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青年才俊們聊了啥

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青年才俊們聊了啥

4月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CCTV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東陽易星傳媒創始人、明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曉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魏坤琳、神舟十一號宇航員陳冬、斯諾克球手丁俊暉、俄羅斯商學院院長Marat Atnashev等多位與會嘉賓就「科技革新對於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及如何在碎片化時代管理時間」等議題進行討論。

黃曉明:規劃好時間,就是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作為演員、歌手、投資人的黃曉明,同時也是一位父親。「規劃好時間,就是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我今年41了,我覺得在不惑之年之前,自己過得太急了。」黃曉明說,去年有了孩子之後讓他對生活多了很多思考,比如如何讓自己慢下來,「難道我的生活每天都是在微信上、在工作上嗎?有一段時間我刻意減少工作,學會更加有效地利用時間,當我靜下來的時候發現,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陳冬:太空中一天經歷 16次日出日落

作為航天員的陳冬,曾去過太空,這讓他對時間有更特別的理解。陳冬說,在太空中用「上帝視角」看地球的時候,繞地球一圈只要90分鐘,意味著一天要經歷16次的日出日落,「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33天,感覺是一眨眼就過去了。」聊到時間的刻度,陳冬打趣說自己是親眼看見過時間刻度的人,「在太空能清楚地看見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很奇妙。」

魏坤琳:習慣沉浸式工作,用4小時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每個人每一天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是心理活動卻千變萬化。「最強大腦」Dr.魏說,當人沉浸在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一種「心流體驗」,非常專註所以效率會很高,「有的人總是想多利用碎片化時間,但我們更提倡專註力,這樣才會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如果習慣了沉浸式工作,用4小時左右就完全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所以科研人員一般使用的不是微信而是郵件。」

觀點碰撞黃曉明:專註做一件事效率更高

兒童頻繁使用電子產品現象,已普遍存在。在場嘉賓對此看法也不盡相同。陳冬屬於贊成派,他認為孩子可以在用電子產品玩遊戲時學會相互配合和制定策略,更重要的是在遊戲中培養專註力。「我們可以慢慢引導,讓這種專註力形成一種習慣。」

對於陳冬的看法,魏坤琳認為「並不靠譜」。他分析說,「在打遊戲上的專註力並不能遷移到學習上,比如你可以在遊戲中玩幾個小時,並不代表你可以坐下來看論文幾個小時。」

當主持人提到深度和廣度的問題時,多次跨界的黃曉明發現,跨界的成功率並不高,反而是自己在專心做本職工作的時候效率很高,「我特別敬佩一輩子專註去做一件事情的匠人,他們明白自己的初心。」

教授支招 魏坤琳:大腦可以通過訓練變強

要提高工作效率和專註力,離不開大腦的「總指揮」,大腦能不能訓練?魏坤琳說,可以把大腦想像成肌肉,肌肉是越練越強的,大腦對時間利用的能力、效率,以及對抗誘惑的能力也是越練越強的,「可以把大腦當成體育鍛煉一樣,通過適合自己的辦法監測進步、量化進步,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

(來源:南國都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麻西瓜 的精彩文章:

TAG:芝麻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