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班改更好地助力課改
隨著課改的深入,其成效越來越明顯。但是,學校課改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作為一名班主任,我認為一大原因是班改不夠。
班級作為學校教育的關鍵載體,課改首先要內化為班改。課改與班改要相輔相成、雙管齊下。班改的關鍵是「眼中有人」。班改可以更直接關注學生教育,進而實現學生自主管理,提高團隊合作精神,整合家校社會教育資源,形成立體式教育。構建和諧班級,將會大力推動課改目標的實現。
課改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班改亦是。課改提到了「學生觀」和「發展觀」,學生是一定社會條件下具有主動性的生命形式,他們是「未完成性」的人,即學生身上擁有巨大的潛能,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發展觀」所指的發展不再是應試教育限制下的「發展」,不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練,而應該是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葉聖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應試機器,而是培養學生「四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我中途接手的班級是美術特長班,有人開玩笑把接班說成是當「後爹後媽」,既然當了「後媽」,那就要當好,絕不能讓學生說「後媽」就是沒有「親媽」好。
為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採用「人人有事做,事事到個人」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通過自薦、班級投票、教師認可等步驟,擔任班委、團委、課代表及各項事務負責人,比如綠植養護、多媒體維護、值日小組長等,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優勢和能動性,打破班主任「一言堂」的傳統,形成「班級是我家,辦好靠大家」的管理理念,體現課改「以人為本」的本質。
教育孩子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分離狀。家長一般是「不請不來」,令我意外的是,孩子都高二了,有的家長連孩子在哪個班、班主任姓什麼都不清楚。
以往,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聯繫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學校出現了什麼重大過錯,家長才會被「請」到學校共同處理難題。如今,這樣的情況有所改觀,家校之間的聯繫更多了,這有助於學校及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動態,也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雙方能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從而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增強家校聯繫可以通過定期與不定期、正式與非正式等方式進行,除了定期的家長會、家委會、家長開放日,還可以隨時通過科技手段,比如微信群、QQ群、電子郵箱、電話等進行及時有效溝通。
有時,還可以請家長配合完成一些教育工作,比如在準備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過程中,我請家長們回憶孩子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最能體現感恩的故事,複述下來錄成小視頻。屆時,利用系列班會讓孩子們分享,並一起談談感想。
用身邊最鮮活的資源教育孩子,這更符合他們心理成長的需要,也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樣的方式與孩子們的思想起了「化學反應」,思想指導行動,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想這就是許多優秀管理者和教育者快速成長的真正原因吧。
(作者單位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附屬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8年04月11日第10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