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小心那片傳說……
「
在年初牽動無數戶外人的羌塘失蹤案中,當事人劉銀川計劃徒步穿越羌塘、可可西里、阿爾金三大無人區,失聯後, 多方搜尋無果。
有人曾評論:「會不會穿越後誤打誤撞進入了『羅布泊』?」
這是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假設。但如果是,也希望真有奇蹟出現。
」
羅布泊,流傳著太多神秘與恐怖交織的傳說。
姑且不論上述假設有多微渺,但真實的羅布泊,與羌塘、可可西里、阿爾金等無人區一樣,易進難出。
這裡從不缺少探尋的勇者,卻也從不輕易讓人窺見它的真容。
四大無人區。圖片來源:myzaker.com
我有荒野探求的勇氣
說起羅布泊的勇者,不能不提彭加木。
「我志願到邊疆去,這是夙願。……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
作為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既有獻身邊疆的勇氣,也有探索荒野的能力。他曾三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考察。
1956年彭加木(左)在羅布泊南部考察米蘭和流域。圖片來源網路
直到,遇見1980年那場致命的意外:
6月5日,55歲的彭加木率領考察隊,首次由北向南縱貫乾涸的湖底,到達本次考察的終點——米蘭;
6月11日,考察隊準備沿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地區,再取道敦煌去烏魯木齊;
6月16日,下午2時許,考察隊來到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里處,汽油和水幾乎耗盡,計劃路程還有400公里……
彭加木失蹤大概線路。圖片來源:lookmw.cn
他們決定就地找水,無果。當晚,只好向當地駐軍發電求援:
「我們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維持到明天。」
第二天,考察隊收到了救援回復;下午1點,司機王萬軒卻偶然在一本地圖冊里發現了彭家木留下的紙條:
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
紀念彭加木。圖/藍鳥852
向當地駐軍求援送水,據說要耗費大約7000元資金,彭加木更希望考察隊自己找到水源。
但,這是羅布泊,是被高溫熾烤的「死亡之海」。
單人外出找水的彭加木自此再無音訊。
在後來根據彭加木等人的事迹改編的影片《生死羅布泊》中,我們可以窺見那片蠻荒之地的殘酷。
由於存在地下空洞,猝不及防的「氣眼」如沼澤一般,將穿行其上的人車吞噬地無影無蹤。上圖為前方物資車輛突然陷入地底後的場景。圖片來源:《生死羅布泊》劇照
我走了八年了
天地蠻荒,毫無參照,迷路,在羅布泊更是再容易不過。影片《生死羅布泊》中,曾有一句一針見血的台詞:
在羅布泊犯錯,就沒有改正的機會。
探險家余純順,也曾用生命印證了這句話。
余純順。圖片來源網路
進入羅布泊之前,余純順已經徒步了整整八年。
從川藏、青藏、新藏,到滇藏、中尼公路,這位神話般的旅行者走過無數險阻艱難,卻最終在彭加木遇難16年之後,同樣魂歸羅布泊。
1996年6月11日,余純順從土垠啟程南行,計劃用三天時間穿越約百公里,至孔雀河前進橋。終點附近,一支攝製組正準備為他接風洗塵。
余純順在樓蘭古國遺址前。圖片來源:zwbk.org
此前幾天, 他曾在穿越途中埋下了好幾個藏水點。初時一切順利,他頂著酷暑高溫,8個小時便徒步了33公里。
攝製組曾在途中再次遇見他,此時,余純順雖然已經被汗水浸透,卻依然信心滿滿:
我這不是走過來了嗎?我就要打破6月份不能進入羅布泊的神話。(信息來源:《余純順在羅布泊的最後日子》作者彭戈俠)
6月的羅布泊,湖心最高溫度甚至能達到75度。
樓蘭古國遺留的「三間屋」,據說為余純順所攝。
6月12日,攝製組驅車抵達接應點,如無意外,余純順將在第二天抵達。
當晚,沙暴突然襲來!天空由亮驟昏,一堵厚重的「土牆」鋪面而來。
剎那間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風聲呼嘯,飛沙走石。汽車很快被沙塵霧吞沒,沙粒打在車身上,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
這一晚我始終在帳篷里縮守,其餘6人早已飛身鑽進了汽車……(信息來源:《余純順在羅布泊的最後日子》作者彭戈俠)
此番風沙肆虐,讓攝製組不禁為余純順憂心。
6月13日,他果然沒有按時出現在終點。
6月18日,當直升機終於發現了余純順那頂藍色的帳篷時,余純順已經仰面長眠其中。
迷路,偏離既定路線,找不到藏水點,酷熱荒蠻的羅布泊,將他永遠留在了風沙之中。
風沙之下的神秘
同樣曾長眠於羅布泊風沙的 ,還有那些絢爛的傳說。
1900年3月,一支在此考察的瑞典探險隊準備撤離時,發現丟失了一把鐵鏟,隊里的維族青年奧爾迪克返回尋找鏟,卻迷進沙暴中,不知所在。
風定、沙落,一片古城廢墟突然出現在他眼前。
斯文·赫定(中)。圖片來源:pinterest.com
