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糖尿病心腦血管事件,從幾個好習慣做起!
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血脂一起,狼狽為奸,構成最常見的三大「代謝健康殺手」,由其引起的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事件是威脅糖尿病人群生命和壽命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已公認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也就是說,糖尿病人群易發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因心腦血管事件而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80%。有臨床研究顯示,糖尿病人合併腦梗塞的危險比一般人高2到4倍,心梗危險要高3到4倍,並且發病年齡較一般人群提前,有的患者心梗發作時僅35歲!因此要延長糖尿病患者的壽命,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非常重要。
雖然糖尿病性心血管病死亡率較高,後果嚴重,聽起來很可怕,但更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性心臟病本身,而是至今還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與冠心病有密切關係,不知道糖尿病除了嚴格控制血糖外,還要採取措施預防糖尿病性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嚴格控制血壓、糾正血脂紊亂、糾正體內的高血粘度、高血凝、高胰島素血癥狀態等。
這正是糖尿病專家要提醒糖尿病病友們注意的,一定不要在看病時僅僅查一下血糖,特別是只查空腹血糖,還要注意至少每年一次篩查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若存在上述高血壓、脂代謝異常、血粘度高等因素,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想方設法把上述指標都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至少也要嚴格控制最常見的「五高」,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粘度、高胰島素血症等,這樣才能減少或減緩糖尿病性心血管病的發生髮展、減少死亡率,做到長壽。
雖然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危害巨大,但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也可和正常人一樣,甚至長命百歲。那麼,如何防治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呢?糖尿病病友應從日常抓起,做到以下幾點:
一、積極穩定控制血糖:
因為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響大血管病變的發病及預後,因此應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動範圍,使血糖保持平穩狀態,不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而且要控制好餐後血糖,應使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控制在7.0%以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長期高血糖帶來的糖尿病併發症。根據糖尿病發病的臨床特點、胰島功能和自身抗體等精確分型後,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降糖藥物方案。如用口服降糖葯,血糖不能控制好,應儘早用胰島素治療,把血糖穩定控制在目標範圍。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髮展的風險。
二、控制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1、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獨立誘發因素,控制好血壓,可降低心臟後負荷,減輕動脈硬化,改善腦供血,防止心梗、腦出血或梗死等意外的發生。在糖尿病人群,多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普利類)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沙坦類),其次是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必要時兩類或多種藥物合用,使血壓穩定在140/80mmHg以下,如合併有蛋白尿則血壓控制在123/80mmHg以下最為理想。
2、調節血脂
脂代謝異常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病理結果,血脂異常更易促使動脈硬化,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危害更大,除飲食宜清淡外,可用他汀及貝特類西藥或中藥降脂。使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
3、改善血粘度
糖尿病人由於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其血粘度往往升高,已導致血管內粥樣斑塊的形成,這樣更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後,可使血粘度有所改善,同時可服用腸溶阿斯匹林75mg~100mg,每晚一次,以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學血粘度。
4、控制肥胖,保持健康體型
體型偏胖或肥胖的糖尿病病友,可通過飲食管理和合理運動,必要時配合二甲雙胍、二肽基肽酶抑製劑(列汀類)或胰島素樣肽-1(GLP-1)激動劑(利拉魯肽等)等藥物,嚴重肥胖可在充分評估的基礎上選擇代謝性手術(俗稱縮胃或胃轉流手術),使體重指數控制在正常範圍:20- 24kg/m2以下,腰圍控制在男性兩尺七(90厘米)女性兩尺五(85厘米)以內。
三、調整生活習慣: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秘訣在於「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少吃食鹽和心理平衡」等。糖尿病病人要積極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除控制好上述糖脂代謝生化指標外,還應當養成如下良好的生活習慣。
1.科學飲食
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的重要性,但糖尿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不良生活方式性疾病,可以說,飲食的不合理性無疑起著重要作用,我們主張科學飲食,既非盲目節食,更非大吃大喝,科學飲食的前提是既要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又不致營養過剩,加重病情。
應主食量固定、肉蛋奶適量,進餐原則是,①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②粗細糧巧搭配,蔬菜餐餐有;③每餐八分飽,下頓不飢餓。主食的品種以全麥粉、大米、小米、玉米面為主,盡量少食蕎麥、莜麥等難以消化食物,以防止對胃腸道的刺激。米面雜糧都要吃,還要適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也要吃魚類、瘦肉、雞蛋(每周4~7個)、牛奶、豆製品、蒜、醋等。少吃動物油、糖、奶油及咖啡。每天食鹽應減少至5克。務必控制體重。提倡每天清晨喝一杯溫開水。每天不少於六杯水。食量可依據身高體重,勞動強度而定。蛋白質以動物蛋白為主,輔以植物蛋白,但腎病患者應限制蛋白攝入量,每日每公斤體重在0.8克以下,脂肪在每日一兩植物油為宜。
2. 適當運動。
長期靜坐,吃完飯就葛優躺賴在沙發上做土豆,運動量減少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所以,糖尿病病友一定要動起來!合理安排運動時間,控制好運動量。其原則是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晨起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並不科學,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運動時間應選擇在餐後,尤其是晚餐後。冬季要等太陽升起來之後再去鍛煉,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病。運動可有效控制血糖及其危險因素,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供血,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髮展。但應避免過度的運動及劇烈的體力勞動。
3. 心態平衡。
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否則容易誘發腦出血、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血管事件發作,迅速造成死亡。
4. 隨季防病:
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補水防暑,春秋氣候變化時注意「春捂秋凍」,流感盛行季節避免人流擁擠場所,及時防止呼吸道感染或腸炎等。
四、重視各種先兆癥狀:
一旦出現胸悶、憋氣、心慌、出汗、胸痛等,是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心梗的先兆;發作性頭暈、肢體麻木、性格反常、一側肢體功能障礙等,是腦中風的先兆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急診綠色通道,抓住6小時救治時間窗,積極進行相關治療。
五、定期監測各項指標:
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脂、血粘度,體重指數,心電圖、心肌酶譜,腦血流圖或頭顱CT、磁共振等。
總之,糖尿病心腦血管病是在高血糖基礎上發生的,同時存在血脂紊亂、血壓失控、血液黏稠等多種致病因素,這些因素互為因果、虎狼為伴、共同作惡而導致的嚴重併發症。要全面控制代謝紊亂,功在平時。應以血糖控制為前提,進行綜合性干預,才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機會,還糖尿病人群一個健康長壽的未來。
專家介紹:
劉芳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足病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委員、美國糖尿病協會專業會員。
六院專家分享,權威控糖知識
最新控糖理念,控糖用藥經驗,實戰病例解剖。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這些食物是天然的「血管清潔工」,多吃一點,給血管「洗洗澡」!
※心血管醫生髮起全國首家「素食病房」,療效反而提升!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