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嚴肅」遇到「時尚」,會產生了哪種化學反應?

當「嚴肅」遇到「時尚」,會產生了哪種化學反應?

美食、歌唱、旅行……文化題材的細分探索是近年電視節目創新的一大特點。作為與大眾聯繫較為緊密的又一領域,時尚也是多數受眾在不斷討論的話題。中國設計師在國外時裝周上頻展亮眼表現,國際時裝周也越發青睞中國時尚舞台,時尚的重心正呈現出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的趨勢。

正因如此,電視人開始向這一題材發力,試圖通過將時尚與電視節目相結合,打通時尚與受眾的供給需求。剛剛播出的《時尚大師》便是其中一個樣本式的探索。

為什麼是「時尚」?

在人們的既有印象中,央視財經頻道圍繞「大財經」概念打造了一系列垂直節目,既有《經濟半小時》等以財經資訊、投資交易為代表的「硬」財經類節目,更有如《是真的嗎?》《交換空間》的「軟」財經節目,側重生活服務功能。

隨著大眾對生活品質需求的逐步增加,近幾年《回家吃飯》《職場健康課》的出現,令「軟財經」類節目於平台所佔的比重逐漸上升。在2018年央視財經頻道「衣食住行」的內容生態布局中,以「衣」破題的《時尚大師》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時尚都是人們口中較為常見的辭彙之一。據麥肯錫2018年全球時尚印象報告顯示,2016-2018年的行業銷售增長率從1.5%增漲到3.5%-4.5%。「可以預見的是,時裝作為細分領域的朝陽產業,未來所佔有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多。」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總監齊竹泉在《時尚大師》發布會上表示,「服飾既是時代風貌的反映,也是國家氣質的體現。《時尚大師》通過填補頻道功能的空缺,為全球優秀設計師搭建一個展現創意的平台,意圖發掘新一代的時尚大師。」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總監 齊竹泉

「吉祥圖案」「水墨丹青」「東方神話」……12期節目中,每期都將圍繞一個中國意象的主題,由4位設計師在7天內完成主題採風、設計、製作,並於視聽大秀中呈現一個系列的5套主題作品。

為了延續節目的生命力,節目在媒體融合的思路上也做出了一番探索。據齊竹泉介紹,每期獲勝的設計師將與《時尚大師》發布公益聯名款,並同步京東《時尚大師》集成店上線發布。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觀眾便能通過微信「掃一掃」和「搖一搖」進入京東時尚大師專區。專區內,可以在線點贊設計師的產品、虛擬試穿參賽作品、購買設計師作品同款成衣等等,一系列嘗試令節目服務功能落地的同時,也讓大眾能與時尚「觸手可及」。

如何定義「時尚」?

伴隨潮流趨勢的推動,人們對時尚的理解呈現愈漸多元的樣態。什麼樣的設計是被認可的?消費者的購買慾或能成為一個可參照的標準。如果要對那些激發大眾購買慾的產品加以概括,一個關鍵要素在於,他們能否在一件時裝上與設計師所寄託的思想產生移情。

設計師李坤的作品以兩個龍子椒圖和螭吻為元素

第一期節目的主題是「吉祥圖案」,設計師李坤的作品《龍寶系列》,以兩個龍子椒圖和螭吻為元素,採納中國古建築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門環的意象,將輔首應用於手包的設計上,取守衛、保護之義。她還將龍頭的設計應用於帽衫、椒圖和螭吻若隱若現地設計於闊腿褲上的條紋之間,在粉色的底色襯托下,為作品添了幾分輕盈與靈動;設計師Sam、佳佳的作品《陸離雲海》,則從雲南元陽梯田的日落倒影中汲取靈感,將整片印花應用於連衣裙上,再拼接有哈尼族特色的黑色絨布、白鷳鳥,呈現白鷳鳥於大地上飛翔的畫面。

為了令觀眾對設計師的系列作品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節目組邀請文化學者酈波擔當評委,以文化視角解讀作品,成為節目中的一個亮點。他從雲南的白鷳鳥切入,介紹了明代以白鷳鳥為主的五品文官官服和以走獸為主的武官官服;藉助漢成帝與趙飛燕的一段佳話,解釋了百褶裙悠久的歷史,於他的解讀之間,現代的時裝多了幾分傳統文化的韻味。

設計師Sam、佳佳在服飾上呈現白鷳鳥於大地飛翔的畫面

在系列作品設計、呈現、點評的過程中,節目中的設計師與評委都試圖在對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的對接做出回應,從時尚出發探討了更多時尚之外的議題。從首期節目的播出看,設計師在兼顧傳統意象與潮流設計的同時,維持了時尚文化應有的態度和質感,令觀眾在標新立異之外,看到了時尚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在「尋本」與「溯源」之間

參與首期節目的四位設計師,他們中的多數或是90後,或是新品牌的創始人。雖為時尚界的「新勢力」,卻表現出自身對時尚的更高願景和追求。《時尚大師》試圖提供一個展示的空間,接受來自大眾的考驗,協助他們挖掘自身的潛力。

被稱為「爆款設計師」的姜悅音,因三年前一位女藝人在電視劇中穿了自己設計的服裝而人氣倍增。當她在節目中被評委問及,能否繼續做出爆款時,她答道「一件衣服的爆款離不開明星藝人的推廣」。這一回答引發幾位評委的回應:現在很多年輕設計師都會有「明星穿了就容易成爆款」的概念,但爆款與流行之間存在千差萬別。

節目評委 文化學者酈波

另一位90後設計師趙揚子,則在設計上出現傳統元素使用固化的現象,導致其與時尚的銜接出現脫節,對此,酈波指出,傳統文化的運用並不是簡單地照搬,一部作品的設計應該與設計師本人的經歷與靈魂息息相關。

一個有品質的時裝系列應是主題元素、時裝工藝與設計師的思想合力下的結果。從《時尚大師》的嘗試中可以發現,設計師在創作作品時要注重「尋本」「溯源」,「本」即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源」則指作品需承載設計師的思想及個人對生活的感悟。節目在為大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向大眾間接傳遞了一些時尚與人關係的思考,是節目的價值所在,也是央視在社會輿論中擔當作用的體現。《時尚大師》節目監製鄒琳講述起節目的創作初衷,「我們希望做一檔最權威的中國年輕設計師大賽,支持中國設計師原創力量,讓中國創意走向世界」。

據悉,央視財經頻道接下來將推出一系列以中華文化時裝展為代表的與「時尚大師」相契合的主題活動。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節目將在進一步形成影響力的同時,與時尚生活方式有關的議題將更加深入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時評 的精彩文章:

從文化深處回望,《記住鄉愁》摹刻千年中國故事
回歸原創、立足現實,慈文傳媒推出類型劇《風暴舞》

TAG:廣電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