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央行行長重磅發聲:陸港通擴容4倍,金融業多項開放措施即將落實……且看最新解讀

央行行長重磅發聲:陸港通擴容4倍,金融業多項開放措施即將落實……且看最新解讀

今天,今年新任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亮相博鰲亞洲論壇,就中國貨幣政策、金融開放、互聯互通等多個重大熱點問題發表看法,並作出相關表態,釋放了哪些信號?

1分鐘速讀精華版

面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央行已經做好了準備

中國離「流動性陷阱」還比較遠

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

爭取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

6大金融開放措施未來幾個月內落實

年底以前還將推出5項金融開放措施

對虛擬貨幣一直是比較謹慎

中國對美順差其實是整個東亞產業鏈對美的順差

具體談了哪些?

【談貨幣政策】

面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央行已經做好了準備

易綱表示,中國目前實行的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並沒有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及零利率政策。關於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問題,我們在很早前就已經預期到了這種變化,所以已經完全準備好了。目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3.7%,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2.8%,中美利差處於比較舒服的區間。包括貨幣市場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適的範圍內。簡短地說,面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借款和存款利率也將會主要由市場來決定

易綱表示,雖然我們有基準利率作為一個指導,但是在未來,借款和存款利率也將會主要由市場來決定。

央行在過去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進行過外匯干預

易綱表示,央行在過去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進行過外匯干預。

他表示,我們有一億人口會出國,他們能夠非常方便地使用外匯。外匯市場現在運行的很好。目前外匯市場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銀行在過去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進行過外匯干預。並且目前的外匯市場可以很好地服務個人和企業,也可以讓中國及外國公司方便地進行貿易和投資。未來外匯市場也會運行得更好。

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水到渠成、市場驅動的過程

易綱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水到渠成、市場驅動的過程。如果企業和金融機構有這種需求,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節約交易成本、對沖貨幣錯配的風險,我們都樂見其成。但是主要還是靠市場驅動,我們要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日元、歐元等其他貨幣的競爭是平等的,讓企業可自由選擇用哪個貨幣。

中國離「流動性陷阱」還比較遠

易綱表示,目前中國離「流動性陷阱」還比較遠。不過,「流動性陷阱」這種極端的情形可以為制定貨幣政策提供一個有益的考慮。

【談互聯互通】

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 滬股通、深股通每日額度增至520億人民幣

易綱表示,為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機制,5月1日開始,將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滬股通、深股通每日額度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4月11日早間也發布聯合公告,宣布自5月1日起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

爭取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

易綱表示,預計到今年6月30日金融開放措施大部分到位。目前「滬倫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爭取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

證監會今日早間也對此進行了回應。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滬倫通」是深化中英金融合作,擴大我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向世界表明我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信心的一項重要舉措。

為落實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成果,以及2018年2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分別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時的指示精神,證監會積極推進「滬倫通」準備工作,將與英方共同努力,爭取2018年內開通。

下一步,證監會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打造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新格局。

香港交易所也對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進行了回應。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歡迎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今天宣布擴大滬港通和深港通每日額度,這一舉措及時回應了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談金融開放】

未來幾個月落實6項金融領域的開放措施

易綱表示,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落實開放措施「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幾項金融領域開放措施將在未來幾個月落實。

央行網站今日早間也發布新聞。央行指出,昨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市場准入,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正抓緊落實。

