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徵明的老師,祝枝山的岳父,其書法頗具宋意

文徵明的老師,祝枝山的岳父,其書法頗具宋意

GIF

李應禎,初名甡,字應禎,後以字行,更字貞伯,一名維熙、維熊,號范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景泰四年(1453)舉鄉試,會試禮部中乙榜,成化元年(1465)授中書舍人,弘治四年(1491)官至南京太僕少卿。

李應禎《行書致惟顒札》

他博學好古,尤擅書法。豐坊《書訣》稱其「真書學歐陽詢、顏真卿,得蔡襄用筆之法」。朱謀垔《續書史會要》稱:「少卿書真、行、草、隸,皆清潤端方,如其為人。」 35歲即入太學成為中書舍人的李應禎,其早期書法必在台閣體範圍之內,所以王世貞跋《三吳楷法二十四冊》稱其「行筆皆趙吳興」。孫鑛評《李范庵卷》更明確指出他的楷書「大約從二沈來」。但隨著他對書法的深研,而逐漸脫去時風的羈絆。李應禎可貴之處在十分重視傳統古法的學習.並由宋至唐而溯源晉人。文徵明於《跋李少卿帖》中云:

(應禎)凡運指、凝思、吮毫、濡墨,與字之起落、轉換、大小、向背、長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蓋公雖潛心古法,而所自得為多,當為國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虛腕疾書.今人莫能為也。予雖知之,而心手不逮,蓋數年來未始有得。

李應禎《行書枉問帖》

李應禎《行書緝熙帖》

他十分佩服李應禎對於古法的掌握。但文徵明已指出李應禎在傳統學習上「自得為多」,這也正是李應禎本人所主張的反對奴書而欲求自家面目。這種思想在李應禎的論書中。多所流露。文徵明記曰:

公既多閱古帖,又深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嘗一日,閱某書(按.指文徵明自己的書法)有涉玉局(蘇東坡)筆意,因大吒曰:「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踵?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

李應禎《行書致吳寬札》

中書舍人出身的李應禎這種不願「隨人腳踵」成「他人書」的書法觀。是對其親身經歷過的台閣體書法的反叛。在當時台閣體尚存餘威的時代,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他集中反映了吳門文人書家不滿當時書風的思潮。可惜的是李應楨的書法過分追求意趣,又為時代所壓,並未恰到好處地將傳統與獨創結合起來,又每每恥以書法見名,不喜人求其書,所以作品未臻佳境,風格並不鮮明,傳世也甚少。

李應楨《雜錄冊頁》

李應禎與文徵明父親文林為同僚。文徵明曾從其學書,他對古法的探究使文徵明深受影響。文徵明曾經想收集李應禎的書論輯為《李公論書錄》,然未能完成。李應禎又是祝允明的岳父。祝允明曾得到他的親授,可見吳門書派的兩位最重要的領軍書家都曾得到他的指點。

李應禎 《行書信札》

其傳世作品以尺牘為主,有《緝熙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應禎的尺牘,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橫向取勢的撇、捺、橫都很生動有致,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枉問帖》紙本。縱22.6厘米,橫41.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一封書信,用筆厚重遒勁,氣勢開張,頗有後世碑學氣息。

李應禎行書《致螢中尺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孔見 的精彩文章:

清代名家翁方綱書法!
東陵大盜孫殿英送給蔣介石的一幅書法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