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丹青的《局部》,一堂不可錯過的美育課

陳丹青的《局部》,一堂不可錯過的美育課

「當下時代已經不需要我們去畫畫了,看繪畫和談論繪畫就好了,用畫筆和顏料在畫布上作畫,已經是舊時代的產物,現當代的我們可以用任何材料去表達藝術。現代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家,如果你真的熱愛畫畫,那就去畫好了,考不考美院,這個要問你自己。」

陳丹青《局部》第二季推介會現場回答一位觀眾的提問:「請問陳老師我想考美院學繪畫,但是我又擔心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吃飯成問題,我該怎麼辦?」時的發言。

《局部》是一檔帶你「看」畫的欄目,第一季16集,陳丹青選擇了16個人,除去梵高和杜尚,其它14人基本都是美術史上的小人物,他們的畫也都很小眾。但是大師陳丹青從他個人的角度,選擇這些畫和這些人的故事,透過畫面的「局部」,來闡述他的一種觀點。小編看後,欲罷不能,陳仲元老師說:「攝影是一門看的藝術」,攝影脫胎於繪畫,所以陳丹青老師的這檔節目《局部》,對攝影人無疑也有著巨大的「提攜」作用,特發此文推薦之。

《局部》第一畫:千里江山圖

開篇第一畫,王希孟的二十米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這個圖現在已經人所盡知了,去年在故宮時隔30年全卷展出時,小編的朋友去看展,排了一上午隊,只看了大概10分鐘,人實在是多!展期最後一天,據說故宮為了滿足人民的看展需求,加班到凌晨才關門。後來的網紅劇《國家寶藏》第一集的開篇也是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解說此圖,媒體極盡發達的今日,王希孟的名字伴隨《千里江山圖》不可謂不知名了。然而《局部》第一季播出時在2015年,製作時應該是2014年,那個時候王希孟在大眾眼裡還是個小人物。

「藝術史上的傑作多是年輕人做的」,陳丹青老師用了大量的案例作為佐證。

「十八歲好比嶄新的電腦,下載功能、搜索功能、反應功能,那是一流。他長成一個少年看世界,那簡直渾身都是攝像頭。」陳丹青老師如是說。

陳丹青老師鍾愛藝術家「早期」的作品,因為單純、不自知、煥發著天性與天賦。

「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歲,長几歲,小几歲,不會有千里江山圖。他好像知道,過了幾年,就死了。」陳丹青在這一集結尾時說道。

陳丹青老師說他學不來高曉松老師那樣侃侃而談就是幾個小時,每一集都是做足了功課,寫好了台本才開始錄製視頻,視頻畫面中的陳丹青老師,時不時低頭翻稿閱讀,通篇其實都是在念稿。然而看視頻的我,一點兒也不覺得違和。《局部》第一季播出後,製作人把陳丹青老師的手稿整理出書,起名為《陌生的經驗》。書我買了,算作再次溫習,書中寫到一個小插曲:陳丹青老師介紹《千里江山圖》的題跋時,念到「因以賜臣」,陳老師解讀為王希孟18歲畫完此畫獻給宋徽宗,皇上誇獎他,給他官作。編導當時急了,小聲說「臣」是蔡京的自稱,皇上把這畫賜給寵臣蔡京了。出書時,陳丹青老師決定保留這個錯誤,藉以自勉。小編我覺得很有意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局部》中的解說或許有錯,陳丹青老師也一再強調,「也許這是我的偏見」,但這就是「觀點」,是《局部》欄目的小魅力。

《局部》第二畫:死亡的勝利

義大利比薩斜塔旁邊的聖墓園裡,有一幅巨大的壁畫《死亡的勝利》,作者是:布法馬可。陳丹青老師說歐洲最好的畫不是油畫,油畫是因為好傳播,最好的畫是「濕壁畫」。這幅畫就是濕壁畫,站在這幅畫前面,滿目的屍體、棺材、屠殺,讓人倍感壓抑。「死亡」這個主題,在西方繪畫中很常見,但在中國繪畫傳統中是禁忌,這是中歐文化的巨大差異。《哀悼基督》、《馬拉之死》、《埋葬耶穌》、《達芬奇之死》等等數不勝數,西方人不避諱這些。

