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醫保體系變革」幫醫保清點一下家底
【展望醫保體系變革】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橫空出世」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備受矚目。新近召開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推進會要求,4月中旬要完成新組建部門掛牌。這個被冠以「超級機構」稱謂的部門離我們越來越近。這個部門將做什麼,各方寄予諸多暢想和期待,因為這將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產生影響。
經歷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基本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初步滿足了國民看病就醫減輕負擔的需求。今後,隨著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原本分屬不同部門的醫保制度將實現統一管理,醫務人員、老百姓等都熱切期盼著改革帶來的紅利。在此之前,清點家底,是一切工作的開始。
醫保已成為生活剛需
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在北京市某三甲醫院進進出出。來自江西省某地的藍可(化名)手中拿著一疊檢查檢驗材料,茫然地望向四周的大樓。藍可的兒子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自從發現這一異常的情況後,藍可就奔波在帶孩子看病的路上。此次到北京,一家人籌集了10萬元的「糧草」,期待由此通過頂尖專家的手,讓孩子能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糧草」是否充足對孩子的命運至關重要,而藍可期待通過醫保報銷獲得「援助」。
這種期待,也是每個看病的人及家屬的共同期待。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13多億人口,分屬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3項基本醫保制度。這些制度從中央部門延伸到省、市、縣,乃至鄉鎮,構成了完整的管理和服務網路。
這個網路根據「大數法則」運轉:通過多數人蔘保、使少數得病的人得到治療保障,基本醫保實際就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體系。我國於1998年開始提出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制度,企事業單位就職人員率先走上了互助共濟的道路;2003年,新農合開始在全國推開,通過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廣大農民在看病時也有了制度的關懷與溫暖;在新農合大規模實踐的基礎上,2007年,國務院決定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參照新農合的籌資模式,同樣由政府財政補助構成基金的主要來源,實現對城鎮非參加職工醫保人群的醫療保障。
每個國民,都可以從3項基本醫保制度中找到依靠,獲得幫助。懷揣著醫保所賦予的一份安心,許多人踏上了看病之旅。相關部門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9.3億人次;2017年1月~11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3.0億人次,同比提高3.0%。以全國13多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一年看了6次病。生病是人的常態,看病也會由此產生費用支出。醫保就如柴米油鹽一樣,成為每一個人生活的剛需。
家底有2萬億元
假設10萬元花完而沒有獲得報銷,藍可將面對的難題包括:孩子中斷治療;欠親戚朋友的債款無法還清;對未來生活的期望破滅。醫保承接了一個家庭所面臨的苦難,也給予了未來的希望,既是緩解看病負擔的「天下糧倉」,也是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慰藉的「精神食糧」。
這個糧倉是否充實、陣地是否牢固,是我們每個人所關心的。據人社部統計,2017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1.7663億人,其中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當年基金收入總計為17690億元,支出為14299億元。當前,我國仍有6個省份的新農合工作由衛生部門管理,這些省份的新農合參保人員未被納入人社部統計口徑。由此可以估測,2017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的收入接近2萬億元。由於我國經濟仍處於較高增長速度,職工工資穩步提高,與之相關的城鎮職工醫保基金收入也會水漲船高。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補助,由此可以預測2018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的盤子會較2017年有所擴大。
管理基本醫保基金的責任將由國家醫保局接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除了近2萬億元的基金,根據各部委最新發布的統計數字,國家醫保局還將管理近6000億元的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2017年收入為650億元的生育保險基金,以及2017年規模為154億元的中央財政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這些錢共同構成了國家醫保局的責任、能力和影響力的基礎。
龐大背後的不平衡
2萬億元的基金,用於保障13億多人口一年的看病報銷需求,平均下來每人一年的報銷額度可以達到1500元左右。然而,對青壯年人口、健康人群而言,一年當中患病的幾率較小、甚至不用看病,這些省下的錢就可用於「共濟」其他需要看病的人群,減輕其看病負擔。數據顯示,2017年,新農合政策範圍內門診和住院的報銷比例保持在50%和75%。人社部表示,基本保險+大病保險的政策報銷水平已超過80%。
根據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衛生總費用達46344.9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3910.3億元(佔30.0%),社會衛生支出19096.7億元(佔41.2%),個人衛生支出13337.9億元。一般理解,社會衛生支出主要來自醫保、商業保險和社會捐贈等,可見全民醫保體系對減輕個人衛生支出負擔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雖然規模巨大、收大於支,但基本醫保基金未來並非沒有風險。由於當前我國3項基本醫保制度的統籌層次仍較低,在許多地方仍處於縣級統籌的層面,「大數法則」沒有得到更好發揮,存在不同地區醫保基金「豐歉各異」的情況。人社部相關人士曾透露,2016年全國有100個職工醫保統籌地區醫保基金當期收不抵支,111個居民醫保統籌地區醫保基金當期收不抵支,還有60多個職工醫保、4個居民醫保統籌地區累計結餘全部消耗殆盡。
如何統籌協調各地區基本醫保的平衡發展,國家醫保局被寄予厚望。同時,如何兼顧不同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也是迫在眉睫的難題。人社部統計,2017年,全國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9240萬人,基金收入650億元、支出762.9億元,當期已出現收不抵支。全國生育保險雖然累計結存562億元,但面對全面放開兩孩的政策,該項基金的支出壓力勢必會繼續增長。
對以上「家底」,我們每個人都在看著國家醫保局,都是局內人。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新時代 惠民生」山西:舉全省之力打造醫改「新高地」
※化葯創新葯臨床申請量翻番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