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言論賣國,是一大發明

言論賣國,是一大發明

言論賣國,是一大發明

文、沈徹

中國軍隊有一個歷史傳統,不允許投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可以戰死。而歐美海洋法系中一般對投降做無罪處理,准許士兵甚至軍隊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投降。

二戰中最搞笑的投降事件莫過於義大利士兵的投降。某盟軍俘虜營義大利士兵越獄,他們不是選擇逃跑,而是選擇跑進了另一個集中營,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們之前所待的俘虜營沒有披薩吃,經過交涉後,之前的俘虜營保證提供披薩,他們又回去了。

這事情聽起來是笑話,仔細想想,卻能夠明白西方在根本上(哪怕是戰爭期間),他們最在意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大阿哥胤褆被葛爾丹俘虜,被康熙當成奇恥大辱,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天下人知道大阿哥被俘虜的消息,康熙義憤填膺地說:「我寧願你被葛爾丹殺了!」

然而,我左思右想,想破了頭,也依然沒能夠想明白,投降和背叛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必然聯繫。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確實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投降,一是死。投降之後也並不是就失去了重新翻盤的機會,但在中國的投降文化中,一旦投降,確實失去了翻盤的機會,而且會被釘在恥辱柱上,終其一生沒臉做人,甚至流傳後世,教後人唾罵。

投降是一件背叛的恥辱事,是一件賣國的混蛋事。不得不說,投降就是賣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奇怪的邏輯並無邏輯。這種奇怪的邏輯充斥在中國歷史文化的角角落落,形成各色各樣的奇葩發明。

近來又在公眾號上更新了幾篇文章,底下留言很有意思,動輒則被評說為賣國。諸如此類的話不是從現在才遭遇的,之前很早就碰見過。只是現在想想,感覺很有意思,言論賣國,真是一大發明。而且往往被稱為賣國言論的那些言論是發自內心的愛國者說出來的,他們指出中國文化的弊病,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但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有些人一味說中國歷史和現實這好那好,世界最好,但行動上腳底抹油一飛萬里,他們帶走了錢和人才,留下了貧窮和愚昧。

這個發明由來已久。歷史上,面對外敵入侵,朝堂上基本分為兩派,一種是主戰派,一種是主和派,主戰派一般都會把主和派罵作漢奸賣國賊。雖然有時候皇帝也難免贊成主和派的觀點,但皇帝卻往往能夠幸免於難(如朱熹之於趙構)。近代史上,汪精衛對日主和,蔣介石對日主戰,兩個人的口碑截然相反,汪精衛雖然一生不易,嘔心瀝血,但成了近代史上最大的漢奸,而蔣介石則成了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不僅僅汪精衛,汪精衛旗下幾個筆杆子也被劃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漢奸。有人僅僅靠說話就抹不掉身上重重的漢奸帽子。言論是否能夠真的起到賣國的作用,這個值得推敲,但整個文化已經形成了只要發言,就不必推敲的地步。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似乎還沒有言論賣國這個罪名。諸子百家根據自己的感情和抱負來選擇投靠的國家,韓國人可以給魏國人出謀劃策,魏國人可以給秦國人制定國策。公叔痤病重,對魏惠王說:「主公可以重用商鞅,如果不用,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魏惠王不聽,不用也不殺,商鞅跑到秦國,幫助秦孝公改製成功。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家似乎有一個默契,人們都知道秦國是秦王的公司,魏國是魏王的公司,不管哪國的謀士都不具有其本國的股權,去哪個國家打工都是一樣的。也因此,根本沒有言論賣國這個概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此句形成於先秦,但這個觀念當時並不流行)這個觀念推廣開來。國家是皇帝的,百姓也成了皇帝的,政府和皇帝等同了起來。投降成了叛國,本來是批評猛於虎的苛政的言論也逐漸等同於叛國,尤其是在和外敵打交道的時候,休養生息的國策倡導人也隨時有可能被當成叛國賊的危險。主戰派一時不得志,但有朝一日,皇帝想要打仗時,可以追封主戰派,但本來想打仗卻又不想打仗的皇帝,往往不會想起來為當年的主和派平反。然而,真正有決定權賣國的只有皇帝,這一點,心裡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卻誰也不敢說。彷彿在大家內心深處其實都明鏡一樣:國家只屬於皇帝一人,皇帝有權買賣。

然而,言論是否真的能夠賣國?這個答案淺顯易見。言論不能賣國,行動才能,人們卻對行動視而不見,對言論毫不容忍。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關注沈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徹 的精彩文章:

TAG:沈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