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莊子妻子亡故,他卻鼓盆而歌,原來他是這樣看待生死!

莊子妻子亡故,他卻鼓盆而歌,原來他是這樣看待生死!

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所著《南華經》為道家經典著作,莊子也被後人奉為南華真人。關於莊子有很多小故事,代表了道家學派對待生死的看法,其中最為著名的為莊子妻子去世,他鼓盆而歌的故事。

據說,莊子的妻子因病而亡,好朋友惠子聽聞,前來弔唁,卻看到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莊子道:「你妻子與你結髮同窗共枕數載,為你生養孩子,孝順敬老,賢惠持家,如今不幸亡故了,你不哭也就算了,還在這裡敲著盆子唱歌,有你這樣做人的嗎?」莊子說:「你錯了,她剛死時,我怎會悲傷呢?然而,氣又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故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睡天地之間,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在莊子看來,生老病死就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就像一年四季的交替,人又有什麼好痛苦的呢?人源於自然,再回歸自然,不過是正常的生死輪轉,他依然在天地之間,只要懷著這樣的想法,人又有什麼好悲傷的呢?

莊子的很多言論表明莊子對生死有其獨到而深刻的理解,他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餓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人之生,也就伴隨著死,一個生命的消失,就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宇宙間只不過是一口氣,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但聚與散,只是現象,氣的本體則沒有所謂的聚散,無聚散之氣,是生命的本原,從現象看來,有生滅之相,但滅而不滅,所以說「死也生之始」。

生和死在莊子看來,只是生命中的個別現象。人之所以悅生惡死,或是貪生怕死,只因沒有領悟到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莊子以整體宇宙的流行來宏觀生死的現象,以「萬物畢同畢異」的知性以統合整體關的慧心。人與宇宙是為「一」,不可分;因而,人生的諸般現象,放在宇宙的大化流行中,也都是和諧的,在現象與現象之間沒有差別。所以,生死現象,在道的形而上觀點下,是沒有任何區分的。同時,死生同狀,以死生為一的思想基礎也在以道觀之的原則下形成。

其實,道內存於萬物,也正是道本體的外現。因此,道本體的超越性,落入形象之中,也就是道生萬物時,同時道又內存於萬物當中。藉此而知,萬物的存在由道的創生而開始、由道的內存延續,由道的內存而運作;簡言之,萬物由道而來,終需回歸到道;但萬物的運作亦是道在引導。

總而言之,生死都是天命,問題在於我們對生死的態度如何。一般人都認為「人之生也,與憂俱生,久憂不死,何苦也!」為免除人生憂患,莊子主張「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能夠順天安命,自無憂患之足慮。然後肯定生之價值,過著健全的一生,乃能享受圓滿的死亡,由此而肯定死的價值。

莊子主張修養的最高目標為遠到至人、神人的胸襟,乃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因而能夠泯合天人,冥絕生死,而至於「心齋」、「坐忘」的勝境,此時一切外在生死成毀的變化,都不能擾亂他內心的寧靜。故能齊萬物、外生死。此為內聖之道修養的極致,雖非常人所能,但宜心嚮往之。

莊子視生若死,視死如生,或許這就是他所說的「形如枯槁,心如死灰」。就這這樣的生死觀造就了莊子平淡的、寂寞的、理智的、安詳的一生。傳承了老子的哲學觀點,萬物生於無,生命也是來自無,復歸於無,這就是他的生死觀。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初幾?很多人沒搞明白公曆,農曆,陰曆,陽曆
關於風水的幾個問題,為什麼說一修德,二命,三運,四風水,五讀書?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