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既入詩詞也入畫 杜鵑是美的化身

既入詩詞也入畫 杜鵑是美的化身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就有栽培。又因為杜鵑花鳥同名,故事很多,因此給歷代文人墨客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作空間。

花鳥同名寄託懷念

人間有虞美人,花間有虞美人;鳥中有杜鵑,花中也有杜鵑。傳說鮮紅的虞美人花及杜鵑花均是血的化身,前者是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後墓中碧血所化,後者則是杜鵑鳥日夜啼叫滴血化成。虞美人花用美人名,承載著楚漢爭霸的歷史和英雄美人的悲傷情懷;杜鵑花鳥同名,承載著古蜀國的歷史和蜀民對杜宇的懷念。

虞美人是由人及花,杜鵑則是先由人及鳥,再由鳥及花。花用古代美人名,已屬罕見;人名轉化為鳥名,再變成花名,更是絕無僅有。

據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記載,杜宇是古蜀國第四代蜀王,號「望帝」。杜宇教民務農,其功甚偉。百餘歲時,蜀中洪水肆虐,杜宇不能治,乃立鱉靈為相治水。鱉靈鑿玉壘山以除水害,民得安處。杜宇遂禪位於鱉靈,在西山隱居。杜宇去時,適逢二月,子鵑鳥不停鳴叫,蜀人聞之無不凄然,後來便稱此鳥為「杜鵑」。一說杜宇死後其靈魂化為鳥,至春則鳴,蜀人思之,稱此鳥為「杜宇」。「杜鵑」之名,則是由「杜宇」派生出來的。

唐人李商隱的《錦瑟》詩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句,其中「春心」一詞,似乎暗示瞭望帝對某人的思念。古人寫詩,喜歡引用典故,李商隱詩中也並非杜撰。據漢揚雄《蜀王本紀》記載:「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私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按此說,他之所以禪位,鱉靈治水功勞大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鱉靈外出治水之時,與鱉靈之妻私通,良心上過不去,才決定禪位於鱉靈。他死後魂魄化為鳥,晝夜啼叫,聲聲凄切,彷彿是在訴說對往昔情人無盡的思念。

由人及鳥,杜鵑寄託著蜀人對杜宇的思念,也寄託著杜宇的「春心」,平添了幾分哀婉和凄美。由鳥及花,則是因「杜鵑啼血」引起了人們的聯想。每逢春夏季節,杜鵑鳥便徹夜不停啼叫,啼聲清脆而短促,聽其聲已令人油然而生凄切之感。再加上杜鵑鳥的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乍看還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而湊巧杜鵑鳥啼叫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看見杜鵑花如此鮮紅,便把它說成是杜鵑鳥啼叫時滴下的血染成的。正如唐人成彥雄的《杜鵑花》所寫的那樣:「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栽培歷史悠久 杜鵑是有故事的花

杜鵑花是很常見的植物,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這種花原有不少名稱,如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映山紅、滿山紅等,但自從杜鵑之名出現後,這些名稱除個別外,都逐漸被人淡忘,很多人只知道這種花的名稱是杜鵑花。

在現代,杜鵑花已躋身名花之列,1985年曾被評為十大名花之六。但在古代,它的地位並不高,在宋代張翊的《花經》中,躑躅花位居「七品三命」,而杜鵑花只是「八品二命」。躑躅花是杜鵑花的一種,但躑躅花在古代是指黃色的野生杜鵑,而通常栽培的杜鵑只有紅、白、粉、紫等色,並無黃色。這種黃色的杜鵑有毒,在山上放牧的羊如果吃了它的花和葉,就會步履不穩躑躅蹣跚,故又名「羊躑躅」。即使是愛花如命的明末清初文人李漁,也不把杜鵑花放在眼裡。他在《閑情偶記》中說:「杜鵑櫻桃兩種,花之可有可無者也。所重於櫻桃者,在實不在花;所重於杜鵑者,在西蜀之異種,不在四方之恆種。」李漁之所以認為杜鵑花可有可無,是因為這種花太常見,只是普通的山花野草。李漁所說的「西蜀之異種」,在《草花譜》中有記載:「杜鵑花出蜀中者佳,謂之川鵑。花內十數層,色紅甚。」

