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揭秘丨美軍一定有體制問題:YB-40是這樣誕生的!

揭秘丨美軍一定有體制問題:YB-40是這樣誕生的!

原標題:揭秘丨美軍一定有體制問題:YB-40是這樣誕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等國的轟炸機部隊曾對德國執行過多次戰略轟炸。雖然戰果顯著,但盟軍飛行員卻付出了相當代價。


比如在 1943 年 8 月 17 日,第 8 航空隊對德國的施魏因富特軸承廠和雷根斯堡飛機製造廠的轟炸中,所派出的近400 架 B-17 有數十架被擊落,約600名盟軍機組人員被俘或犧牲。面對如此慘重的損失,美軍轟炸機部隊甚至是B-17的研發機構波音公司都坐不住了。既然軍方無法為轟炸機群提供有效的護航,那我們就研製一款「巨型戰鬥機」擔任這項工作。於是,攻高血厚的「護航轟炸機」YB-40應運而生。


想1943年就在歐洲戰場看到大量P-51?


不存在的!


寫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美製P-51「野馬」戰鬥機在哪裡,盟軍轟炸機編隊不都是由這款著名戰鬥機護航嗎?事實上,由於美軍採購部門與生產P-51的北美公司有矛盾,一直竭力阻撓這款戰機服役。以至於這款活塞戰鬥機時代的巔峰產物險些被放棄。所以,直到1943年底,想要在歐洲戰場上見到鋪天蓋地的P-51,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盟軍竟拿不出一種能夠執行遠程護航的戰鬥機,也難怪轟炸機部隊和波音公司要自己單幹了,這一定是體制問題!


想在上百架轟炸機中辨別出YB-40


幾乎是不可能的


言歸正傳,當時美國陸軍航空隊中,能夠像B-17那樣滿載油料和彈藥飛上幾千公里的,基本只有轟炸機和運輸機。所以,波音公司就把主意打到了B-17身上。這樣做能夠顯著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製周期,還能在執行任務時迷惑敵人。試想一下,在幾百架轟炸機中挑出那麼幾十架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護航轟炸機」,就算對訓練有素的戰鬥機飛行員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為了解決護航問題,


波音公司研發了火力兇殘的YB-40「護航轟炸機」



安裝在YB-40上的多種武器,


從機炮到六聯裝機槍塔應有盡有

既然是護航用戰機,那麼對空作戰自然是第一位的。YB-40直接捨棄了投彈功能,以便安裝更多的機槍、攜帶更多的彈藥。早期及中期的B-17轟炸機一般只配備5-10挺機槍和幾千發子彈。而YB-40的基本型就有14挺大口徑機槍外加上萬發備彈,有些「變態」試驗型甚至裝備多達30挺機槍!這種恐怖的火力超過了當時任何已知的德軍戰機。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敵機冒失闖入YB-40交織的火網中,幾乎只有墜落一種結局。



YB-40的機艙內攜帶了大量武器與彈藥


YB-40的結構示意圖


由於YB-40是由重型轟炸機改裝而成的,機動性肯定不如靈巧的戰鬥機。因此,該型飛機又安裝了許多附加裝甲,用來提高自己的抗打擊能力。本來B-17就以皮糙肉厚著稱,再次強化防禦後的YB-40幾乎就是鋼板一塊了。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加裝了武器彈藥與額外防護的「護航轟炸機」重量驟增,導致飛行性能嚴重下降。無論是爬升能力還是最大飛行速度,都難以跟上扔完炸彈的「輕裝」B-17,這些問題使得軍方對YB-40的作戰效能產生了懷疑。



YB-40 「護航轟炸機」雙機編隊


最終,共有20餘架B-17被改裝成了YB-40「護航轟炸機」,並參加了護航任務。可惜的是,該機的實戰效果遠低於預期,未能有效壓制來襲的德軍戰機。雖然YB-40的嘗試失敗了,可它卻給B-17的後續改進型號提供了不少經驗與思路。當大量P-51戰鬥機與強化了火力與防護的B-17G轟炸機飛抵德國上空時,德國空軍再也沒有能力反制上述兩位「最佳拍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軍武 的精彩文章:

前瞻丨愚人節獻禮? 飛碟坦克279工程有望加入遊戲
軍魂丨海戰30周年:中國軍港「艦滿為患」!

TAG:天下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