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村民口述「血戰湘江」:山坡上到處是屍體

村民口述「血戰湘江」:山坡上到處是屍體

播音主持人 |敬一

1934年11月底,接連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後的中央紅軍在廣西興安、灌陽、全州之間的湘江兩岸,與國民黨近30萬「追剿」大軍血戰四天四夜,最終突破了蔣介石精心設計的第四道封鎖線。

湘江之戰,紅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從8萬餘人銳減到3萬多人,成為長征中戰鬥最為激烈、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戰役,也是人民軍隊自創建以來受創最重、犧牲最大的一次戰役。此役有兩支成建制的紅軍部隊被阻隔在湘江東岸,陷入敵軍重圍之中。一支是紅34師,另一支便是紅6師第18團。

紅6師即著名的興國模範師,組建於1932年10月,是中央蘇區唯一一支整師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師的部隊。1933年6月編入紅3軍團序列後,轉戰南北,戰功卓著。長征出發時,紅6師下轄第16、第17、第18團,共5000餘人,除少數幹部外,指戰員大都是江西興國人。

湘江戰役遺址——界首渡口。資料圖

湘江戰役中,面對桂軍7個團的瘋狂進攻,紅3軍團第5師在位於灌陽縣西北部的新圩頑強抗擊了三天兩夜,以傷亡三分之二的巨大代價,為軍委縱隊和後續軍團撐開了一條渡過湘江的西進通道。11月30日黃昏時分,紅18團奉命接替傷亡慘重的紅5師,擔負起新圩方向的阻擊任務。

接防後,團長曾春鑒、參謀長吳子雄十分清楚眼前形勢的危急,以紅18團一團之力阻擋住桂軍的7個團,是無法做到的。但為了保證後續部隊安全過江,他們必須死守在此。兩人決定在新圩南面楠木山村一帶布防,具體部署是:以兩個營扼守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樓山,一個營布防於陳家背。

12月1日拂曉,桂軍對楠木山陣地發起猛攻。這是一場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的戰鬥。紅18團依託簡易陣地頑強抗擊,很快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彈藥消耗得差不多了。戰士們毫不畏懼,與桂軍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格鬥,用石頭砸、刺刀拼,最後乾脆與蜂擁上來的敵人廝打肉搏起來,以血肉之軀阻擋住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但傷亡也越來越大。

湘江戰役

楠木山村的易炳宣,當年還是個18歲的小夥子,親眼目睹了這場慘烈無比的戰鬥:「桂軍是從馬渡河打過來。從村後向紅軍打來,紅軍叫我們不要出門,他們就在那邊山上(炮樓山)和桂軍打了起來。那仗打得啊,子彈從好遠的地方都打到我家的樓板上,有的還穿進牆來……槍聲慢慢稀了,我看見桂軍密密麻麻從炮樓山那邊開了過來,也沒進村,就往新圩那邊追過去了。我是躲在屋子裡透過窗戶看到的。桂軍走了以後,我們村上的人過了兩天才敢到那邊山上去看,山坡上到處是屍體,儘是些十幾二十歲的紅軍啊!太多了,村上的人埋不過來了,只好把屍體推到戰壕里,又把土蓋上。」

為避免全軍覆沒,紅18團炮樓山防守部隊被迫後撤,向布防在陳家背的那個營靠攏。桂軍佔領炮樓山後,緊緊咬住不放,一路跟蹤追擊。紅18團的兩個營剛撤到陳家背,桂軍便撲了過來。

激戰至中午,紅18團一部在陳家背陷入敵人重圍,另一部在曾春鑒率領下突圍而出,邊打邊撤,但在向湘江岸邊轉移途中被分割包圍於全州古嶺頭一帶。

紅18團指戰員抱定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的犧牲精神,與優勢敵軍進行了殊死拼殺,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少數突破重圍的指戰員又在地方民團的「圍剿」中慘遭殺害,演繹了這支英雄部隊最為悲壯的絕唱。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18年3月25日第8版;原標題:村民口述的「血戰湘江」——拚死鏖戰的紅十八團)

播講人簡介:敬一,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本是工科男,卻走上了政治工作這條道兒,熱愛播音主持,願用有溫度的聲音講述有情懷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軍網 的精彩文章:

綜述:伊戰15年 重建路坎坷
小微型戰術無人機:你是我的「眼」

TAG:中國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