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經典

一個人的經典

這是一個有良知的公眾號

你是人間四月天  (伴奏)

 你是人間四月天

蔡國慶;李夢佳 

00:00/00:00

內容提要:二十世紀上半葉,那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歲月,有一群擁有非常健全人格的知識分子以獨特的步履走過那個年代。他們最為惹眼的是心靈的自由,他們最令人欽佩的是彼此間的坦誠,這種肝膽相照的美好也成了這一代知識分子間的絕唱。而林徽因作為民國三大才女之一,在這一群人當中更是擁有著她絕佳的精神氣質。她是一位建築師,同時還是一位詩人、藝術家,她的才情是多方面的,她跳動的思維時刻迸發著思想閃耀的火花。她接受過鮮花掌聲,忍受過病痛折磨,經歷過凄風苦雨,能詩意亦能承受。她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釋放了全部的愛與熱情,而我們也將循著她留下的氣息,走進她的絕代風華。

關鍵詞:身世傳奇愛情眼光苦難詩意蔥蘢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音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開始我對新詩並未懷有特別喜歡的情愫,直至遇見了這首詩,或者說在思維交錯的時空里遇見了這樣一個女子。一眼愛上的是詩名「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很詩意很溫暖很美。著眼於詩歌本身,那空靈的語言道出的是稍縱即逝的美,那豐富的意象折射出的是一個纖塵不染的世界,字裡行間流動著的是對新生命濃濃的愛意,而這愛意恰如四月的春風,撫慰著我的身心。我鍾情於這樣明媚鮮妍的詩,這不禁讓我開始想像,想像關於寫出這樣一首詩歌的女子的一切。

她該有多麼豐富的內心,多麼細膩的筆觸和感觸啊……於是帶著好奇,帶著仰慕,帶著朝聖者般的虔誠,詩歌也許只是一個契機,採擷她筆尖流瀉出的清麗文字,我走進了這個女子的世界。對我來說,經典不僅是她的作品,更是她這個人,她的才情,她的人格,她的一生都是一部值得書寫且無法複製的經典,也將是伴隨我一生的經典。

她就是集詩歌創作、小說散文話劇寫作等才情於一身的建築學家林徽因。是張清平筆下那個曠世美麗的女人,才華絕代的女人,創造了文化沙龍而又走出沙龍的女人。

我情有獨鍾。

不同於張愛玲的以文字立身,林徽因更多的是以身世個性傳奇。她的身世氛圍更多地折射著那個時代的文化風尚,任流逝的時光之水也無法沖洗掉她的絕世風華,反而隨著歲月愈久彌香,令人追尋和神往。

她曾旅英留美,兼具中西之美。四書五經、詩詞曲賦與拜倫、雪萊、莎士比亞、狄金森一起滋養著她的心靈,東西方文化在她的血液里水乳交融地流淌。仁義禮智信的傳統和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精神在她的行為方式中都有鮮明的體現。可以說保持雙重文化的生活形態,對林徽因來說。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對生命的需求。

這樣的女子,不乏追求者吧,她的情感經歷也註定不會平凡。

浪漫詩人徐志摩為她痴狂,並開啟近代中國離婚之先河;建築學家梁思成和她牽手婚姻殿堂,將她視為事業和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伴侶和靈感源泉;邏輯學家金岳霖則因她不婚,用一輩子的時間逐「林」而居,將單戀與懷念持續終身。

很羨慕她,羨慕她大家閨秀般的涵養氣度,羨慕她深厚文化積澱和藝術造詣,更羨慕她能得到這麼多擁有健全人格的優秀知識分子的垂青。也許被很多人喜歡也是一種負擔,她有她不為人知的苦處。但被人喜歡終究是一件令人歡喜的事情,而她也是一個幸福的人。對她的歆羨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一種折服,折服於她在愛情中的坦誠、睿智和眼光。

也許有過心動吧,畢竟被浪漫詩人追求的時候她還只是一個一襲白裙,在康橋邊漫步的十六歲少女。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成為詩人心中永恆的素材、寄託的夢想,一個被詩人無數次理想化的女子,一個從夢中走來脫離現實的女子……然而,林徽因終究沒有讓自己的心靈沉湎其中。她欣賞是人的浪漫與飄逸,而這也是她所無法把握的以至於自己不能釋放出同樣的激情去應和詩人的熱情。

