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還記得生物書中在工業革命後變黑的飛蛾嗎?科學家終於搞清了原理|Nature 自然科研

還記得生物書中在工業革命後變黑的飛蛾嗎?科學家終於搞清了原理|Nature 自然科研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一對正在交配的

樺尺蠖

Credit: Ilik Saccheri



本周《自然》上發表了兩項獨立研究 

The industrial melanism mutation in British peppered moths is a transposable element

 

The gene 

cortex

 controls mimicry and crypsis in butterflies and moths

,共同驗證了一個負責蝴蝶和飛蛾翅膀上的顏色和色彩圖案的基因。這個基因和與之相關的一個突變,


控制了工業革命期間樺尺蠖(hua4 chi3 huo4)顏色變暗的現象,研究還發現,這個基因也決定了一些蝴蝶物種的天然色彩圖案變化。





工業革命之前,樺尺蠖是淺灰色的,工業革命後由於污染導致樹皮顏色變暗,黑色的樺尺蠖相對不容易被鳥類捕食,逐漸成為樺尺蠖的主要顏色。Credit: Ilik Saccheri




眾所周知,工業城市的興起讓樺尺蠖(Biston betularia)的顏色變暗了——為了適應污染的環境和鳥類的捕食。然而,過往的研究中,讓常見的淺灰色樺尺蠖被一種以前從未見過的黑色樺尺蠖代替的特定變異只被泛泛的確認在一個擁有13個基因的DNA區域上產生影響。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

Ilik Saccheri

和他的同事識別出了黑色樺尺蠖的遺傳背景和精確的

DNA

序列突變。他們發現變異是一大塊

DNA

序列插入了一個叫做皮質(

cortex

)的基因的結果。他們同時也進行了一個系統發育分析,將這個變異發生的時間精確定位到了

1819

年,當工業革命剛剛開始時。






Heliconius erato demophoon

 butterfly feeding on a flower in captivity. 

Credit: Melanie Brien




在另一項獨立研究中,英國謝菲爾德大學Nicola Nadeau和她的研究團隊用了種群基因組學和基因表達分析揭示了蝴蝶中的袖蝶屬的身上圖案與皮質基因的表達變化有關。兩個研究在一起表明了鱗翅目(包括飛蛾和蝴蝶)顏色圖案的一種新型的基本機制。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Chinapress@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8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關注。點擊「閱讀原文」閱讀英文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昭和男兒」是怎樣養成的|大象公會
博物教育:近代中國一場彌足珍貴的啟蒙|大象文摘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