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身像56半,下半身像56沖,國產名槍63式為何曇花一現?
【軍武次位面】 作者:威震港澳大黑星
曇花一現的63式自動步槍,到底性能如何?
有這樣一款武器,它是新中國最早自行設計定型的自動步槍,但是在解放軍中卻曇花一現;它雖然開創了多個「第一」,但是卻最終在「還我半自動」的呼聲中黯然落幕。它,就是63式自動步槍。「上半身像SKS,下半身卻像AK」。那麼這支「不倫不類」的步槍到底性能如何呢?今天,筆者將為各位讀者講述63式自動步槍的研發與爭議。
發展背景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我國已經初步建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這使得我國能夠自主生產包括從主戰坦克(59式)、噴氣式戰鬥機(殲5)到自動步槍(56半、56沖)等一系列武器裝備。
在1959年的國慶閱兵儀式當中
中國自主生產的武器裝備佔了很大比例
隨著國產裝備逐漸走上正軌,我軍也漸漸意識到,我國的國情與蘇聯不同,蘇聯軍隊的機械化程度非常高,蘇軍步兵手中的步槍僅僅只是一種用來「自衛」的武器罷了。在蘇軍當時的作戰想定當中,一旦「冷戰」變為「熱戰」,那麼蘇聯軍隊就要在數量眾多的導彈、飛機、大炮甚至是戰術核武器的掩護下,依靠強大的裝甲集團向西歐發起突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蘇軍步兵所發揮的作用,不過是輔助裝甲車輛清理敵方有生力量與佔領陣地而已。
60年代蘇軍的演習
在這種作戰思想的指導之下,蘇軍降低了對步槍的射程要求,同時加強了步槍的機動性與火力密集性。實際上,蘇軍的這種作戰思想不單單是影響到了步槍,就連班用機槍甚至是通用機槍都受到了影響。
例如蘇軍在BMP-1步兵戰車與BTR-60PB裝甲運輸車大規模列裝部隊之後,甚至一度將PK系列通用機槍從步兵連隊中取消,步兵分隊中的步兵僅有AK突擊步槍與RPK輕機槍,直到80年代阿富汗戰爭期間才恢復了PKM通用機槍在步兵分隊中的編製。
70年代的蘇軍步兵訓練
這種調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冷戰時期,無論是北約還是華約,一旦動手就是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部隊投入戰鬥,任何一個步兵分隊投入戰鬥時都會伴隨強有力的支援火力,無論是坦克還是步兵戰車上的車載火力,隨便拎出來一種都比普通士兵手中的步槍要兇猛多了(無論在威力還是在射程上),在這種情況下,步兵手中的步槍能打600米還是400米,實際上幾乎沒有區別。
BMP-1步兵戰車,裝備一門
73mm滑膛炮,一挺7.62mm並列機槍
及9K11反坦克導彈
而我軍則不同,我軍沒有蘇軍那樣財大氣粗的機械化裝備加「buff」,我軍步兵分隊在進入交戰後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火力支援,故我軍對步兵手中的步槍要求很高,不僅僅是要求有效射程較遠,同時也要求在有效射程內步槍精度要高,這樣才能滿足需要(當然這樣還可以節省一些子彈)。
中印邊境對峙的兩軍戰士
於是,雖然我軍在1956年正式生產定型了仿製前蘇聯AK47突擊步槍的56式衝鋒槍,但是實際上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我軍還是將56式衝鋒槍當作一挺「小機槍」來使用,而且認為56式衝鋒槍在200米內精度尚可,但是打距離稍遠的目標還是要依賴56式半自動步槍甚至是53式步騎槍。
解放軍在對印自衛反擊戰
中抓獲的印軍俘虜
在經過了對印自衛反擊戰之後,我軍對於研發一種「既能在遠距離當作步槍打,又能在近距離當衝鋒槍打」的步兵武器的需求愈發迫切起來。於是在1963年,63式自動步槍被正式設計定型。而伴隨著我國第一支「步沖合一」的自動步槍的誕生,我國也走上了「步沖合一」的大道。
裝備63式步槍的解放軍戰士
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從63到「701」,再到「步-5」(試驗型號),最後才誕生了81式自動步槍。由於本文主要講述的是63式自動步槍,故在此不多贅述。
步5型步槍
701型步槍
