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是宦官中上等人的稱呼,那其他人叫什麼?

太監是宦官中上等人的稱呼,那其他人叫什麼?

在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兩個太監在皇宮中彼此相遇時,他們就會這樣打招呼:「呦,這不是李公公么?幹嘛去啊?」對面那太監就會答道:「哦,是王公公啊,皇上差我去御膳房拿些糕點。」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種對話在太監中基本不會發生。

為什麼說上面的對話場景在歷史上不太可能出現呢?因為在古代,「公公」這個詞是貶義詞,一般只有皇上或者後宮的娘娘們才會叫他們「李公公」、「王公公」。太監們彼此之間見面時,如果是平輩的就互相道一聲爺,如「李爺」、「劉爺」等;如果是地位低下的小太監見到大太監就要叫師父,剛進宮的小太監在遇到老太監時需要尊稱一聲「師爺」。

而太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有資格被稱為「太監」。剛進宮的小宦官一般都是「侍童」,他們的工作主要就是在後廚幫著刷洗盤碗,倒馬桶之類的;在侍童之上的宦官叫監丞,他們從事一般的體力勞動,比如說像掃院子、抬水這樣子的粗活;監丞之上是少監,這一類人主要是負責掌管宮中的圖書典籍,皇家的衣食住行之類的東西;少監之上便是最高級別的太監了,他們一般都待在皇上或者各宮娘娘的身邊,負責管理其他的小太監。平時的生活也很舒坦。

太監真正登上歷史舞台,開始干政是從唐朝玄宗時期開始的。那會兒有一個大太監叫高力士,很得唐玄宗的信任,他還被唐玄宗封了驃騎大將軍。高力士這個太監是個好人,但是後來的太監就不好控制了。到了唐末,一些太監甚至可以隨意的廢立太子。

太監發展到頂峰是在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監督百官,不僅設置了陰深恐怖的錦衣衛,還設立了由太監組成的東廠。明成祖朱棣為了平衡東廠勢力又整出了個西廠,他的後世子孫效仿先祖弄了個內廠出來。在明朝有許多為非作歹的大太監,比如明武宗年間的「八虎」,大太監劉瑾的權勢快堪比皇帝了。明末的魏宗賢,百姓人稱「九千歲」,其囂張的氣焰力壓皇上風頭。

等到清朝時專門成立了管理太監的內務府,太監再也不得干政。但在清末還是出了像李蓮英、安德海這樣有權有勢的首領太監。

倍康(Baken)紙尿片 柔薄天使 小號S48片【3-6kg】

¥34.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這兩種出自朱元璋之手的刑罰,與凌遲相比也不遑多讓
東坡肉石有何特殊之處,竟能與翡翠白菜、毛公鼎相提並論?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