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之盡孝之後再入道
文/賈來生
在開始十年雲遊生涯之前,劉一明一直沒有忘記龕谷老人的叮嚀:「先盡人事,再辦己事」。劉一明的父親在鞏昌過世後,因祖塋「風水不利」,靈柩暫厝於鞏昌的窯洞中。
先盡人事,再辦己事(資料圖)
劉一明心裡一直記著,按照當地風俗,應在地利之年遷回原籍,葬在祖塋,況且這也是父親生前的宿願。在移靈途中,劉一明聽說龕谷老人在陝西鳳翔太乙村,立刻改道專程拜訪。
到達鳳翔以後,才得知老人已經羽化落葬。在龕谷老人的墳塋上,劉一明虔誠地行跪拜大禮,緬懷老人賜教之恩。
面對樊老人的陵墓,劉一明心想,先師脫離紅塵,出家修練,活了一百零三歲,而父親終日為生意奔波,操勞過度,只活了六十多歲,差別很大。
一切酒色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殺人魔王(資料圖)
真是「萬般是假,性命是真」,一切酒色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殺人魔王。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正如馬鈺所言,土農工商各個辛苦,哪一個能得到幸福:
農士工商四等人,
各領功業苦中辛。
不知短景催人老,
怎悟長春益已春。
馬鈺還形象地寫道:「養家苦,鎮常忙,忙來忙去到無常,作陰囚,住鬼房。」看來自己當初讀父親花巨資捐的國子監真是沒什麼價值,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人生如夢一樣。
丘祖批判道:「任使高官重祿,金魚袋、肥馬、輕裘,爭知道,莊周夢蝶,蝴蝶夢莊周」,「家給千兵,官封一品,得也無依託。光陰如電,百年隨手偷卻」。全真祖師的教誨,使他明白了性命真諦,也堅定了他外出雲遊之心。
莊周夢蝶,蝴蝶夢莊周(資料圖)
安葬了父親,謝過了恩師,安排好家裡人的生活,他要做到一個阻力最小、沒有不良後果的外出。臨行之際,他知道自己此去恐怕是再不回家來了,故而寫下了《望吾鄉》,為出家從道述懷:
多少的道流,虛度了春秋,陰陽造化全不究。
存神運氣又禮斗,更有那金晶飛肘,
後學打坐閉眼口,似這些閻君一齊兒收。
生是死的根,死是生的名,形在叫生如畫餅,
氣絕說死亦坐井,那知道當下俺無影。
身雖動,已長寢,假若是悟得了便全形。
修真的妙方。簡易兒平常,未生身處有實像,
後天儘是虛假樣。知的那太乙藏萬象,
脫生死,消魔障,霎時兒凡夫上天堂。
劉一明害怕臨走時遇到家人阻攔,於是,在一段時間裡裝瘋賣顛起來。家人見慣了他的瘋瘋癲癲,平時就放鬆了看管。在一個後半夜裡,劉一明換上了暗藏的道士衣冠,將平時所穿衣冠盡拋在院中。
他連夜出門,迎著陰冷的風,抄近路渡過汾河,天亮就走到了絳州地界。劉一明發現後面沒有家人的追趕,這才放慢了腳步,西行渡河,過禹門,經蒲城,到了甘肅的慶陽、延安、定邊。
出家雲遊(資料圖)
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走到寧夏靈州(今靈武縣)後,劉一明住了下來。改名叫金寓吉(諧音今寓居),時年36歲。對於出家雲遊,他曾經很欣賞重陽祖師的說法。重陽祖師說:
「凡遊歷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紅翠,或玩州府之繁華,或賞寺觀之樓閣,或尋朋友以縱意,或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雖行萬里之途,勞形費力,遍覽天下之景,心亂氣衰,此乃虛雲遊之人。」
「二者,參尋性命,求問妙玄,登巇嶮之高山,訪明師之不倦,渡喧轟之遠水,問道無厭。苟一句相投,便有圓光內發,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雲遊也。」
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資料圖)
重陽祖師立教甚嚴,其要求總是有破有立的。他把雲遊分為「虛雲遊」與「真雲遊」兩種,抑前揚後。
上述的引文就是說,有些人出去雲遊,那是為了看山水風光,玩花草樹木,遊覽繁華鬧市,觀賞寺廟樓宇,有的尋找朋友狂歡作樂,有的吃喝購買醉心消費。
像這樣雲遊的人,雖然走了萬里路,舟車勞頓,勞形費神,看遍世俗的花花世界,內心大亂,氣色衰微。這樣一種雲遊,套用老子的話說,就是為游愈多,為道日損。不僅於修道毫無益處,而且累神傷氣耗神,因此,王重陽把它叫做「虛雲遊」。
那麼什麼是「真雲遊」呢?就是雲遊有著明確的目的,為了參尋性命真諦,追求玄妙大道,攀登巍峨高山,橫渡奔騰江河,不遠萬里參訪高明的師父,不厭其煩地探尋大道的奧秘。
如果聽到一句點撥,照亮內在智慧,就能頓悟生死性命之大事,成為一個全真的大丈夫,這人就是真雲遊。
登巇嶮之高山,訪明師之不倦(資料圖)
劉一明把自己的雲遊定位在真雲遊的追求上,理想之崇高,目的之明確,道心之堅決,都是罕見的。他明行醫道,暗訪明師。他
礪煉身心,一心要在丹道的理論完善與修行實踐上有所作為。當然,他也不反對一個人在雲遊名山大川、府國州郡中,增加閱歷,擴大眼界,格物致知。
劉一明在靈州居住了將近一年,行醫救人,周濟窮人,和周圍的世界混同起來,靈活地待人接物。只是有時候在救助孤貧老幼諸人時,總不免引起旁人的驚詫和猜疑。
當人們以一種世俗功利而又充滿算計的眼光來驚詫和猜疑一種無私行為的時候,善良的人總會感到被侮辱而難受。
是啊!世俗世界裡有的人,就象臭水溝里的蒼蠅一樣。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像太史公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當你在北方一個偏僻的小鎮突然給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或老大娘一個銀元時,有多少人會一邊捂緊自己的口袋,一邊好奇地打量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料圖)
他們懷疑你要麼是神經不正常,要麼是懷有不可告人的企圖,要麼就是從不可知的地方來的怪人。這樣一想,劉一明對於人們詫異的目光與議論就不難理解。這個社會畢竟像他這樣善良的高人少如鳳毛麟角!
劉一明看到靈州雖然是北遷的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但是往來的人群大多是貿易客。當地民眾和過路客商中關心政局多,關心經貿的多,但關心文化的少。
加上靈州地區回民越聚越多,逐漸變成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的聚居區,無人關心「內丹」。所以劉一明後來就離開靈州,去了銀川。
未完待續……
(編輯:柯恩)
※這裡有一份成仙小指南,請您查收!
※真正的修行沒有捷徑,偽道學雞湯絕非正途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