63的爭議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軍工行業還多以模仿外國(主要是蘇聯)的輕重武器為主,缺乏完整的槍械質量保證體系,而後續的政治運動又不可避免的影響了當時的武器生產。
這種影響有多大呢?63式自動步槍原定的壽命為15000發,但是在實際測試中部分零部件甚至連其三分之一的壽命都未達到就破損了。不僅如此,即便是在不同時期生產的同一個零部件上,壽命竟然相差有數倍的差距。在廠家對於10支63式自動步槍進行共計100000發的壽命測試中,平均故障率為0.154%。單純看這個數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63式自動步槍
但是呢,魔鬼永遠藏在細節之中。這十組數據中,最高故障率為0.34%,(故障合格率為0.35%),但是最低的一組故障率僅為0.02%。(數據來自《槍械手冊》p334)這組數據根據概率論的相關知識,可以判定為具有顯著差異,而同樣的一支槍有如此顯著的質量區別,這是顯然不合理的。
《現役槍械可靠性評估方法研究》一文中指出,槍械不可靠的因素中,技術、製造、使用各佔30%,而其他因素佔10%。
科索沃士兵手中的63式自動步槍
在此次測試中,故障出現最多的是卡殼,出現了90次,佔總故障的59.6%。探察其主要原因,其一是因為自動機的后座速度較低,導致拋殼無力,從而致使拋殼不完全;其二,則是加工的懈怠,不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加工。從這兩點就可以看出,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槍械質量忽高忽低,無法完全滿足部隊官兵的需求,這也是63式的爭議所在。
除了在我軍中服役以外
63式步槍還曾被廣泛出口援外
除了質量上的爭議以外,關於63式自動步槍,還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63式是一支「出生即落後」的步槍,在筆者看來,落後與否,是要看性能的。根據我國槍械質量保障體系中對於槍械的綜合評價,槍的綜合性能包括了以下六個方面:可靠、準確、耐久、穩定、機動、經濟。
作為全球輕武器「領導者」之一的美軍,正好也於1963年正式採用了新式的自動步槍——XM16,這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M16自動步槍。
XM16射擊
在可靠性上,M16不僅能通過北極測試,而且對於泥漿、雨水甚至是低溫等特殊環境也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在SCHV計劃中,曾經出現過AR自動步槍進水膛炸的事故,但是經過調查,調查人員認為當任何軍標槍管內有一定的積水時,都有可能引起膛炸),相較於63式自動步槍也不遑多讓。
電影中攜帶M16步槍涉水的美軍士兵
儘管曾被「撿AK」的段子黑到不行
但M16確是一代經典
在準確性上,M16自動步槍由於採用的是由Reminton .222獵槍彈發展改進而來的M193步槍彈,因此射擊精度比較高,在100碼範圍內10發組最大散布圓直徑為13.3cm之內(用槍架台進行射擊)。而我軍的63式自動步槍在實際測試中,R50≈6cm,那麼在100米距離上的散布圓直徑約為32cm左右(由射手進行射擊)。
註:R50,指的是半數彈著點半徑。即對於一組彈著點,尋其平均彈著點,並以此為圓心,畫出一個最小的能包含50%彈著點的圓。那麼這個圓的半徑,就被我們稱之為R50。
槍架台
由此可以見得,63式自動步槍相較於M16自動步槍,射擊精度無疑是低了一些的。而在耐久性上,63式自動步槍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不得不說63式自動步槍的壽命高於M16自動步槍,63式自動步槍的壽命為10000發(因無法達到原定15000發故下修),而M16系列自動步槍甚至在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M16A4自動步槍,壽命依然是6000發。
在機動性上,在槍刺摺疊的情況下,63式自動步槍的全槍長為1032mm,而M16自動步槍的全槍長度為1011mm(含消焰器),在長度上可以說是相差無幾,可以說是「戰成平手」;但是在重量上,M16帶空彈匣僅重3.1公斤,而63式自動步槍帶空彈匣重達3.8公斤,而且雖然均配用20發彈匣,但是56式步槍彈比M193步槍彈重,故實際上63式自動步槍機動性要輸於M16自動步槍。
