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拒絕諾獎提名,魯迅上海的最後生活:住豪宅吃海鮮,抽劣煙穿破衫

拒絕諾獎提名,魯迅上海的最後生活:住豪宅吃海鮮,抽劣煙穿破衫

1926年,因形勢所逼,魯迅離開北大和北師大,赴廈門大學任教,但4個月後即辭職,又赴中山大學任教。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魯迅在營救進步學生無果後,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離開廣州前往上海定居,與許廣平開始了他最後9年的上海生活。

魯迅為什麼選擇上海,這是經過他和許廣平深思熟慮的,對於他來說,上海租界眾多,空氣氛圍更加自由,可以讓他無拘無束地抒發情感,下筆無慮;對於許廣平來說,上海開放包容,鄙視一切陳舊習俗,她可以毫無顧忌地與魯迅同居,不必擔心非議。

因此,初到這個充滿著時尚與自由的大都市,魯迅和許廣平心中充滿了嚮往與憧憬。兩人分工明確:魯迅專門創造,賺取稿費養活生計;許廣平專門顧家,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全力配合魯迅創作。

魯迅的生活習慣是夜晚創作,白天睡覺。深夜時分,萬籟俱寂,他人都已進入夢鄉,魯迅卻要開始工作了;天色大亮,車水馬龍,魯迅卻要開始休息了。作為賢內助,許廣平全力配合魯迅,泡茶做菜熬湯樣樣認真有序,為魯迅的「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魯迅創作的最高峰,出現在1933年1月到1934年9月。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魯迅一共用了40多個筆名,在《自由談》上發表了130多篇雜文。最多時魯迅一個月在《自由談》上發表雜文15篇,平均兩天一篇。

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也為魯迅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當時他的稿酬介於每千字4—12元之間,筆墨對他來說是不折不扣的搖錢樹,據統計,魯迅在上海度過的最後9年,總收入為7.0142萬元,月平均674元。減去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津貼1.47萬元,月均稿酬收入510元。這差不多相當於20多個技術工人或50多個普通工人的收入。

高收入使魯迅和許廣平日常生活過的富足有餘,他們一直租房住,租的房子都是大面積別墅,比如大陸新村9號,就是一幢水、電、氣齊備的三層樓的闊大建築,堪稱「豪宅」,這樣的房子在三十年代的上海也不太多。吃喝方面更是不用發愁,雞鴨魚肉和各種新鮮蔬菜水果都是家常便飯。空閑時間,或有了客人,魯迅常常帶他們下館子吃名食或海鮮,且都是有名的飯店,如知味觀、鴻運樓、聚豐園等,絕不摳門。

與此同時,收入頗豐的魯迅對自己卻是吝嗇的,在很多方面保持著自己年輕時的生活習慣。比如穿衣,平日總是穿普通布制長衫、棉袍,腳踏老式中國布鞋,甚至很多衣服上都打了補丁,也捨不得丟棄。至於吃則更不講究,雖然喜歡喝兩口,但下酒之物絕不挑剔,豆腐乾、煮蠶豆、花生米都是他甚為喜歡之食。魯迅還有個不好的習慣,煙癮特別大,而且只抽5毛錢一聽50支的劣質煙,2塊錢一聽的前門煙只用來待客,自己卻很少抽。

長期熬夜和不良生活習慣,最終拖垮了魯迅的身體。1936年初,他的肩部和雙肋出現劇烈疼痛,多方就醫後一直沒有明顯好轉,半年後勉強有了好轉的跡象,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大礙的時候,10月17日卻又舊病複發,並於2天后去世。一代文豪,就此撒手人寰,只留下無限追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粉碎機 的精彩文章:

淞滬抗戰期間,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的最高長官,被抗日誌士一舉擊斃
歐洲歷史上少見的一幕:3位國王被處死,其中1位90年後還被平反

TAG:時光粉碎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