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1條惠台措施」落地生花,蔡當局反制難敵民眾「登陸」風急

「31條惠台措施」落地生花,蔡當局反制難敵民眾「登陸」風急

華夏時報網

2018年3月14日,台灣。提到台灣農業,有一個不得不說到的人物,他就是——黃國清。黃國清祖籍福建龍溪,兩百多年前,他的太爺爺舉家遷往台灣,定居台南關廟。這些年,黃國清將鳳梨不斷培育出新品種,並推廣到台灣各地區種植,新品種良率達到90%,一年售出10億元,被稱為「台灣神農」、「台灣袁隆平」, 袁隆平說自己的老家在大陸。

陳桂清

2月28日,國台辦聯合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惠台措施」)。隨著大陸各省市、各部門具體落實工作的全面鋪開與加速實施,「31條惠台措施」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從島內各界反映看,雖然民進黨當局一邊唱衰、抹黑惠台措施,一邊端出「強台留才」措施,試圖減弱惠台措施的吸引力、對沖惠台措施的影響,但是台灣民眾普遍肯定「31條惠台措施」的正面意義,並期盼搭上大陸高速發展的快車。台灣青年更是熱情擁抱惠台措施,表達前來大陸發展的意願。

上海12條、福建22條、崑山17條:惠台措施正在落地

2月28日發布實施的「31條惠台措施」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為大陸台商提供更好的經營環境,提供更多的扶持,其中有「開大門」式的放寬性內容:比如開放台商參與「中國製造2025」、政府採購、國企混改、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研究計劃、西部大開發與「一帶一路」建設等;也有針對性的傾斜優惠性政策,比如減免15%的企業所得稅、享受農機購置補貼、金融支持等。

另一類是給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內容包括職業資格考試、從業資格、人才引進計劃、科研基金社保、文化工程、榮譽評選、影視製作與播出、圖書進口、參與社團協會、參與基層工作、參與民間交流、找工作等。

這些政策為台胞在大陸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消除政策阻礙,也為台胞融入大陸、參與大陸建設提供機會,可以說給台資企業與台灣同胞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31條惠台措施」出台後,大陸各地的後續落實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根據國台辦發言人介紹,一些措施的落實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其中「上海12條」、「福建22條」、「崑山17條」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惠台措施落地政策。上海市出台的措施包括鼓勵台企參與上海重要工程建設,為高新技術台企減稅,在兩岸經濟合作、金融機構合作方面可以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先行先試等。江蘇崑山市的措施則包括42家台資總部企業累計享受地方獎勵8303萬元,各級農業龍頭企業享受70萬元補貼和10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台灣建築企業直接參与崑山中環快速路前期設計等。而福建省的22條配套措施更是吸引眼球,包括共計39家高新技術台資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組織實施閩台科技合作項目33項,彰化銀行福州分行、合作金庫銀行福州分行分別參與項目銀團貸款,給台灣青年提供公租房等。

台商、青年、學子:民眾「登陸」意願高漲

隨著大陸惠台措施的逐步落地實施,大陸對台灣民眾尤其是台灣青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在「31條惠台措施」鼓舞下,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表達了願意前來大陸工作、生活的意願,也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用腳投票」、走出前來大陸發展的關鍵一步。

一是已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倍感振奮。「31條惠台措施」公布後,受到了在大陸工作的台商、台干、台青、台生、台籍高校教師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的熱情歡迎。消息發布後,台商們紛紛運用微信、視頻、電子郵件等方式,在第一時間傳遞給身邊的所有台胞、台商、台資企業。有台商表示,「31條惠台措施」出台「比過年還開心」,給台商在大陸創業就業「吃了定心丸」,「更加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部分在大陸高校工作的台籍教師表示,受到31條新措施的吸引,他們已經收到了一些島內教師、學者關於「登陸」的諮詢。台生也感嘆,新措施體現了對台灣專業人才的重視,非常鼓舞人心,「感覺自己在大陸的舞台更大了,未來可以選擇的道路更寬廣了」。

