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1

幾個月前,仁華的女友佳靜搬來和他同居。一開始挺甜蜜的,小兩口一起做飯、追劇、逛獨立書店,日子過得十分文青。由於工作上的需要,仁華回到家還是經常熬夜趕稿,佳靜覺得心疼,堅持一定要陪仁華工作,不肯自己先睡。仁華拗不過她,只好放佳靜在一旁,自己埋頭苦幹。

但是閑不下來的佳靜,覺得韓劇不好看了,開始收拾起家務,噼里啪啦的聲響搞得仁華無法專心。仁華受不了,開口制止了一下,佳靜覺得委屈,說自己的好意沒有被理解,反而被嫌棄,仁華只好放下手邊的工作,先安慰佳靜自己不是那個意思。這樣一折騰,一兩個小時又過了。仁華完全沒有心思和體力再繼續工作,只好悻悻然地回床上睡覺。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隔日,晚睡的佳靜因為爬不起來,不想趕公交車上班,央求仁華載她去公司。仁華很想拒絕,因為工作進度已經延遲,他若再出門一趟,回家得花更大的力氣,把靈感找回來。可是佳靜覺得不過就是半個小時的車程,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嗎?她在嘴裡不停地嘟囔:「以前追我的時候,不管多早、多冷,你都會來載我,怎麼交往之後,人就變了。是因為到手了,不需要珍惜了嗎?」

仁華百口莫辯,只好穿上外套,送佳靜上班。就這樣一波三折,仁華早就已經耗盡氣力,只能放空,完全無法做任何正事。但是他心中又十分在意自己的表現,不允許自己對客戶失約。左拉右扯下,他越來越不想待在家裡,於是東西收一收,覓了間安靜的咖啡廳,準備好好施展拳腳。

幾個小時過後,佳靜下班了,她對於昨晚的爭執有些過意不去,便拐進超市採買食材,準備做仁華愛吃的東西,當作補償。美味的餐點上桌後,佳靜興沖沖地打電話問仁華人在哪,什麼時候回家。

一聽到仁華想要完成手中的任務再回家,佳靜很失落,不停地詢問仁華:「不能先回來吃飯再工作嗎?我花了這麼多時間準備一桌好菜,涼了就不好吃了。」

不管仁華怎麼解釋自己的狀態,佳靜一心覺得自己是為仁華著想,不願意仁華空腹工作,對身體也不好。她堅持要仁華馬上回家,否則自己也不吃晚餐了……

2

讀完這個故事,你覺得是仁華太過冷漠、不近人情,還是佳靜太過積極、一廂情願?這麼賢淑、體貼的女孩是否應該離開這段關係,找一個更懂得欣賞她的人?

其實有一種關係,表面上無怨無悔、任勞任怨,但是相處久了,被照顧一方的內心,卻絲毫沒有快樂的感覺,反倒像是被困在厚厚的棉被裡,無法動彈,到最後慢慢地窒息而死。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那就是用「付出」創造「控制」,用「犧牲」達成「軟禁」。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有一方表示自己需要多一些個人空間,很容易就被解讀成是不愛的證據。為了證明自己並非是玩弄感情的騙子,很容易就會順著對方的劇本走,否定自己的需求。

然而,當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界限,沒有被尊重,需要不停地撤退,以滿足對方對親密的期待時,他的「自我」正在逐漸消失,直到最後消耗殆盡,只剩下一個空殼,裡面全是對方設定好的模樣。

心理界限是看不見的,但並非不存在。當你的界限被侵犯時,你會有一種被人在胸口重重掄一拳的感覺。如果這時候,對方又是你很在乎的人,你知道他的出發點是好意,可是卻無法認同對方的做法時,便經常會有一種「會痛,但不能叫」的憋屈感。

一如在這個故事中,絕大部分的人會覺得付出的是比較弱勢的女方,男生不過是坐在那裡享清福,有什麼好不滿意的。而且男生本來就要懂得保護或珍惜女生,實在不應該太計較。這些社會種種的期待與不成文的規定,正是心理界限最容易被擊潰的地方。

一如仁華曾找朋友訴苦,但是說完之後,朋友非但沒有同理他,還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被誤解的挫折,讓他乾脆就不提了,悶在心中,結果個性變得越來越孤僻,也失去了好好經營關係的動力。

3

為什麼心理界限這麼重要?

因為真正讓我們感覺受傷的,並非肉體的疼痛,而是情緒的衝擊。

所謂的「心理界限」,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超過某個特定的範圍,就會有一種被勉強、逼迫的感覺。

「界限」(boundary) 一詞, 最先是由家族治療中的結構學派大師薩爾瓦多·米紐慶(Savador Minuchin)提出的。本來是用以規定在家庭這個大系統中,不同的個體該扮演什麼角色,以及如何參與不同次系統(比如:夫妻、手足、親子)的互動。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因為有了這個界限,我們就會知道大家應該如何相處,哪些事務該由誰負責,哪些行為只存在於某一個次系統中,不適合放到其他關係里。像是夫妻之間的問題,應該由雙方自己解決,如果其中一方找同盟者,比如把小孩拉進入兩人的戰爭,結果很容易就造成系統混亂,嚴重一點甚至會造成整個家庭功能停擺。

而界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依據不同的事物有些調整。大體上,仍有一個合適的區間。過度緊繃,會造成彼此的關係太過疏離,完全沒有親密與聯結可言;過度糾結,也會讓彼此的互動太過混亂,成員會缺乏自主性,太過依賴。

家庭最健康的互動關係,就是界限適中。這會讓人對關係有歸屬感,同時又保有個人的獨立。必要的時刻,家族成員能夠團結在一起,共同應付壓力、克服困難。當問題消失之後,又能回到各自舒服的狀態中,不需要通過各種儀式或活動,來試探彼此的忠誠。

界限清楚的人,可以自由的調配「自主」與「親密」兩種特質,依據不同的狀況,呈現不同的反應。控制情緒涉入的量,才能保持心理界限的完整,回到一般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心理界限,是很難拿捏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分寸。所有要求都答應,你就得花費許多力氣去適應周遭的期望,且長久過度委屈的情況下,終有一天受不了,反作用力會讓一個人做出極為殘酷的事。相反地,完全不與人接觸,不關心外在的事物,感覺好像比較省事,可是離群索居久了,情感刺激也會大幅減少,生活會變成一潭死水、索然無味,失去對生命的盼望。

4

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要和別人吵架。但是你不說出自己的看法,別人只會把你當背景,更不會因此喜歡你、接近你。也就是說,你想要的不可得,你不樂見的卻一定會發生。

既然沒人敢保證,在關係中怎麼做一定不會被孤立,倒不如讓真實的自己有機會出來呼吸,至少你還保有自我,可以當自己的拉拉隊。其實沒有人能夠真的孤立你,除非你自己先選擇了在乎,並繼續留在讓你痛苦的關係當中。唯有你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把你放進心裡。

話題 · 多一些個人空間,會被解讀成不愛對方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我媽說咱倆不合適
典藏:陽光總在風雨後

TAG: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