「好好保留自己的孩子氣」,陳丹青闡述了「無知的好處」。

「藝術頂頂要緊的不是知識,不是熟練,不是我們所謂的文化教養,而是直覺,而是本能,而是那種最最新鮮的感受力。」

「我們常常看不起早期作品,總是盯住那些盛期的作品看來看去。」

《局部》第三畫:人民的勝利

這一集說的是《流民圖》,作者是蔣兆和。

「人在苦難中更像一個人」,孟德斯鳩說過這麼一句話。

「歷史上偉大的作品,很少很少描繪幸福,就算有,看了,你未必會感染到那種幸福。可是描繪苦難的經典,你真的會被感動,雖然你可能真的未必親身經歷過。」

「馮小剛拍過一部電影《1942》,票房慘敗,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回憶「苦難」。」

「《格爾尼卡》遠不如《流民圖》,但是《格爾尼卡》在美國MOMA展覽了四十年,最後像英雄一般回歸西班牙,別忘了,畢加索還是個共產黨。對比一下,抗戰勝利後,蔣兆和在自己的祖國當了幾十年的精神流民,後半輩子一直低著頭過日子,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他畫了《流民圖》。」

「那些人認為蔣先生有歷史問題,我認為不是蔣先生有歷史問題,而是歷史有問題」。

小編以為:陳丹青老師語言犀利,觀點卻不犀利,但是我們不敢說,我們只會迴避。扎心了。

《局部》第四畫:初習的作品

這一集說的是陳老師自己收藏的一幅小畫《海邊的漁夫》,作者梵高。是梵高的早期作品,畫作很小,臉上沒有五官,褲子也沒有畫完,是一幅未完成畫作,但陳丹青老師視之為大愛。

陳老師說:梵高是一個「憨人」,憨人一開始學畫,會更「憨」。所以梵高早期的作品,陳丹青老師認為才是梵高畫得最美的畫。

「憨大」就是「傻子」,上海話稱之為「港督」,文學、音樂上不能想像一個憨傻的人能做出很好的作品,但是繪畫可以。

「畫畫要畫得巧,不是那麼難。你有才華,經過刻苦的磨鍊,就能熟能生巧。有一種畫,就好在憨,沒法學了,這是天分。」

「一個在勞動的人,是最美的。我沒法解釋這句話,那時候的畫家都在畫達官貴人。」

「奧古斯特·桑德的攝影作品,都是很憨的人,和梵高的早期作品很像。」

「傳神,大巧若拙。」陳丹青如此評價梵高的畫。

「他的憨是多麼動人,有兩個人和梵高很像的畫家,德國女畫家珂勒惠支、中國素描畫家王式廓。」

「中國美術學院的考生,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排著隊去考試,有些考前班十來歲的孩子畫的素描,真的非常好。梵高要是拿著1881年到1883年初習的這些畫,跑到中國,排隊,考,我估計他准考證都拿不到。可是,我每次看到咱們考前班的這些畫,看到考場上的這些素描,我就想死,我寧可一輩子不會畫畫。同樣是初學的作品,為什麼梵高的畫是偉大的藝術作品,為什麼咱們美術學院的這些素描死路一條,是一場災難,是反藝術的。」陳丹青如此炮轟中國教育。

寫到這裡,我寫不下去了。本來是想把16集都做個摘錄的,但是回放這些視頻片段的時候,感想太多,感受太多,我覺得前四集就足以作為推薦的理由了吧,想看的人,現在就會去優酷搜索「局部」關鍵字了,不想看的人,我寫完16集也不會去看的,那麼,就此歇筆吧。

PS:《局部》第二季上周正式開播了,陳丹青老師不像第一季那樣坐在屋子裡干講了,而是直接走進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逐個講解其中的藏品,優酷會員可看(第一季免費),這是一個商品社會,我用支付寶的螞蟻積分兌換了三個月的會員,各位看官也可以試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求求你們,放過《神鵰俠侶》,放過我的武俠夢!
水彩:最簡單陳述最具影響力!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