56式步槍彈重15.9~16.9g
M193步槍彈重11.79g
圖為M193步槍彈
在經濟性上,63式自動步槍採用的是沖鉚機匣,大大節約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在56式衝鋒槍的上機匣加工工藝由切削改為衝壓後,每千支的鋼材用量從5噸降低到1.5噸。由此可見,衝壓加工對於材料的利用率遠遠高於切削,而且方便控制表面光潔度,加工工時也較少。
M16的內部結構
而M16則是採用的是切削機匣,故在經濟性上不如63式自動步槍。而根據筆者以上的分析,實際上63式自動步槍在推出時並不算落伍,相反,還能與美軍的M16自動步槍一較高下。
撤裝與復產
63式自動步槍於1969年正式生產定型並開始大規模生產。但是在列裝部隊之後,暴露出許多問題。除去前文中提到的可靠性問題,還有精度問題,有很多槍實際上沒辦法通過射擊精度測試,根據63式自動步槍的驗收標準文件,63式自動步槍在100米上的射擊精度R50應當≤5cm,而實際上的射擊精度達不到該標準,大約在6cm左右,而且出現過昨天才校好的槍,今天就打不準了這種情況。
1970年的生產指標要求63式自動步槍生產70萬支,但實際上按照廠家自己估計的產量,僅有十二三萬支,遠遠不能夠滿足生產指標的需求,故為了縮短加工時長,不得不簡化了許多生產工藝,進而導致了產品質量的低劣。1977年第五機械工業部二局在對於《解決63式自動步槍炸殼問題報告》中很不客氣的指出,「從1969年生產以來,發生過35起炸殼故障。」(引用自:《兵器知識》2017年10期,馬氏曾老師所著《中國步槍的仿製與研製(十)1963式7.62毫米自動步槍的研製生產》)
身背63式步槍的解放軍戰士
於是在1978年,我軍開始將63式自動步槍撤裝,在步兵班中繼續恢復了「衝鋒槍三、半自動四、班用輕機槍一」的配置。至此,63式自動步槍暫時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我軍不少
步兵仍然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儘管我軍在戰前緊急在步兵班中加強了56式衝鋒槍的配置數量,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解放軍官兵使用的是56式半自動步槍。該槍由於比較長,而且是半自動武器,故火力較弱,在越南叢林中其精度優勢也很難發揮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56式衝鋒槍的生產已經竭盡全力,但仍無法在短時間內生產製造出足夠的衝鋒槍,故不得不再次啟用63式 自動步槍的生產線,來彌補其步兵分隊中火力的不足。
從63到81
在兩山輪戰期間,中國終於自行研發出了第二代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該槍實際上正是延續了63式自動步槍「步沖合一」理念的產品。而無論是63式還是81式,單兵武器的自動化浪潮都得到了體現。
一張被廣泛引用的經典照片
「63與81同框」
81式之後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63式自動步槍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在輕武器領域從仿製到自行設計的轉變。我國是一個世界性大國,光靠「山寨」,是不能夠從一個大國變成一個強國的。從60年代開始,64式手槍、63式自動步槍、64式微聲衝鋒槍等一大批更加適合我國國情的輕武器逐漸誕生,標誌著我國開始構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輕武器系統。
裝甲載具現已成為各強國
步兵的標準配置
63式自動步槍作為我國第一代自主設計的自動步槍,在它的身上凝聚著中國軍工人的心血與努力。然而可惜的是,由於特殊歷史時期的限制,63式自動步槍未能在中國軍隊當中展現出自己應有的風采。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中國新型反艦導彈可由驅逐艦直接發射,可靠性或遠勝東風21
※中國又一導彈配備全軍,2個人就能操作,對方顫抖的不止是坦克了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