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記:偷偷地歷史著

日記:偷偷地歷史著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最近很多人抖音中毒。我偶然聽了一耳朵,對白如下:

「你有病啊?」

「你有葯啊!」

「你要死啊?」

「你跟我去啊!」

「你變態啊?」

「你是不是看我日記啦?!」

GIF

樂完以後,我在想,這個時代還有人記日記嗎?

還真有。前兩天和幾個老朋友吃飯——朋友是真老啊,他們居然寫日記。

其中一個老友覺得恐怖,因為他大學同學四年一直寫日記,他害怕他哪天拿出日記說,某年某月某日,你說了什麼什麼。

確實恐怖,那大概是半個世紀之前他說過的話了吧。

1黃庭堅老下棋

於是我就研究了一下日記這東西的起源。

簡單說,中國的日記歷史可以勉強上述到兩漢時期,不過那時的所謂「日記」多是一些類似公文的東西。比如皇上每天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做了什麼,睡了什麼。再比如出使番邦的外交官的每日見聞。到唐宋時期,又有了一個高潮,陸遊、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范成大等一眾名人寫了一些「日記」,其中一些已經不再是遊記的性質,最出名的有陸遊的《入蜀記》、歐陽修《於役志》之類。

陸遊據說是第一個用「日記」這個詞的:「黃魯直(黃庭堅)有日記。」那時候的日記和現在說的日記已經有些相似。黃庭堅的日記叫《宜州家乘》,寫的多是些黃的「快遞記錄」,禮尚往來,收寄些應時當令之物,魚蝦蟹之類。也記些別的,比如:「四日……與叔時(人名)棋,再勝而三敗。」「三十日,己亥,陰不雨,氣候差,溫叔時來棋,且勝且敗。」有日期,有天氣,和今天的日記很像。

西方的日記成熟得就比較晚。大約從16世紀開始才出現「日記」類的東西。16世紀初是中國明朝中後期,1505年正德皇爺繼位,1596年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當時的西方正經歷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和宗教改革,日記最早是傳教士每晚的懺悔錄。

17-18世紀,日記在西方繼續充當懺悔錄的同時,還是人們的賬本。一位18世紀的中年婦女Mortha Ballard的日記充當了記錄生活方方面面的賬本。在日記中,她記錄了紅白喜事,訪問,購物清單,收入和完成的家務活。

美國歷史學家Peter Gay將19世紀稱為「日記的黃金時代」,認為日記「成為擁有閑暇的階級必不可少的陪伴物」。人們開始有了對日記本身的反思,一位17歲的中產階級少女,在1890年7月的一篇日記中寫道:「多年以後,也許我會為閱讀這些在年輕時寫下的文字感到愉快」「以後,當我年老時,再讀這些日記,看到過去的自己,將是一種樂趣」。

2偷偷地歷史

西方對日記的看法在民國時期、尤其是新文化運動之後大大地影響了中國。甚至在日本的影響下興起了日記文學。旅日的郁達夫和娶了日本老婆的周作人是其中翹楚。

周老師說:「信札只是寫給第二個人,日記則給自己看的,(寫了日記預備將來石印出書的算例外),自然是更真實更天然的了。」郁達夫說:「好的日記作家……萬不可存一縷除自己外更有一個讀者存在的心。」

他們都強調日記的私密性,基本上日記就是個小黑屋,先按給自己看寫,隱私什麼的都要寫。

GIF

周作人在日記里暗示過魯迅偷看他自己的日本媳婦洗澡的事兒,「請你以後不要到後院來」云云。郁達夫的小說也是這個路子,受日本「私小說」的影響,個人表達比較多。他老人家身體又不太好,性格也比較奇怪,小說里經常有在旅店聽隔壁床根兒之類的描寫,確實有點兒變態。

中國古代文人大多關心國家大事,政治、倫理、學術之類,現當代文人受西方人本主義影響,個人表達比較多。日記的內容和特點也就發生了變化。

日記有兩個特點:歷史性和私密性。

中國現代日記的私密性上升。但同時也給人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不同的視角。中國文學有句古話叫「知人論世」,這句話老古了,孟子說的。在文學理論層面,大意是說評價一個作品,不僅要了解作者其人,還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日記就同時提供了「知人」「論世」兩個維度。

日記的私密性和歷史性是分不開的。舉個栗子,前面提到的那個18世紀的中年婦女Mortha Ballard的日記,雖然是個賬本,但後來有人根據她記載的內容,研究分析了當時那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很有歷史意義。

再舉一次:蔣公日記被公開後,也為人們提供了很多歷史的細節。胡適日記老記自己打麻將,季羨林日記里寫「論文終於抄完了。東湊西湊,七抄八抄,這就算是畢業論文。」這也為歷史家研究當時的高校教育提供了鮮活的素材。

在中國,日記的起源本來就天然地和歷史有關。

唐宋時期的日記之所以開始興盛,和官方修歷史頗有淵源。中國人修史的意識很強,而且早,比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民族都強都早。唐宋時候,史官要寫一種叫「日曆」的東西,《唐會要》里說:「自今已後,伏望令修撰官,各撰日曆,凡至月終,即於館中都會,詳定是非。」日曆相當於當時歷史工作者(或者說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月報。

3分享隱私

今天的人,寫日記的不能說沒有,反正我不認識還堅持寫的。

不過,現在寫日記的不多,但記日記的倒不少。

朋友圈就是今天的日記,只是一張圖、幾行字就夠了。當然也分人,你朋友圈裡大概也有各種不同的文體。有吃喝體、政論體、文藝體、曬娃體、營銷體等等。

互聯網時代的日記的私密性發生了空前的變化。原因是「分享」這件事變得格外容易起來。

古代的日記也有刊印的,也有寫的時候就知道一定會讓後人看到的。比如蔣公日記,比如黃庭堅他們的日記。但現在不必是名人,你每天生活和思想的記錄就很容易讓他人看到。

老友說他當年的日記為了怕別人看到,一些隱私的內容設計了一些「暗號」,時過境遷,這些「暗號」現在他已經忘了,完全看不懂當年記得是什麼了。比如一句「黃中紅,步履安詳」,我猜大概是愛上了個姑娘吧。

如今我們的網路日記在選擇性地分享隱私。有人逃離朋友圈,有人選擇三天可見,半年可見,甚至對所有人不可見。

我不知道大家在分享和隱私之間的選擇尺度是什麼樣的,我只是不想有一天被人問「你變態啊?」的時候回答說「你看我日記啦?」

GIF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豬小岩看電商 的精彩文章:

《頭號玩家》里的遊戲史知識點,了解一下?

TAG:豬小岩看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