將遵循以下三條原則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具體開放內容和時間安排也初步明確。

【談中美貿易爭端】

中國對美的順差其實是整個東亞產業鏈對美的順差

易綱表示,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是比較複雜的。我有以下幾個觀察。

首先,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中國處於產業鏈的末端,會從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省等進口部件,加工完成後對美出口成品。中國對美的順差其實反映的是整個東亞產業鏈對美的順差,所以還是應從多邊視角來看待貿易平衡問題。其次,這是一個宏觀問題。如果看國民賬戶恆等式,等式的左邊是經常賬戶,等式右邊是政府赤字、投資和私人儲蓄,現在美國財政赤字在擴大,財政赤字越大,經常賬戶逆差也會越大。美國的投資在增加、儲蓄率在下降,經常賬戶逆差也會擴大。根據這個恆等式,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是比較難解決的。第三,如果我們看貿易,不能只看貨物貿易,還得看服務貿易。美國在服務貿易有比較優勢,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增長很快,過去十幾年年均增速接近20%,去年這個逆差超過380億美元。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之後,美國還可以更好地利用比較優勢,所以商品和服務貿易加在一起,兩國的貿易關係是更平衡的。最後一點我想說,我們需要看一下美國的跨國公司。他們在中國賣了很多產品,利潤也很高,但都是通過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商業存在進行的。當我們看中美貿易失衡的時候,並沒有把這些包含進去。如果我們把這個考慮進去,可能能看得更全面。

總結一下,我們需要認真分析,認識到這是個結構性問題,並且是個長期的問題,所以要更理性地解決。

【談第三方支付】

易綱表示,成立網聯主要是從支付系統的公平競爭和安全的角度考慮的。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包括手機支付及移動支付,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全世界都在說中國的手機支付非常方便。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確實發現了一些風險,如何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同時鼓勵競爭、鼓勵創新,這是一個挺難解的題目,我們要做好平衡。我們的制度設計就是往這個方向努力的。

【談虛擬貨幣和金融監管】

對虛擬貨幣一直比較謹慎 也在研究如何發揮其正能量

易綱表示,虛擬貨幣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比較少,並且其中有一些投機行為,甚至還有一些洗錢行為,所以人民銀行對虛擬貨幣一直比較謹慎。但實際上,在目前全球對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的研究中,中國是走在前列的。中國正對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以及金融科技進行研究,來探討如何以最好的形式服務實體經濟,並且要安全發展這些技術,來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整體來說,我們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同時我們也在研究如何發揮數字貨幣的正能量,讓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監管的方向是加強監管 但基本框架還是分業監管

易綱表示,關於監管,目前我們的方向是一定要加強監管,但基本框架還是分業監管,各監管機構職責是清晰的。但從過去這些年的經驗來看,我們要特別關注跨市場、跨產品、跨機構的風險傳染。比如我們的大資管指導意見,目的就是要讓銀行、證券及保險的資產管理業務都要在同一個規則下競爭,盡量減少監管套利。

【談金融開放措施本身】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措施不能形容為大爆炸(big bang)式改革

在被問及中國此輪金融業開放的措施,是否是中國的「大爆炸(big bang)改革」時,易綱表示, 中國的哲學講究「逐步」和「漸進」,在推動各項政策時都是非常謹慎的。易綱表示,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要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因此,這些措施是我們經過慎重考慮後,在評估各項條件已經成熟、監管已到位、數據已到位後,才往前推進的,不能把它形容為大爆炸式的改革。

資料顯示,歷史上的金融大爆炸是指英國在1986年由撒切爾政府領導的倫敦金融業政策變革。該變革旨在大幅度減少監管,推動金融服務業更加自由化。

對中國經濟和股市有何影響?

(1)金融開放措施的影響

中國此番將推出的金融開放措施可能影響非常深遠,包括對整個金融系統,乃至宏觀經濟。

對於金融開放,國金證券認為,隨著大幅放寬金融業、製造業市場准入,將有利於行業效率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國金證券指出,實際上,2017 年 11 月 10 日,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相關情況,就提到未來金融業對外開放步驟為:證券、基金、期貨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後不受限制;對中資銀行和資管公司取消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 20%,合計持股不超過 25%的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保險業三年後外資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不受限制。本次演講提出將確保上述措施落地。

中信證券認為,對比《商業銀行法》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目前內資行與外資行在經營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設立條件對外資銀行要求更嚴,二是部分對公機構業務尚未開放。

中信證券指出,開放對中資銀行衝擊極低,長期有助提升公司治理與經營水平。國內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可期。一方面股比限制的完全放開,有利於國內銀行夯實資本;另一方面外資行在公司治理、產品設計和合規管理方面具有優勢,因此無論是合資方式下業務合作,亦或是純外資經營帶來的「鯰魚效應」,都有助於中資銀行提升短板。

