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相遇韋卓民博士

相遇韋卓民博士

韋卓民,武昌華中大學首位華人校長,教育家,思想家,宗教家。

韋卓民總結過往西方宣教士來華宣教的經驗,分析其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傳教士未能完全了解中華文化的精神,譬如唐代景教傳入中國時,傳教士並不了解當時佛教在唐朝所遭受到的排斥,卻太早認同佛教,終於被誤定為是佛教的一種旁支,景教便如唐朝的佛教一樣遭到同一的厄運。元朝西教士來華時卻走向另一極端,沒有認同中國的文化,同樣也忽略了對中國文化精神的了解,直到明朝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傳教,本是採取了比較接納及欣賞中國文化的態度,惜來華不久即就有關於」上帝」名稱之翻譯及」禮儀之爭」的爭議,致令基督宗教失去與中國文化相互融合的機會。韋卓民認為,若要中國人明白及接受基督教,基督教信仰的傳播必須是依據中國人的思想模式,應用中國哲學,宗教文學及社會的素材才成。換言之,基督教必須是以中國文化作為其信仰表達的媒介

兩種不同的文化融合會產生相互衝擊的情況,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也是無可避免的。韋卓民建議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之,視之為一種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需用積極的態度去分析、比較不同文化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構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保存兩種文化的優點。融合文化的工作並不簡單,韋卓民亦指出我們必須經歷很大的協調適應和同化的工程,然後才能達至融合文化的工作。

」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協調元素也是可以變成互相補足的。問題在於綜合文化工作者是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假若我們透過同情的觀察和耐心的研究,就會發現中國文化的許多特質與西方文化的特質即使在基本上不同,也是可以相互協調的。……要用同情的眼光和欣賞的心境,我們方能發現不同文化的真正本質來。」

從中國人的角度看,」宣教者」應該是說,」基督教乃是一具普世性的宗教,其信仰必須要傳遍世界每一角落,必須要傳遍世界每一角落,讓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均有機會透過其獨特文化,將基督教信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顯明基督信仰的普世性」,換言之,不單是中國需要基督教,基督教也同樣需要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民族,以顯明其信仰教義的普世性來。

中國儒家思想重視倫理道德及人倫的關係。基督教的倫理也是尊重人際關係。但它的基礎乃在於一種」承認上帝為天父,人類為兄弟」的信念。接受了這種信念的人便自然地與其他的人產生一種同為上帝兒女的關係,並促使他們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共同學習過相互依賴照顧,分擔彼此重擔的生活。韋卓民認為這種信念必然可以豐富中國人的倫理思想。給中國人的道德,賦予一種新的靈魂。

韋卓民認為,基督教要在中國發展發揚,一定要根植於中國文化及思想里。

一般華人基督徒總是以為儒家過分重視人文,沒有像基督教」終極的關懷」般的上帝觀,實則孔子對天命的尊重態度,且孔子之於天命,亦負有一種相若的使命感,另一方面,一般儒家學者也總是以為基督徒過分重視上帝,而忽視人文,實則耶穌的一生,寧殉身為世人贖罪,這本身便是人文精神的極致。所以韋卓民認為,開明的儒者或基督宗教家,盡可以在思想根源上做調解人,尋求不同文化相互溝通之道,而不礙於各自成家,其間只有橋樑,沒有鴻溝。

冬飈整理於 2018、1、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標竿天道文化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標竿天道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