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來,最浪漫的婚書了解一下?

來,最浪漫的婚書了解一下?

原標題:來,最浪漫的婚書了解一下?



「走,我有九塊錢,請你領結婚證!」聽說現在結婚證都免費辦理啦,看來不用我請你了~~



從民政局領回兩個紅色的小本本兒就成為合法夫妻了,但是現在的結婚證與以往的「婚書」相比,卻顯得少了一些「浪漫」。

古代「結婚證」


古代雖然沒有「結婚證」,但「婚書」跟現在的結婚證用途卻差不多。


我國自周朝起開始出現婚書,傳統婚書是與「六禮」相對應的書面表達形式,也被稱為禮書,並非一次完成。


「六禮」: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但是,「六禮」太過繁複,普通百姓結個婚可操辦不起,因此在秦漢之後的平民階層適當簡化了「六禮」。到了宋代,朱熹在《朱子家禮》中將其精簡為納采、納徵和親迎三禮,即保留了這幾個重要婚書的產生環節。


婚書溯源可追溯到《儀禮》中的「婚辭」,但咱們說的古代「結婚證」,也就是法律意義上的婚書則在唐代出現。

諸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杖六十。


——《唐律疏議·戶婚律》

一起來強勢圍觀一下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婚書吧!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唐代中後期張敖編撰 《新集吉凶書儀》抄本(局部)


它是一份來自敦煌文書的唐代婚書。這份婚書分正書和別紙,正書包括男方家庭請求婚姻的通婚書和女方家庭允諾的答婚書。

通婚書:某某啊,你家女兒不錯不錯,我家很是滿意,能不能結個親家啊?


答婚書:你家兒子也不錯不錯,這門兒親家結了!結了!

總的來說,正書的內容多為套話客氣話,別紙才是婚書的主體,上面分別記錄了男女雙方各自的真實情況。



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這裡的草帖子、細帖子就是婚書。


宋代大家輩出,婚書這麼重要的文書當然也是秀一把的大舞台。宋人的婚書正文為四六文,文體典雅,辭令優美,大量用典,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實用禮書,更是成為了文學作品,簡直可以出一本《滿分婚書大全》。



宋代婚書形式上多為疊幅形式,疊三幅為一封,是晚唐宋時書啟疊褚之風的體現。

《翰墨全書》中就記錄了一套婚書,了解一下:



婚啟第一幅常式:


某啟:孟春猶寒,共惟


某官親家


台候,動止萬福。某即日蒙恩,謹啟申問


起居,不宣。


忝戚某郡姓 某啟上



婚啟第二幅常式:

某啟:不審邇辰


台用奚似未由 參晤伏冀


順時倍加


崇重某下情無任祝頌之至


忝戚某郡姓某 啟



婚啟第三幅常式:


忝戚某郡姓 某


右某啟:茲憑媒議,伏承


親家某郡某官(稱呼)以第幾院

令愛小娘子與某某男某締親,茲


行系定者(聘雲納聘者),言念云云。


謹奉啟以


聞,伏惟


台慈,特賜


鑒念,不宣,謹啟。


年月日忝戚某


婚書到明清之後就簡化了許多,清朝的婚書「鸞書鳳箋」被稱為「龍鳳帖」、「鴛鴦禮書」,上面寫有新人的生辰八字、聘禮,以及行禮的吉日吉時等等



鸞書鳳箋


清代《鴛鴦禮書》(局部)



清朝女方給男方的「允婚帖


辛亥革命以後,便有了我們如今的結婚證書的雛形,也就是民國時期的婚書。民國時期,婚書的名稱開始現代化,從清代的「鸞書鳳箋」演變成 「伉儷證書」「結婚證書」「自由證書」等名稱。



民國婚書(1926年)



民國婚書(1948年)


民國婚書(1949年)


滿分婚書大全


民國時期,沿海地區開始使用印刷的婚書模板,形式上開始注重「顏值」,婚書上多繪有龍鳳呈祥或鴛鴦戲水、牡丹吐蕊等圖案。


另外,還增加了古樸優美的證詞,比如: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


良緣永結,匹配同稱。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


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


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


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

此證。



民國 江蘇省吳江縣結婚證書


還有這樣的:


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情敦鶼鰈,願相敬之如賓;


祥葉螽麟,定克昌於厥後。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永結鸞儔,共盟鴛蝶,


此證。


民國 浙江省鄞縣結婚證書


當然有些人更喜歡「私人訂製」的婚書,比如說著名學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與吳樹琴的婚書上便放了一篇自己的散文。



陶行知與吳樹琴

婚書


天也歡喜,地也歡喜,人也歡喜,歡喜你遇見了我,我也遇到了你。當時是你心裡有了一個我,我心裡有了一個你,從心後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長,同心比翼,相敬相愛相扶持,偶然發默脾氣,也要規勸勉勵。在工作中學習,在服務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戰到底。為著大我忘卻小己,直等到最後勝利,再從容生一兩個孩子,一半兒像我,一半兒像你。

陶先生做學問是一本正經的,秀恩愛也是一本正經的。


錢學森與妻子蔣英的婚書也是real好看!



錢學森與蔣英


他們的婚書名為「鴛鴦譜」,封面材質是綢緞,內頁材質為宣紙,正文用娟秀的館閣體書寫,左右兩側配有繪畫。



婚書趣事


名人關於婚書的故事還不少。


被後人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當年在清華大學任教,他與胡適私交不錯。



趙元任


1921年6月1日這天,趙元任邀請胡適吃飯,胡適應邀來到飯館一看,在座的還有趙的未婚妻楊步偉,以及楊的同學朱征。


飯吃到一半時,趙元任掏出一紙自己寫好的婚書,請胡適與朱征做他們婚禮的證婚人。原來這頓本以為隨隨便便的飯局,竟然是場婚禮。大概處在新舊交替時期的先鋒文人都不會太在意那些繁文縟節吧,於是,在吃驚之餘,胡適與朱征還是爽快地在婚書上籤下了見證人的大名。



趙元任與楊步偉


文壇奇女子張愛玲與胡蘭成也簽過一張即興的婚書,只不過對於這紙婚書,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里寫,「是年我38歲,她23歲,我為顧到日後時局變動不致連累她,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



張愛玲


這究竟是胡蘭成體面的說法,還是他真有如此良苦的用心,愛玲迷們執不同態度,但這紙分量不夠沉重的婚書最終成為了張愛玲一生的遺憾。



在我們看來,傳統婚書是婚姻包辦的產物。從婚書樣式中可以看出,明代之前的民間婚書請書中僅寫有婿父和媒人兩個名字,而不寫新郎名字,允書中也沒有新娘名字,婚姻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至民國婚書已逐漸成為了表達男女雙方情感,記錄婚姻誓言的載體,更是寄託了夫妻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總之,婚姻其實也是一種契約,而結婚證就是這種契約關係的證明,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只是形式略有差異而已。到如今,婚書變為簡簡單單的結婚證,雖說也體現了時代的進步,但也少了一份浪漫吧。


撰文 |吳燕霞 編輯 |吳燕霞 陳雪萌


主編 |周立文 副主編 | 殷燕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文化溯源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文化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