鑒於此,中信證券認為,改革與開放並進,中資銀行長效穩健增長利於估值提升。

光大證券報告指出,客觀地講,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相對緩慢,落後於整體開放進程。多數G20國家的開放指數處於0.9-1.0之間,我國幾乎相當於這些國家的一半,說明未來我們還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光大證券認為,從國際橫向比較上看,我國金融業的開放程度僅高於緬甸等國家,與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空間較大。

光大證券指出,金融業主要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當前各個細分領域的對外開放水平各有差異,整體來講:保險業的開放程度較高,銀行次之,證券行業的開放程度最低。

具體而言,從銀行業來看,外資銀行在我國銀行體系總資產佔比較低,且逐年下降。這主要是因為近10年來我國銀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外資銀行的發展步伐相對較慢。

保險業方面,我國在保險業的開放程度較高。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的資產規模擴張較快,從2004年的413.0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18.07 億元。2016年末,外資公司總資產占保險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為5.93%,雖然較2015年略有下降,但從歷史來看,整體處於快步上升的水平。外資保險業務主要的開展領域是壽險。

證券業方面,外資參與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途徑為基金,一方面表現為QFII投資額度中基金公司的佔比較高,另一方面表現為外資對基金公司的股權參與比例高於券商。截至2018年1月27日證監會的公告,我國證券公司總數為131家,其中外資參股為13家。僅1家為外資控股,持股比例為51%。2017年12月7日,滙豐前海證券作為境內首家外資控股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在深圳開業。

光大證券認為,我國的金融開放一直在砥礪前行,一直在做著實實在在的改善。未來我國金融開放的速度將會進一步加快。通過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我國金融業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

(2)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的影響

對於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大幅擴大至原來的四倍,相信也會對A股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內地和香港監管機構首先談了其看法。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一擴大開放舉措,有助於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則表示,擴大每日額度將進一步提升交易的流暢度和確定性,亦有助確保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納入A股的過程順利。

為配合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香港金管局近期與銀行、證券業界以及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商討,以確保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及交收安排能達至高效運作。

數據顯示,自滬港通開通以後,滬市港股通日成交金額總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滬股通日成交金額雖未恢復到2015年牛市頂峰時期的水平,但近年也呈逐漸增長態勢。

而自深港通開通以來,深市港股通和深股通日成交金額總體呈持續增長態勢。

總的來看,自內地和香港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以後,兩地資金在對方市場的成交規模越來越大,對於充實對方市場資金池,活躍對方市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後,這一影響將會更加深入。

對於A股而言,北上流入A股的外資更加註重價值投資,對於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促進A股投資者投資觀念的轉變也有較大作用,這一作用在額度擴大後將會更為明顯。

以北上資金重倉的深股通標的為例,由於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些資金持倉佔總股本比例最高的股票基本都集中在業績穩定的白馬股,且在持股時間上偏向中長線,短線交易較少,投資風格非常穩健,與以往的QFII投資風格非常類似,事實證明,這種投資風格從長期來看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互聯互通額度的擴大對香港股市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光大證券對此發表研報指出,港股通擴容進一步增厚政策紅利,2018 年是港股市場的政策年。雙向額度同步大幅上調,一方面為 A 股加入 MSCI 以後北上資金擴容提供了寬裕的資金跑道,另一方面,將更好地支持內地資金更深程度參與港股市場(且可能不限於二級市場)。

光大證券認為,中央政府的開放政策與港股市場自身的積極變革相結合,再度確立了港股市場 2018 年政策與改革紅利。儘管市場目前在全球性的短期流動性和情緒面壓抑中被限制於區間震蕩,但政策紅利與基本面改善相互配合,終將推動市場突破當前的桎梏。

港股自今年1月份以來,一直萎靡不振,在此之前,港股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單邊牛市,並一度創出歷史新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時間窗還剩3個月?這些公司急了,不管借殼還是IPO,目標就要赴港上市
主力資金凈流出67億 龍虎榜機構搶籌4股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