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導讀

八旗制度是清朝統治者為了規範旗人的生活組織形式而制定的制度,旗人是清朝統治者賴以維護統治的核心群體,因此八旗制度對於清朝來說至關重要,屬於不可動搖的國本所在。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滿洲八旗狩獵圖


八旗簡述

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創立,始創於萬曆二十九年,初時只有兩旗,後增至三旗,後又增至四旗,至萬曆四十三年,方為八旗。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努爾哈赤畫像


最終確立的八旗為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八個旗,八個旗各有自己的旗幟,均為長方形。四正旗的旗色對應其名字,如正黃旗的旗幟即為黃色長方形旗幟;四鑲旗的旗色則在旗色的基礎上繪龍,如鑲黃旗的旗幟即為畫有龍的黃色長方形旗幟。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努爾哈赤佩劍,瀋陽故宮藏

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建立後金,年號為天命。到了天命七年,八旗的旗幟改為我們現在認知中的樣子,即四正旗的旗幟為方形,底色各按旗色,上繪雲龍;四鑲旗的旗幟為五邊形,上繪雲龍,有鑲邊,底色各按旗色,鑲黃、鑲白、鑲藍旗的鑲邊為紅色,鑲紅旗的鑲邊為白色。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八旗旗幟,瀋陽故宮藏

八旗制度兼有社會組織形式和軍事組織形式兩種屬性,清軍入關前,旗人兵民合一,戰時為軍,平日為民,所有旗人都隸屬於八旗之下。八旗的基層單位為牛錄(漢名為佐領),首領稱牛錄額真(漢名亦為佐領),一個牛錄有300戶人口,按照規定,每戶人口都需要有一個男丁加入軍隊,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軍事組織,一個牛錄的最大動員數量為300人。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清代銅火銃,瀋陽故宮藏

五個牛錄為一甲喇,首領為甲喇額真(漢名為參領),五個甲喇為一個固山(漢名為旗),首領為固山額真(漢名為都統),另有左右兩名梅勒額真(漢名為副都統)。清初皇帝會把每個旗下的佐領分封給若干滿族親貴,獲封者擁有佐領的數目不同,擁有佐領最多的人被稱為該旗的旗主。按照當時的規定,獲封者麾下佐領所轄旗人世世代代都是他以及他繼承者的臣民。

明朝末期,蒙古人分為漠南(察哈爾)、漠北(喀爾喀)、漠西(衛拉特)三部分,其中只有漠南蒙古自認為蒙古帝國的部屬,並奉林丹汗為共主。努爾哈赤在世時,漠南蒙古已有部分部落臣服後金,清軍之中已經編有蒙古旗。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皇太極鎧甲,故宮博物院藏

天聰九年,皇太極滅察哈爾蒙古,漠南納入後金版圖,戰後,後金對漠南的蒙古壯丁進行甄別,正式建立蒙古八旗。

在後金和明朝數十年的交戰過程中,一部分明軍將領帶領軍隊投降後金,天聰五年,這些漢人軍隊被單獨編為一旗,稱「烏真超哈」,旗幟為青色。崇德二年,漢軍被分為二旗,旗幟仍為青色;崇德四年,漢軍被分為四旗,旗色分別為青色、青鑲黃、青鑲白、青鑲紅。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皇太極畫像

崇德七年,皇太極正式建立漢軍八旗。

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編製和旗幟與滿八旗相同,三者中,滿八旗地位最高,蒙古八旗次之,漢軍八旗又次之。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尚可喜畫像,漢軍鑲藍旗人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順治帝畫像

順治元年,清軍破李自成,入關定都北京;次年,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南明建立。

順治十七年,朱由榔逃亡緬甸;四年後,清軍攻滅夔東十三家,南明在大陸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被滅。

清朝和南明前後交戰二十年,在此期間,大批明軍投降清廷,這些降軍被單獨歸為一類,使用綠色旗幟,稱綠旗兵,又稱綠營兵。綠營兵的編製沿用明軍,主官稱提督,除少量駐紮於北京外(即京師巡捕營),大部駐紮於全國各地,地方綠營部隊受總督和巡撫節制,武器較為雜亂,裝備有一些火器,但火炮質量劣於八旗軍隊。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反映清軍南下的圖畫——多鐸入南京圖

