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加班後猝死 醫生請收下這份防猝死指南
摘要
醫生在病魔前同樣脆弱。醫者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善待自己的身體,減少猝死這種「病魔之首」的侵害?
來源:健康界 作者:索思(整理)
近日,江蘇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的研二學生1993年出生的小顧,在醫院夜班後不幸猝死。從家屬提供的小顧朋友圈截圖來看,醫院的值班已讓小顧身心俱疲。
小顧部分朋友圈整理
無論是醫學本科生、研究生,還是正式醫生,超負荷工作都是普遍現象。但醫者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善待自己的身體,減少猝死這種「病魔之首」的侵害?
醫生的累是「違法」行為
作為健康衛士,醫生似乎應該是病魔前的強者。但事實上,面對疾病,醫生的生命同樣脆弱。筆者在百度中搜索「2018醫生猝死」關鍵詞時,找到約548,000個相關鏈接,2018年以來的每個月,幾乎都會發生醫生猝死事件。
大多數猝死事件鏈接的結果都可以歸納到一個字:累。
醫生到底有多累?醫學網站丁香園曾對2402名站友就醫生超負荷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9.2%的醫生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大多數醫生的工作強度偏大,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整。
我國《勞動法》第36條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隨後出台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第三條,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醫生群體的工作時間普遍超過這一標準。
面對勞累猝死的三大原因——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過大,很多醫生自願選擇「違法」。究其原因,包括病人呈井噴式增長;醫生數量不足,只能拼體力;醫患關係緊張等。
但醫生用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診治患者,絕非長久之計。醫生過度疲勞,不僅影響醫生本人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醫生診治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由此,勞累性猝死不應是任何一個愛崗敬業醫生的結局,透支的生命必須有所保護。
誰是醫生健康的守門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談到基層醫療時曾說,全科醫生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這是一種誤解,也是不現實的期望。健康守門人應該是居民自己。
道理對醫生也同樣適用,醫生應該做自己健康的守門人。
在無法從外界環境減少工作時長和壓力的情況下,醫生自己如何預防猝死的發生?
1.避免吃得太咸、太甜
「口味重」不僅會升高血壓,同時還會使血漿膽固醇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入過多甜飲料或愛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後心臟病的發生風險會大大增加。雖然值班過後,吃點甜的鹹的能給味覺一定的滿足感,但是醫生的心血管也是接受有度。
2.別久坐不動
久坐會導致人體內新陳代謝的改變,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液循環減緩,容易誘發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無論醫生是在學習還是在寫報告,時常站起來走幾步,更有利於開闊思路。
3.減少大量喝酒或咖啡
酒精和咖啡可以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扣動心臟病發作的扳機。對於長期酗酒的人而言,酒精會破壞心肌,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心衰。值夜班困了,多一會小睡,少一杯咖啡。
4.擺脫心情的抑鬱
壞情緒是心臟的大敵,抑鬱通常和焦慮相伴。心情抑鬱的人睡眠質量通常會很差,此時心臟得不到休息,血壓、心率都會升高,對健康非常不利。身體常是心情的「晴雨表」,別讓心情的「感冒」引起了身體的炎症反應。
5.不要暴飲暴食
過量進餐後,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因此流入心腦血管的血液會大幅度減少。所以,對於本身供血不足的患者而言,一頓飽餐很容易誘發心梗、腦梗。即使醫生平時休息時間再少,也要慢點吃飯,小口喝水。
6.戒煙
長期吸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縱使醫生平時工作壓力大,也要用運動或聽音樂等方式舒壓,減少煙草的攝入。
願醫生不再勞累猝死!
(本文綜編自新聞晨報、藍獅會、e患者說、中洪博元、縣域衛生等媒體報道)
TAG:健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