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歲便能讓梨的孔融,最後為何因不孝的罪名被殺

四歲便能讓梨的孔融,最後為何因不孝的罪名被殺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在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國的國民開蒙讀物《三字經》中便寫過:「融四歲,能讓梨」。但是大家只知道孔融讓梨,孰不知他還有讓生的舉動。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一個名士好友叫做張儉,張儉得罪了中常侍侯覽,因此被通緝。張儉偷偷跑來向孔褒求助,正巧孔褒外出未歸,十六歲的孔融毅然將張儉藏匿起來。後來東窗事發,孔融與孔褒都被官府捉拿去了。兄弟二人都爭相承擔罪責,心甘情願赴死,最終孔褒被定罪,但孔融也因此壯舉而聲名大噪。

孔融讓梨繪像

小時候可以讓梨,長大了可以讓生,孔融具有如此高潔的品德,最後卻因不孝的罪名被殺!這是為什麼?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從小家風濃厚,他少有異才,自己又勤奮好學,因此後來被當權者青睞,自此步入了仕途。東漢末年,是一個妖魔鬼怪橫行霸道的年代,偏偏孔融是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儒者,這就註定了他最後的悲劇。

孔融繪像

當年孔融受到司徒楊賜的提拔,升他為司徒掾屬,讓孔融暗中調差朝廷官員貪污腐敗的事情。如果換做是一個圓滑之人,肯定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都不去得罪,但孔融卻實事求是。當時朝廷宦官權力非常大,有著名的十常侍,沒有人敢得罪他們。但孔融卻將槍頭直接瞄準了他們,他多次揭露宦官親族的罪行,絲毫沒有隱瞞。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作為一個儒者,孔融是真心忠於朝廷的。後來他轉任虎賁中郎將,恰逢董卓進京掌權,董卓獨攬大權、無惡不作,孔融便與董卓據理力爭,絲毫沒有畏懼。於是董卓懷恨在心,便將孔融調去了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為相。孔融在北海險死於黃巾軍之手,幸得劉備解救,才免遭罹難。但這次教訓,並沒有改變孔融的品性。

圖片來自電視劇《三國演義》

後來漢獻帝繼位,被曹操迎去許昌,徵召孔融進京擔任將作大匠,後來又升他為少府。當時朝廷政權被曹操所把持,滿朝公卿大夫只不過是擺設,但孔融卻經常引證定議,恪盡職守。由於孔融心中充滿了對曹操的不滿,所以他時常嘲諷曹操。

電視劇中的孔融形象

當時曹操打敗了袁紹父子,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馬上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最後把妲己賞給了周公。」曹操也是博學多才之士,他看完一頭霧水,歷史上有這個典故嗎?於是他問孔融這個故事出自何經何典,孔融答:「不就是今天的故事嗎?」曹操這才明白,合著你小子在諷刺我啊!

郭德綱版曹操

從來不會審時度勢的孔融,天天跟曹操抬杠。但凡曹操提倡的,他都反對;但凡曹操反對的,他都提倡。試問你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存在,你生氣不?所以曹操心裡是憋了一肚子的氣,但是孔融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放在今天就是一個媒體大V,曹操不敢貿然對他動手。

陳建斌版曹操

曹操身邊有很多人善於揣摩他的心思,他們看見曹操現在的窘境,便群起而攻孔融,各種抓孔融的把柄。孔融曾經提出過一個「親子無親論」,即「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意思就是說父親與孩子沒有親情,孩子只是父親一時情慾的產物;母親與孩子也沒有親情,他們就像物品寄托在瓶子中,物品拿出來就與瓶子沒有關係了。

《三國演義》中孔融的插圖

孔融最後因不孝的罪名被殺,但是孔融真得不孝順嗎?我看未必。他自小學得便是儒家學說,而「忠孝」正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孔融可以做到忠,又如何做不到孝呢?我覺得他只是想嘲諷封建家長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家長制中,沒有普通家庭的溫情可言,故孔融才有此一說。不過孔融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認為他是不孝,那孔融就是不孝。

政治鬥爭就是這麼殘酷,不但要殺掉孔融,株連他全家,而且還要搞壞他的名聲,讓他遺臭萬年,只有這樣,勝利者才是正義的。孔融的悲劇,便在於他生逢亂世,最後只能做忠義的殉道者。但我想孔融肯定是欣慰的,他生在這樣一個亂世,所見所聞令他生不如死。所以他一開始便做好了以身為劍的準備,哪怕一死,也要劃破這黑暗的蒼穹。


點擊下方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道文流 的精彩文章:

被皇位耽誤的傑出木匠

TAG:嘉道文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