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崛起中的中部核心
武漢
武漢作為湖北省省會、中部樞紐,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科創新產業扶持力度大,在近兩年迅速崛起。隨著國家和湖北省對武漢政策、產業的扶植,武漢經濟快速發展,有望成為一座以經濟、科教創新、商貿物流和國際交往為中心的國際化大都市。
經濟與人口
從2015年湖北省各市GDP情況來看,武漢在GDP總量和人均GDP指標上遙遙領先,省會和中心城市地位凸顯。儘管2015年起武漢GDP首超萬億,取得重大突破,但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其在經濟總量上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數據來源:湖北省統計年鑒
從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2015年武漢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值為0.70低於中部地區的城市,顯著高於長三角地區的杭州、蘇州、上海。和長沙相比,武漢的城市面貌相對陳舊,對城市吸引力有負面作用,因此近年武漢的城市基建及城市更新進行了較大投入。
數據來源:湖北省統計年鑒
湖北省屬於人口凈流出省份,但武漢的人口吸附能力極強,和宜昌兩市常住戶籍人口比均大於1。其中武漢的人口凈流入量最高,宜昌與之仍有較大差距。
數據來源:湖北省統計年鑒
武漢高等院校的人才吸引能力尤其較強,相比於中小學的在校人數,武漢高等院校在校人數增長幅度更大,持續期更長。2002-2013武漢高等院校在校人數穩步增長,2013年起保持在96萬人左右,人數增長逾2倍。中學和小學在校人數同步變化,自2008年起,人數分別穩定在35萬和45萬左右。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對比其他城市,可以看出武漢市在校大學生的總量保持較大優勢,增長幅度略有不足。2010-2015年,武漢市在校大學生人數遠超中部地區城市,同時也高於杭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相對於其他城市在校大學生數量的高速增長,武漢在該期間的增長幅度僅為9%,2015年武漢的在校大學生數量被廣州超越。
儘管武漢市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具有較大的存量優勢,但面對中部城市的崛起和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武漢在增量競爭上略顯乏力。且基於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該市的高端人才面將面臨一定的缺口。
數據來源:Wind
重點支柱產業
截至2017年2月,武漢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52家,設備類公司(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共20家,其中計算機、信息技術、通信設備類公司共10家。武漢市的A股上市公司規模偏小,尚無市值達千億的公司,市值過百億的公司僅13家。
汽車產業
2015年武漢汽車總產量達142.6萬輛,同比增長26.83%。自2010年超越鋼鐵成為武漢首個千億產業以來,武漢的汽車產業已經連續5年保持武漢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目前,武漢匯聚了神龍汽車、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東風雷諾、上海通用等乘用車企業,是全國擁有乘用車品牌數量最多的城市。武漢成為繼上海、長春與廣州之後的中國汽車「第四城」。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高新技術產業
「中國光谷」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江夏區境內,是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該地規劃面積為518平方公里,下轄八個街道、八大產業園區,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66名兩院院士、2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中國光谷」已形成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高端裝備製造、高技術服務業競相發展的「131」產業格局。2015年,武漢市的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先進位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工業增加值達1532.96億元。其,中先進位造業的工業增加值佔比超50%,年增長率為10.75%。目前,武漢正全力打造國家先進位造業中心,力爭實現傳統製造業提檔升級。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交通運輸業
武漢區位優勢獨特,是集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經過《十二五規劃》的交通建設,武漢市交通實際完成投資2151.7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89%,貨物運輸量穩定至45000噸的附近。2015年,鐵路客運量超過1.5億人次,較「十一五」期末增長111%;鐵、水、公、空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分別達到4.8億噸、2952億噸公里,分別較「十一五」期末增長19.6%、30%。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貨運結構中,公路和水運不斷擠壓鐵路的貨運市場,截至到2015年,武漢的公路貨運量佔比達59.14%。隨著全國高速公路路網的建設和發展,以及公路運輸大噸位貨運車輛不斷更新換代,使得公路運輸更加直達、便捷、靈活,逐漸替代鐵路運輸的市場。之前主要布局在鐵路周圍的轉運、倉儲場所,也逐步轉向港口碼頭和高速公路附近配套布局。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轄區發展情況