不過,杜鵑畢竟是有故事的花,而越是有故事的花,越能吸引文人墨客。杜鵑花鳥同名,在杜鵑花身上,有著與杜鵑鳥一樣的文化意蘊。正因如此,古代詩人在表達對故國或故鄉的懷念時,常常將杜鵑花和杜鵑鳥同時寫入詩中。如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子規鳥即杜鵑鳥,三巴即巴蜀。李白幼年在巴蜀度過,暮年在宣城(今安徽省境內)見到杜鵑花,立即想到家鄉的杜鵑鳥,又彷彿聽到杜鵑鳥的啼叫,其啼聲有如「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地喚他歸去,令詩人傷心欲絕,在明媚的三月格外思念自己的家鄉。又如唐代詩人吳融的《送杜鵑花》:「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詩人從杜鵑花的「春紅」聯想到「秋紅」,再聯想到息國被楚國所滅,家國被滅之悲痛,猶如杜宇死後化為杜鵑鳥,杜鵑啼血染紅杜鵑花,而紅色的杜鵑花唯有向西風泣訴。

杜鵑花美堪比美人西施

如果杜鵑花單獨在詩詞中出現,則往往呈現另一種意象。在很多詩人眼中,杜鵑花是美的化身,它的美堪比美人西施。如唐代詩人施肩吾有詩曰:「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白居易有詩曰:「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白居易語出驚人,竟說與美如西施的杜鵑花相比,芙蓉和芍藥只是醜陋的嫫母,可見白居易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他曾親自移植栽培杜鵑,第一次移植不成功,寫詩表達其無奈:「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後來終於移植成活,又寫詩表達其喜悅之情:「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白居易還讚美杜鵑花是「國色天香」,封它為「百花王」。

詩詞中少不了杜鵑花,在傳統花鳥畫中,自然也不能沒有杜鵑花。宋代的花鳥畫,多繪奇花異草,甚少杜鵑花出現。蘇軾寫過一首《趙昌躑躅》,證明趙昌畫過杜鵑花,可惜此畫沒有留傳下來。元代以後,杜鵑花入畫才逐漸多見。如元代畫家王淵的《竹石集禽圖》,繪兩隻角鷹在奇石上棲息,石後杜鵑盛開,修竹挺立,樹上有幾隻小鳥或騰躍翻飛,或作翹首欲飛之狀。至清代,喜畫杜鵑的畫家也越來越多。如著名花鳥畫家惲壽平曾繪《杜鵑花圖》,畫中自題曰:「陽羨南嶽峰頂杜鵑花今不可得見矣,戲寫一枝為名華留照。」陽羨即現在的宜興,著名景點有「南嶽攬勝」等,南嶽寺的杜鵑花,在歷史上也很有名。惲壽平在世時南嶽寺的杜鵑花已消失,畫家覺得很遺憾,便畫一枝杜鵑花為「名華」留照。

吳昌碩 《山花爛漫立軸》圖中文字:「臨十三峰草堂而僅似張北平,所謂取法乎上而僅得乎中者也。」

清代畫過杜鵑花的畫家還有新羅山人華嵒、「十三峰草堂」張賜寧、北平張孟皋等。新羅山人繪有《春谷杜鵑圖》,圖中繪在春風吹拂下,綠柳依依、杜鵑綻放、禽鳥和鳴。作者自題曰:「春谷鳥邊風漸軟,杜鵑花上雨初干。」近代著名畫家吳昌碩,也喜畫杜鵑花。他的《山花爛漫立軸》,繪紅、紫兩色杜鵑花,疏密有致,虛實相應,對比強烈。畫右方有單行署款:「臨十三峰草堂而僅似張北平,所謂取法乎上而僅得乎中者也。」他說此畫臨張賜寧卻似張孟皋,自稱「僅得乎中」,顯然是自謙之詞。

轉載自:大洋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地方新聞 的精彩文章:

他們費盡心思培育了一頭帶病的豬,還因此登上了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南海有位非遺傳承人,堅守竹編手藝55年

TAG:東莞地方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