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脊髓損傷就一輩子癱瘓了嗎?答案:不是的!

脊髓損傷就一輩子癱瘓了嗎?答案:不是的!

脊髓神經損傷對身體和心理方面造成十分巨大的影響,脊髓功能的喪失會影響自主活動(如呼吸)和思考控制的活動(如駕駛),運動及感覺功能也可能會喪失。

脊髓神經無須受損傷或斷裂就可造成功能喪失,大部分脊髓功能異常的病人,脊髓神經是完好的。

脊髓神經損傷通常分為下列幾種:挫傷或脊髓神經的碰傷。脊髓神經的壓迫損傷。撕裂傷或破損(如槍傷)。脊髓中央症候群。脊髓神經完全斷裂(少見)。

癥狀:當脊髓神經損傷發生後一段時間,脊髓神經會腫脹,脊髓神經損傷位置以下的功能會永久性或暫時性喪失,大部分要視損傷的嚴重性而定。

包括運動、感覺功能損失或異常,神經可以借這些功能來傳送訊息到肌肉、肌腱、關節及其他器官。

脊髓損傷造成運動與感覺功能的障礙,影響日常活動,容易造成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反射增強等併發症。物理治療的早期介入,可以指導適當的運動與處理方式,減少或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所謂「物理治療」是指利用各種運動,徒手操作和醫療器材(具聲、光、水、電、熱的性質)來評估和治療病患,使患者發揮現有最大的功能,盡量達到獨立自主的生活,甚至可早日回到工作崗位,參與社區的活動。

物理治療

一般將脊髓損傷病患的物理治療分為四個階段, 如下:

第一階段:卧床期

脊髓損傷的初期,為了固定脊椎,須卧床休息一段時間。在此急性期,物理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併發症及維持脊椎的穩定性。所以,家屬可配合物理治療師,注意下列事項:

呼吸方面---建議患者使用鼻子吸氣,再用嘴巴吐氣的腹式呼吸方式。如果有痰,用手掌成杯狀扣擊後,再按壓肚臍的上方,協助吐痰。

擺位與翻身---平躺或側躺時,注意脊椎的穩定性。為受壓而產生褥瘡。在肩膀,腰,小腿下方可放枕頭,讓關節的骨頭突起處懸空。而且要每兩小時翻身一次,採用樹榦式翻身,使頭、肩膀、與臀部成一直線,一齊翻動,沒有扭轉。

關節活動和選擇性肌肉重量訓練---受傷後24小時,一切生命跡象穩定,即可開始手腳等各關節的被動運動,並且嘗試殘存肌肉的自主性收縮運動。注意不要牽扯到受傷部位的脊椎。

第二階段:離床初期

克服姿位性低血壓---早日練習坐姿或垂直站立的姿勢,可採用傾斜床或直立式輪椅練站,但依醫師建議戴頸圈或穿背架。高位受傷者最好穿長筒式彈性襪及束腹,減少血液堆積在下肢及腹部。

低強度的肌力與耐力訓練---使用砂包等重物,做低次數的(5-10下/回)的運動,可以增加肌力。使用手搖機,或腳踏車做5-10分連續性運動,可以增加耐力。此階段的運動強度,由小到大,採漸進方式。

開始翻身及轉位等基本動作---翻身及轉位是日常生活所必需,此時練習自我翻身,坐起,及轉位到輪椅。頸髓患者用臂力及頭頸控制,配合輔助器材,例如:床沿扶手及轉位板等,達到自我完成動作的目標。如須他人協助,可採單人或雙人法。

開始推輪椅或步行訓練---頸髓患者使用輪椅可改裝輪圈,以利手控制不良的操作。而胸腰髓患者,考慮做長腿支架,在平行桿內練站或走路。

第三階段:住院積極訓練期

積極的肌力與耐力訓練:此階段強調最大體能訓練。可用各種健身設備,運動30分至兩小時。並且加強各種墊上運動,經由仰卧,俯卧及跪姿的練習,可增加感覺迴饋的刺激,促進恢復。

步行與上下階梯訓練:可選擇不同的助行器,例如:四腳助行器,腋下拐或前臂拐等,做平地爬坡及上下樓梯的練習。家中設備也要開始改造,盡量成無障礙的環境。

第四階段社會調適期

居家運動:日常運動強調關節牽拉運動(拉筋),將身體各關節往各方向做3-5秒的牽拉,增加柔軟度。做拉筋動作也可降低痙攣或疼痛。

社區活動:參與協會和的社區的活動,與他人交換意見,於互動中,會更清楚如何處理困難。

併發症的處理:

患者經常困擾的問題有尿道感染、痙攣、疼痛、及呼吸困難等。經常尿道感染者,可服用維他命C及養成定時解尿的習慣。痙攣表示肌肉張力太強,除冷熱水療外,可見做拉筋運動,動作要慢,不宜快。有疼痛時,可用冷熱敷,按摩,有的患者使用針灸,經皮電刺激(TENS)也有改善。頸髓損傷患者容易呼吸困難,可練習唱歌或吹氣以增加肺活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截癱之家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TAG:截癱之家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