹標準為品評分級,可以看出內丹家的特定煉養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清代著名道醫內丹家-劉一明
武當五行養生樁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