二是台灣青年前來大陸發展的意願持續高漲。島內民調結果顯示,「31條惠台措施」的出台顯著刺激了台灣民眾尤其是台灣青年前來大陸發展的意願。《遠見》雜誌3月份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台灣民眾願意到大陸發展的比例為41.75%,與2月份該雜誌同樣問題民調的36.6%相比,短短一個半月,願意到大陸發展的比例就增加5個百分點,充分說明了「31條惠台措施」對台灣民眾的巨大吸引力。在願意前來大陸發展的台灣民眾中,年輕人願意登陸的比例最高,達59.6%,說明飽受島內「低薪、高房價、高失業率」之苦的台灣年輕人更願意來大陸尋找發展機會。而在針對「31條惠台措施」的專門調查中,大多數台灣民眾更是表示出了積極擁抱的態度。調查顯示,希望強硬反制的台灣民眾僅佔3.3%,希望審慎評估的為49.7%,樂觀其成的為26.8%。其中18-29歲的年輕人中,65.2%認同審慎評估,幾乎沒有人支持強硬反制。這份最新的民調結果說明,大多數台灣民眾願意正面看待「31條惠台措施」,也躍躍欲試想要「趁著31條惠台措施的東風」,享受大陸發展的機遇。

三是報考大陸高校的台灣學生顯著增多。據台灣媒體報道,「31條惠台措施」發布實施後,準備報考大陸高校、提前「卡位」大陸發展機遇的台灣學子明顯增多。相關報道稱,近日台灣地區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結果公布,包括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台南女中等在內的多所台灣知名高中今年申請大陸大學的人數明顯增加,比例較往年激增六七倍,且遠超申請歐美國家高校的人數,說明「西進大陸讀書,已經成為島內一股新的風潮」。

逆勢操作註定徒勞,但仍需警惕反制 「後坐力」

在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熱情擁抱「31條惠台措施」的同時,奉行「台獨」路線的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卻逆潮流而動,接連祭出多項反制措施,給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從已公布的具體政策看,民進黨當局的反制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唱衰、抹黑大陸的惠台措施。民進黨各路政客輪番上陣,有的稱「31條惠台措施」大多數是舊的政策、「口惠而實不至」,有的誣稱大陸惠台政策具有「統戰」意圖,有的則稱惠台政策「名為惠台、實則利中」,總之是想盡辦法對「31條惠台措施」進行抹黑,以強化台灣民眾對其的負面觀感。

第二類是直接恐嚇威脅台灣民眾,意欲阻止台灣民眾赴大陸工作生活。台當局教育、科技、兩岸等事務部門負責人接連發聲,要求台灣人不得在大陸黨政軍機構任職,否則將觸犯法律。

第三類是端出所謂的「強台」措施,希望能夠留住人才、資金、產業。3月16日,台當局召開專門因應31條惠台措施的新聞發布會,端出所謂的「八大強台措施」,試圖從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強化文化影視產業「四大方向」,吸引民眾留在台灣發展。

短期內,民進黨當局的這些反制措施會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民進黨當局通過手中掌握的執政機器恐嚇、阻攔台灣民眾,會給台灣民眾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台灣民眾前來大陸發展的意願。面對民進黨當局祭出的懲罰措施,那些鐵了心要來大陸發展的台灣民眾肯定不會在乎,但是那些在公立學校、科研機構任職的台灣民眾,或許會擔心民進黨當局拿退休待遇、健保等做文章而打退堂鼓。因此,對於蔡當局反制措施的「後坐力」,各界仍需警惕。

不過,從長遠來看,蔡當局的應對措施,無論是「野蠻敲打」式的恐嚇威脅,還是「臨渴掘井」式的稀釋對沖,都無法阻擋台灣民眾西進大陸發展的熱潮,也無法阻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正如島內媒體所說,兩岸經濟文化往來,具有強烈的經濟社會誘因與能量,蔡當局若逆勢操作、挑戰經濟的法則與人性的需求,「註定是徒勞無功」。(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主編王義偉 編輯嚴葭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40年來最有魄力方案:機構改革重在拆分重組
商務部部長鐘山:去年我國成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