武漢市轄江岸、江漢、硚石、漢陽、武昌、青山、洪山、東西湖、漢南、蔡甸、江夏、黃陂、新洲13個區,另設有3個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國家級開發區(非行政區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吳家山台商投資區。全市總面積8494.41平方千米,其中7個中心城區面積8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52.61平方公里。
從各區GDP總量情況來看,轄區面積較大、工業基礎較好的江漢、江岸、漢陽、武昌區GDP總量領先於全市。7大中心城區(江岸、江漢、硚石、漢陽、武昌、洪山、青山區)GDP總量高於平均水平。
從各區產業分布情況來看,第一產業佔比均非常小。各區第三產業GDP佔比參差不齊,其中江岸、江漢、武昌、洪山區第三產業GDP佔比超過75%。其他區域,第二產業佔比大幅高於第三產業。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武漢市的人口吸納能力整體水平較高,僅個別區出現人口凈流出現象。根據2015年武漢統計年鑒,7大中心城區吸納能力均處於較高水平,其中江漢區、洪山區常住人口佔比超過1.5。此外,6個遠城區中也僅有黃陂區、新州區出現人口凈流出現象;其餘4個區的人口吸納能力與中心城區不分上下,尤其是東西湖區,其常住人口佔比全市最高。
數據來源:武漢統計年鑒
武漢目前支柱產業依次為汽車產業(所有區)、鋼鐵產業(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電子信息產業(洪尚區、江夏區),其他比較有前景的產業為先進位造業(漢南區、洪尚區、江夏區)、金融業(江岸區、江漢區)、能源環保產業(蔡甸區、黃陂區)等。
武漢的老城區集中於漢口、漢陽和武昌地區,主要包括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其餘六區屬於遠郊新城區。
江岸區是漢口商貿商務的昌盛地區,自漢口開埠以來,江岸一帶就成為武漢金融商社文化興盛帶,是全市乃至華中地區金融流通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江岸區也是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重要的政治、信息和文化中心。
漢江區是位於武漢市漢口地區中部,2015年該區GDP 總值935億元,位居全市榜首。江漢依託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唐家墩三大商圈,積極引進大型商業集團,不斷鞏固全市商業中心地位。
硚石區武漢市目前醫療機構門類最齊全、醫療資源最為豐富的中心城區。轄區內分布有5家三級甲等醫院、近30家民營醫療機構、近300家門診部和診所和多家醫藥企業。2015年10月,硚口區政府出台了《硚口區健康服務業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建設「環同濟健康城」,努力打造 「中部領先、全國一流」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核心區。
漢陽區地處武漢市西南部,與漢口、武昌隔江鼎立構成武漢三鎮。漢陽獨具一鎮,是京廣鐵路大動脈與長江黃金水道十字交匯的中心。漢陽區以都市工業、房地產業、文化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為發展重點。
武昌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與漢陽區、江漢區、江岸區隔江相望。建國初期,國家在武昌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海洋工程及船舶製造業至今仍然是武昌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與其接壤的青山區,內有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等數10家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素有「十里鋼城」之美譽。
洪山區是以城帶郊的中心城區,轄區內設城鄉,是典型的二元結構。洪山區確定為中心城區後,大力加強對教育建設的投入,為洪山區今後的發展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黃陂區是近年來遠城區中發展最快的城市。黃陂區作為武漢臨空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大力發展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和現代工業園。隨天河機場的逐步建成,黃陂區的旅遊產業快速成長,帶動了片區內經濟的發展。目前轄區內輕軌線正逐步開通,將大幅改善區域內的交通便利性。
東西湖區距中心城區較近,具有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高端社區正在崛起。根據《武漢市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十三五」規劃》公示稿,東西湖是武漢各板塊中唯一擁有兩個地鐵小鎮的區域,其便利的交通將為今後的發展提供助力。
TAG:中恆星光金融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