1901年春,斯文·赫定率領一支探險隊再入羅布泊。此前一年,當斯文·赫定第一次見到奧爾迪克從荒漠中帶回的木雕殘片,就意識到自己可能觸摸到了一處古老的文明,無奈水源所剩無幾,只能撤出。
這一次,他們做了萬全的準備。在奧爾迪克此前發現的廢墟附近,他們發現了佛塔、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等大批文物。
廢墟東南,沿著古老的烽火台一直走,他們不知道前方會有什麼……
樓蘭古國虛擬復原圖景。圖片來源:absolutechinatours.com
直走到羅布泊西岸……風沙掩蓋之下的樓蘭古城,震撼出塵,大量歷史文物亦隨之被運去歐洲。
「羅布泊」,lop nur,也由此成為更多探險家的心之所向。
走進「死亡之海」
羅布泊,位於新疆東南,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東緣,乾燥炎熱,觸目荒涼,是一處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
羅布泊衛星圖,綠色為正在開採的鉀鹽礦基地。圖片來源:Google
從衛星照片來看,它狀如人耳。
儘管對於這個略顯怪異的形狀,民間有很多精彩怪異的傳說,但真相簡單而殘酷——這不過是羅布泊逐漸乾涸的過程中,消退的湖水所留下的一道道收縮的水岸線……
風沙之下, 只剩傳說。圖片來源:flickr.com
作為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洼處,羅布泊曾聚河成湖,野鳥成群,草木繁茂。
它以充沛的水源滋養過樓蘭文明;卻也因人類活動的繁盛等各種因素,一步步走向乾涸。
1878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走進羅布泊地區時,這裡雖然不復澤國勝景,卻依然湖水漣漪。
穿行於蒼茫之中。圖片來源:thesilkroadchina.com
直到1961年,轟轟烈烈的塔里木盆地大開發之後,攔河大壩滋養出來一片片荒漠綠洲,卻也讓斷了水流來源的羅布泊徹底乾涸。
黃沙漫漫,淹沒了所有曾經絢爛奪目的傳說。
羅布泊,以吞噬一切的凌厲姿態,拒絕著人們的親近,卻始終擋不住勇敢者的探索。
——————————
羅布泊地區考察與探險記錄(部分)
1876~1877年和1883~1885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愛兩次進行中亞探險之行並進入羅布泊地區;此後十餘年間,俄國人又多次派探險隊進入。
1896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勘察了包括羅布泊在內的塔里木河、孔雀河的下遊河湖。
1900~1901年,斯文·赫定發現並挖掘樓蘭古城。
1906~1907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兩次對羅布泊地區進行探險考察。
1908~1911年,日本釋子橘瑞超作為大谷探險隊成員,幾次穿越羅布荒漠,並獲得出自樓蘭的《李伯文書》。
1927年,中瑞聯合中國西北考察團組建,在之後長達8年的「大探險」中,考察團成員多次進出羅布荒原。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發現「小河遺址」。
1956~1959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多次在疆科考。據說,這是最後見到羅布泊「水域」的考察隊。
1980~1981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組建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隊;1980年6月17日,首次考察負責人彭加木失蹤。
1996年6月11日,余純順徒步穿行羅布泊,不幸遇難。
2002年6月17日,川籍小伙李勇徒步5天穿行羅布泊130公里;幾乎同一時間,70歲的甘肅退休老人李東完成同路段行走。
2003年3月16日,新建電信和烏魯木齊登山協會5名徒步者完成從土垠到南岸的151公里穿越,首次創造了羅布泊無後援徒步穿越記錄。(以上信息整理自《近代羅布泊地區的探險與發現 》,作者:石頭)
此後, 更多探險者以各種方式踏足其中……
上個世紀的探險隊。圖片來源:svenhedin.com
詩人汪國真曾言:
凡是遙遠的地方 ,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
不是誘惑於美麗 ,就是誘惑於傳說
儘管遠方的風景,並不盡如人意,我們也無需在乎
因為,這實在是一個迷人的錯
對於羅布泊,美麗與傳說,都已隨風沙逝去。它荒蠻而殘酷,卻依然充滿動人的神秘;只是,任何試圖靠近神秘的探索,都由不得絲毫大意。
戶外探險提示:無人區探險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謹慎出行,小心呵護當地脆弱生態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伯舒拉嶺丨僅有4人成功走過的藏東南探險路線
※中國海拔最低的省會城市,旅遊業一直不火,GDP卻長期全國第一
TAG:荊楚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