清軍入關後,對八旗制度進行了改革,旗人不再從事生產活動,八旗軍隊成為世襲的職業兵。與此同時,皇帝不斷削弱旗主的權力,旗人僅在理論上隸屬於所在旗的旗主。大約一半的八旗軍隊駐紮在北京,拱衛首都的安全,其餘八旗軍隊則分駐各地,控制重要的軍事據點,同時震懾地方上的綠營兵。駐防八旗則根據人數的不同另外設有官員統轄,其中重要的十四個駐地的駐防八旗主官稱駐防將軍,駐防將軍均為滿人,其權力範圍雖然有限,但政治地位卻高於地方的實際最高軍政長官總督。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驍騎營棉甲

駐紮京師的八旗軍隊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軍營等編製。另有滿蒙上三旗子弟組成的親軍營,由侍衛內大臣統轄,主要任務是配合侍衛保護皇帝的安全。

旗人由於不事生產,只有做官和參軍兩條路,旗人成年後,即可參與「挑甲」(軍隊選拔兵員的活動),其中騎兵稱馬甲,步兵稱步甲。馬甲待遇優於步甲,屬於較高檔的兵種,因此只允許正身旗人(旗人中的自由民)參選,戶下人(正身旗人的奴僕)和開戶人(原為奴僕,後被允許脫離奴僕身份者)只允許參與步甲的選拔。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驍騎長槍,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旗人數量越來越多,而兵員數量有限,雍正時期,為了解決閑散旗人的生計問題,清廷又設「養育兵」一職,養育兵相當於預備役部隊,沒有被挑選上馬甲或步甲的「余丁」和不滿16歲的「幼丁」均可參與選拔。

京師八旗步甲受步軍營統轄,步軍營即步軍統領衙門,其主官為步軍統領,即所謂「九門提督」。步甲大多數出身寒微,據杜家驥統計,嘉慶十一年,步軍營中84%的步甲都是旗下家奴出身。康熙三十年後,步軍統領又監管京師巡捕營,巡捕營最初有三營,乾隆時期增至五營,因此九門提督的最終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步軍營主要負責京師治安,帶有警察性質。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大閱圖中的驍騎營

京師八旗馬甲受驍騎營統轄,驍騎營是八旗軍隊的核心力量之一,各旗都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乾隆年間,清軍又組建了使用藤牌和短刀的藤牌營,漢軍八旗均有藤牌營,為驍騎營節制,綠營兵亦設有藤牌營。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大閱圖中的護軍營

護軍營始於皇太極時期,最早稱巴牙喇營,從滿蒙八旗中挑選精銳組成,主要負責皇宮禁衛,雍正二年,又設圓明園護軍,負責護衛圓明園區域。

前鋒營始於皇太極時期的葛布希賢超哈營,又稱巴牙喇前哨兵,負責皇帝出行時的前哨警衛。前鋒營由滿蒙八旗中最為能征善戰之人組成,是清軍的核心精華力量。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大閱圖中的前鋒營

不同級部隊的待遇也不同,其中親軍營、護軍營和前鋒營的待遇最高,驍騎營稍弱。按清廷規定,親軍、護軍、前鋒三者待遇相同,每月餉銀4兩,每年領米48斛,按一斛米三錢五分銀算,一年總收入接近65兩。而一名驍騎馬甲月餉銀3兩,年領米48斛,一年總收入接近53兩。當時的七品官一年俸銀45兩,祿米45斛,折銀61兩。兩方對比的話,可以看出高級旗兵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和上述四者比,八旗步兵、綠營、養育兵的待遇較差。八旗步兵月餉銀1.5兩,年領米24斛,年收入26兩稍多;綠營騎兵月餉銀2兩,年領米7.2斛,年收入26.5兩稍多;綠營步兵月餉銀1兩,年領米7.2斛,年收入14.5兩稍多;養育兵月餉銀1.5兩,不領米,年收入18兩。

為了滿足各種不同的作戰任務,清軍自康熙時期後,又陸續組建了多支部隊。

為了鍛煉軍隊,清初的幾位皇帝經常會在和平時期舉辦大規模的圍獵活動。清代的圍獵實質上是一種軍事演習,參與圍獵的除了皇帝和八旗精銳部隊外,還有朝中的重臣和宗室王公。圍獵的另外一個意義是震懾外藩,清代皇帝舉行圍獵時,經常會邀請外藩王公觀禮,藉以宣揚軍威。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清代皇帝圍獵時使用的海螺

