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中國畫擷語五則

讀中國畫擷語五則

中國畫不限於摹繪,而重在傳神,不停在形似的再現上,而追求內在的神似。神似本限於人物畫,顧愷之「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是點睛而得神。後來,傳神之說,也用在山水、蟲鳥,木石之中。萬物有靈,萬物有理,因而萬物皆有神。中國畫不是不在乎形似,但形似只是通往神似的橋樑。

寫意,就是中國畫的表現主義。西方後來的表現主義,著力於對形式的誇張、變形和抽象,是一種反形式的傾向。中國畫不反對形式,保留形式,但簡化形式,形式成為表現景物本性的依託。所以,中國畫從來都不會那麼像,但是又讓人能感覺到它的生命力。

見字如面,字是藝術,也是人格。中國書法、或者說中國詩書畫總與人格相連。所謂「文以達心,畫以適意」。畫,作為純粹的藝術作品,本身地位不高,唐代大師閻立本,恥為畫師,王維卻有詩云: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王維能有此言,是對詩名的自信,而不是對畫師的鐘情。畫師之畫,後世多以為匠氣重;文人之畫,也可能被視為文人氣重,同樣是氣,卻是一貶一褒。

文人畫是文人之畫,與畫師之畫有一個階層的區隔。文人之畫,在於業餘,正如蘇軾所言,「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餘」;在於娛樂,如米芾所言,「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在於寄心寓意,也就是寄託心靈,抒發情感。

山水畫表現了真實的山水難以表露的「意趣」,所謂意趣,也就是天性,山水自身的靈性。優秀的畫家「以天合天」,也就是以自身毫無滯掛的天性,對應山水自然天性,因而,無論是描繪真實的山水,還是揮灑想像中的山水,都能表現出山水自然的意趣。寫詩作文也是如此,用語言把山水本身的天性表達出來,李白說「大塊假我以文章」,就是這個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燭雜談 的精彩文章:

誰願獨守一世悲涼?

TAG:一燭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