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萬能靈藥」的阿司匹林可以用於治療不同疾病,但用法用量截然不同,尤其是這5類人要慎用!
編者按:藥品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往往需要多學科團隊集成式的研究和開發多年。每年有數不勝數的新葯申報,在經歷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研發後,卻也只有極少部分的新葯成功突圍,絕大多數都因為不良反應或療效欠佳而中途出局。正因為如此,那些能夠流芳百世、經久不衰的老葯也就越發顯得彌足珍貴。
用途廣泛的傳奇老葯在人類藥物史上,阿司匹林堪稱全世界最著名、最傳奇的藥物之一,至今已使用了100多年。其傳奇之處正在於,阿司匹林在臨床上有著非常多的用途。
在最初剛被發現的時候,阿司匹林是用來鎮痛和解熱的,可緩解輕、中度的疼痛,也可用於感冒或流感時退熱。
後來,人們漸漸發現這種葯還有一種很常見的用途,就是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臨床上可用於預防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心房顫動、動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也可用於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等。
另外,阿司匹林還是治療風濕病的常用藥物;兒科可用於川崎病的治療等。
但是,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阿司匹林用於解熱鎮痛時,僅能緩解癥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和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對病因進行治療;阿司匹林用於治療風濕病時,可解熱,可使關節癥狀好轉並使血沉下降,但它不能去除風濕病的基本病理改變。
劑量不同作用不同
阿司匹林可以用於治療多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難怪有人將其稱之為「萬能靈藥」。但治療不同疾病時,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是有天壤之別的。
走進藥店,人們會發現阿司匹林有普通片劑、腸溶片、腸溶膠囊、腸溶微粒、泡騰片、散劑等多種劑型;劑量上,有的是0.5 克一片,也有每片25~300 毫克不等的小劑量。另外,有的藥盒上標註是非處方葯(OTC),而有的沒有標註OTC,這些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阿司匹林有什麼區別?解熱止痛和抗血小板,分別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阿司匹林?
的確,阿司匹林是個大家族,對於不同疾病的治療它們各司其職。下面說說常見的三種劑型的用法:普通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腸溶片和阿司匹林泡騰片。
一般來說,普通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泡騰片劑量較大,每片多是0.5 克;阿司匹林腸溶片多為小劑量,其規格有25 毫克、40 毫克、50 毫克、75 毫克、80 毫克、100毫克、300毫克等。
通常,用於退燒及緩解疼痛時,需要劑量大的阿司匹林,所以應選擇普通阿司匹林片或阿司匹林泡騰片;用於預防血栓、保護心腦血管時,則需要劑量小一些,也就是說應該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
另外,阿司匹林是「雙跨葯」——當用於解熱鎮痛時,是OTC,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泡騰片的藥盒上標有「OTC」;當用於抗血小板治療時,則變成了處方葯,所以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藥盒上沒有「OTC」標記。
所謂OTC,是指不需要醫生的處方,患者就可以在藥店櫃檯自行購買和服用的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不屬於OTC,這意味著很多老人每天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血栓時,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才可以服用。即便醫生已經給開過阿司匹林腸溶片,也不意味著用完後可以自己到藥店去買葯。
阿司匹林有適用人群小劑量阿司匹林作為處方葯時,可用於預防血栓,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些身體健康的人就把阿司匹林當作保健品來吃,這是錯誤的。健康人吃阿司匹林不一定能起到預防血栓的作用,反而會有增加出血的風險。
那麼,哪些人必須吃阿司匹林呢?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新發或複發患者,其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並可引起相關疾病乃至死亡。這些患者都應當服用阿司匹林進行二級預防——防止疾病的進展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當然,針對這些疾病的有效的二級預防措施還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如戒煙、控制體重、增加體育活動、調節飲食)以及應用藥物療法控制血壓和調節血脂水平等。
五類人慎用阿司匹林胃腸潰瘍患者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出血或穿孔。這類人可遵醫囑選擇腸溶片等劑型,服用期間應注意觀察是否有大便發黑等出血癥狀。
哮喘患者
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後,可出現蕁麻疹、喉頭水腫、哮喘大發作等過敏反應。服用阿司匹林後,應注意監測是否發生類似癥狀,必要時停葯就診。
孕期婦女
在孕期前3 個月內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胎兒異常。孕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致分娩延期,並伴有出血危險,因此在分娩前2~3周應禁用。
缺鐵性貧血者
阿司匹林在體內的分解產物會阻礙鐵的吸收,因此缺鐵性貧血患者不宜服用。
手術患者
患者在手術前一周應停用阿司匹林,以免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引起出血。上述人群應慎用阿司匹林,如因治療確實需要服用,應嚴格遵醫囑,觀察是否出現異常,必要時及時諮詢醫生。(中國藥學會合理用藥科普傳播專家團)
※三招快速緩解岔氣
※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把深山好蜜賣出去,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