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可能並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
很多教師朋友經常問我一個問題:美國的教育方式看上去那麼美好,用這種教育方式教育出來的美國人引領著世界潮流,為什麼中國和日本把這種教育方式引進後,都引起了巨大爭議,甚至被證明完全失敗?
如要我用一句話來回答,我會說:「因為那些引進美式教育哲學和教育方式的人,沒有一個在美國公立中小學當過教師。」中國和日本引進美式教育的動機,或者想解決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第一,希望解決中小學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
第二,希望解決中小學生只會應試答題、缺乏創造力的問題。
從表面上看,這兩個問題美式教育都解決得非常好。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學生往往上午九點才上學,下午兩三點就放學;所有學生按地區入學,沒有中考,甚至全國統一的高考也沒有;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是假期,玩的時間比讀書的時間多得多,幾乎沒有負擔。
美國人還發明了蘋果手機、安卓系統、微軟視窗等,創造出了很多改變人類生活的產品。美國每年獲諾貝爾獎的人數也居全球各國前列,可以說,美國人的創造力執全球牛耳。這不都是美式教育的結果嗎?
於是,希望學習美式教育的人就想了:管你那麼多,我直接把美式教育複製到我們這裡來!你按照學區招生,我也按照學區招生;你用走班制,我也用走班制;你搞「建構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合作、探討」,我也「以學生為中心」;你沒有高考,我也取消「聯考」;你三點放學,我兩點半放學……可是,結果為什麼會失敗?
有沒有人想過,「既想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有沒有可能實現?不怎麼讀書,可是卻能拿諾貝爾獎、發明蘋果手機,這完全是違反常識的啊!
直接山寨美式教育的結果,要麼就是像日本那樣完全失敗,要麼就是像國內那樣「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紮實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畢竟,誰也不敢完全不管升學率,隨便讓學生玩。
那麼,美國中小學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第一,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奉行精英教育哲學。對絕大部分公立學校的學生來說,「能平衡收入與支出,會投票」,就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不一定非要學會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但是,整個社會有一個系統,可以保障和滿足精英階層的孩子成長的所有需要。
於是,美國有要求嚴格的私立寄宿學校,專門培養有能力的有錢人的接班人;有各種要通過嚴格考試才能進入的公立重點學校,讓窮人中的精英可以出頭;有榮譽班(honors class)、大學先修班(advanced placement class)這樣的重點班,讓只在某些科目有特長,其他科目成績一般的學生受到特別的照顧。
同時,還有社區大學可以讓學有餘力,但是所在學校無法開設某些大學程度課程的學生直接修讀大學的課程。各級政府有專門的部門安排中學生參與政府機構的運作,各級研究機構、大學和一些大公司,也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接收中小學生參與研究或實習……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第二,美國中小學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落實課本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培養發燒友!我們經常看到,在美國的課堂上,學生一直在興高采烈地玩。其實,在一個班三十個學生裡面,很可能只有一個學生能在這個「玩」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然後狂熱地愛上這一門課。
這就足夠了,因為有太多途徑可以讓這個學生繼續深造,挑戰自己。最後能夠進入美國頂尖大學的,基本上都是瘋狂地熱愛自己所學專業的人:他們願意鑽研功課到凌晨三點;他們願意為了進自己心儀的大學、學心儀的專業,在「社交、睡覺、作業三樣只能選擇兩樣」時放棄社交;他們也會主動去上很難的課程挑戰自己。
精英教育和培養發燒友才是美國教育的本質。我們看到的所有美國教育的表面現象,包括被稱為「素質教育」的表面現象,其實都是為這兩個終極目的服務的。
假如我們的教育目的跟美國不一樣,卻把美國教育表面的東西引進來,其結果就很可能是失敗的。
(本文為源創圖書《我在美國教書》的序言部分)
源創圖書 · 方帆作品
《我在美國教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給學生無限可能:細說美國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點擊封面可查看大圖)
美國教育,可能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
聽聽美國一線教師怎麼說。
《我在美國教書》
TAG:源創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