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朝有「漢不入宮,七不點元」的說法?這個禁令又是如何逐漸取消的?

為什麼清朝有「漢不入宮,七不點元」的說法?這個禁令又是如何逐漸取消的?

原標題:為什麼清朝有「漢不入宮,七不點元」的說法?這個禁令又是如何逐漸取消的?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我們常常看一些文藝作品和民間傳說中提到清代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所謂「漢不入宮,七不點元」。但翻閱史籍,我們卻很難找到這條材料的出處,幾乎不見於正史。那麼,這個說法究竟有什麼含義?又有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影響。



清代皇帝大婚


「漢不入宮,七不點元」。很有可能是一種歷史說法的訛傳,其用意主要是清朝統治者為了保持滿漢婚姻藩籬。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旗民不通婚」。明代中後期,建州女真勢力崛起,不久便建立了後金政權。後金的統治集團沿襲了女真舊制:不與漢人通婚。對此作法,入關後的第一位清帝順治皇帝曾追憶稱:「太祖、太宗制度,宮中無漢女。」就是說滿清之前的領袖人物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的後宮中是不會迎娶漢族女子的。可見當時當時滿清集團對漢族的防範心態之重。


滿清後宮嬪妃


但八旗勢力吸納了蒙古和漢軍勢力後,所謂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出現,雖然這兩者在實際的政治地位上比滿州八旗要低,但是三者統屬於八旗地位,所以內部之間也展開了通婚。


多爾袞統治初期,清軍入關迅速佔領四方,建立全國政權。此時的中國大地烽火連天,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層出不窮,滿清統治者採取了不少措施來消弭這些矛盾,其中就有鼓勵滿漢進行通婚。順治五年(1648)朝廷下令稱「滿漢官民皆朕赤子」,為了使民族間和睦相處,如果有希望通婚者則予以默許。這相對之前滿漢之間的天壤界限,已經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相當於鼓勵了民族間的融合與交流。順治皇帝做出表率,贏取了漢女入宮。


宮廷婚禮


皇帝如此作為,不代表所有滿洲貴族都願意與漢族人通婚。許多貴胄還是對漢族有鄙夷與戒備之心。所以滿漢間通婚並不是大範圍、大規模的現象,有些通婚也都是滿族家庭迎娶漢族女性,原因在於中國古代認為女性出嫁就追隨夫家,此後便與娘家關係不大。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明令撤銷旗民不通婚的禁令,所謂「漢不入宮」徹底走入了歷史。


參考資料:


任萬平:《清代皇帝的婚禮》


方園:《清代順治時期滿族通婚法制及現代啟示》

高松:《清代滿族婚姻習俗變遷》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中國 的精彩文章:

作為乾隆朝的股肱之臣,傅恆為乾隆的「十全武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乾隆朝編修的《御制五體清文鑒》是一部怎樣的書?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