圍獵時,參與者必須嚴格依照紀律行事,無論是行軍紮營還是合圍射獵,都有著明確和詳細的規定。康熙時期,熱河興建木蘭圍場。清代前半葉,皇帝頻繁在木蘭圍場舉行圍獵活動,稱「木蘭秋獮」,亦稱「秋獮之禮」。

虎槍是清朝皇帝圍獵時用來刺殺或驅逐猛獸的武器,康熙二十三年,清廷興建虎槍營,負責在圍獵中護衛皇帝和協助圍獵,士兵從上三旗中的勇士中選拔,初建時有三百六十人,後增至六百人。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虎槍,故宮博物院藏

蒙古部落中,察哈爾蒙古早在皇太極時期就歸順清廷,喀爾喀蒙古和衛拉特蒙古(即準噶爾汗國)雖然獨立於外,但也稱臣納貢。最初的時候,準噶爾和清廷相安無事,但隨著雙方勢力的增長,矛盾開始產生。準噶爾攻滅喀爾喀蒙古後,終於和清廷開戰。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康熙帝畫像

在和準噶爾作戰的過程中,由於準噶爾軍火器精良,清軍死傷頗多,而當時漢八旗的火器部隊「漢軍火器兼練大刀營衙門」的戰鬥力又不能讓人完全滿意。康熙三十年,清廷將滿蒙八旗中的部分火器兵單獨組建為火器營,火器營有鳥槍護軍和炮甲兩種兵員,分別習練鳥槍和火炮。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康熙時期的鎮遠將軍炮,瀋陽故宮藏

康熙三征準噶爾後,準噶爾汗國實力大減,準噶爾大汗葛爾丹也死於流亡途中,葛爾丹死後,清廷開始把目光投向西南地區。雍正登基後,大力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雖然清廷執行嚴厲,但仍然引起了不少反彈。雍正十三年,包利率苗民在貴州起兵反清,清廷派兵征剿,但戰事並不順利。

乾隆登基後,任命湖廣總督張廣泗為七省經略,令其征討苗人,張廣泗改變以往的分兵戰術,最終平定貴州。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進攻臨近土司,並擊敗本地前去彈壓的清軍,乾隆帝得知情況後,仍令張廣泗前去征討。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西南地區的碉樓

大金川一帶的藏人有修築碉樓的習慣,碉樓以石片築成,樓體細高,形如寶塔,高度一般在10~30米之間,個別可達50米高。碉樓既可居住儲物,也可當做軍用堡壘,由於碉樓通常成群建築,加之樓體堅固,守衛者又居高臨下,因此清軍在攻打碉樓時,往往傷亡慘重。

由於清軍久戰無功,乾隆帝大為震怒,將張廣泗逮捕至京處死,改任傅恆為經略大臣。為了在戰鬥中更快的攻佔碉樓,清軍專門從軍中挑選出精銳士兵組建了雲梯部隊,這些雲梯兵訓練完畢後,被派往大金川參戰,但云梯兵尚未抵達戰場,莎羅奔便已經投降了。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西山健銳營用以訓練的碉樓

戰後,雲梯兵被重新編組,改稱健銳營,駐紮於香山,總數兩千餘人。鍵銳營相當於清軍的特種部隊,每當戰事緊急時,清廷便會派遣健銳營參戰。


後記

乾隆後期,清廷的國力已經開始走向衰落,直至第一次鴉片戰爭前,雖有嘉慶、道光兩朝皇帝奮力挽回頹勢,奈何大勢已去,人難勝天。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廷仍未覺醒,到了咸豐十年,又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被英法聯軍攻破,咸豐倉皇出逃。

這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宮城,所藏是整個滿清八旗

▲圓明園遺址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鑒於洋人船堅炮利,清廷組建神機營,裝備新式槍炮,但積重難返,裝備的先進無法改善官僚制度的腐敗和臃腫,因此神機營組建後並未起到清廷統治者想像中的作用。與之相反,在和太平軍作戰的過程中,以漢人軍隊為主力的湘軍和淮軍崛起,並取代八旗和綠營,成為晚清時期清廷的核心軍事力量,隨著僧格林沁在高樓寨的戰敗身死,八旗鐵騎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最終淡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