內秀如徽因,她自己也剖白「當初徐志摩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我,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我佩服她的睿智和理性,鏡花水月的愛情本不適合她。她和詩人是浪漫而非情愛,更多的還是一種文學關係。也許徐志摩在不自覺地扮演導師的角色將徽因領入詩歌和英國文學世界的過程中,那一片深情迷惑了別人,也迷惑了自己。

這個詩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女子終究沒有許他一個未來,只因她明白他的出現只是她生活里的一個奇遇,是平靜海面掀起的一朵浪花,不能洶湧也無法洶湧。

「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哎』!」

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對詩人愛情的輓詞。

詩人的愛情就在這一聲嘆息中划下了句點,即使心緒惆悵,也終「使君有婦」。而此時林徽因也已名花有主,和穩重儒雅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營造了一份經得起推敲和多方考驗的感情。

有人用他們痴迷的中國古建築來比喻這兩個人的結合:梁思成是堅實的基礎和樑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檐,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厚重給人以負荷使命的承擔,輕靈給人以飄逸變化的美感;厚重的意蘊展示了深沉恢弘、高貴純正的境界,輕盈的律動表達了超脫束縛、飛升向上的願望。僅靠輕靈不能承載永恆的價值,唯有厚重同樣不能展現藝術的風姿。

我一直也不明白為什麼林徽因會選擇梁思成,然而了解這一比喻之後,我想我明白了許多。梁思成也曾問過林徽因這個問題「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只是說「用一輩子來回答」。也許沒有為什麼,歲月自會做出回應。林徽因的眼光沒有錯,她的決定是明智的,時光一刀一刀鐫刻出了他們的伉儷情深、相伴相隨,他們是天作之合,無法替代。

他們事業相隨。因林徽因的一席話,梁思成選擇了建築學,從此兩人在建築之路上攜手前進,相得益彰;他們苦難相隨。

抗戰期間,在貧困的李庄,一切資源都很匱乏,而他們寫下了十萬字的《中國建築史》;他們靈魂相隨。當美國要向日本投原子彈時,梁思成遞交了一份圖紙,上面細緻圈出來要保護的建築,其中便有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這兩座城市,一個出塵,一個世俗,然而沒有梁氏夫婦,也就不復存在了。

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林徽因毫不猶豫地支持著他。她很同意丈夫的想法:按自己的性子(弟弟思永,徽因的三弟林恆都犧牲了)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是整個人類智慧的結晶,不是民族的,而是世界的。看到這一段時我不太清楚自己心中涌動的是怎樣一種情感,只覺得這兩個高貴靈魂的結合帶來的幸福絕不僅是關乎兩個人的。林徽因的教養讓她選擇了梁思成這個胸中有大海的男人,她看到了這片海,這是她的幸運也是她的過人之處。

關於邏輯學家金岳霖,他是林徽因永遠的騎士。雖然沒有能夠成為戀人,但是徽因對情感的坦誠讓她收穫了比愛情更寶貴的東西——一份比生命還持久的友情。

當初林徽因對思成坦白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梁思成雖然很痛心,但依然給了她最大的自由,尊重她的選擇和意願。林徽因也將思成的話如實轉告金岳霖。金岳霖聽了大為動容:思成是真的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毅然選擇了退出並贈予他們「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對聯。愛不一定要擁有,只要這世界上還有一個她,便一切都好。我想這是對金先生苦守一生的愛情最好的詮釋吧。

一個人能成為別人心目中的一座豐碑,別人眼中的一部經典,往往不是一個人的作為。林徽因之所以成為林徽因,離不開梁思成,離不開徐志摩,也離不開金岳霖。她本身是幸運的,只因身邊優秀的男性而更加優秀。

林徽因的情感經歷是她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她的傳奇人生增添了韻味,但這不是全部。作為個人的她本身就是一部經典。她的詩意,她的堅忍,她的執著和她健全的人格就像絕世的空谷幽蘭,吐著絲絲清香,任時代洪波湧起,熙熙攘攘。

她是「太太客廳」的創始人,她才思敏捷,和朋友分享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將心靈空間留給朋友、詩歌、建築藝術、音樂和繪畫。每每這個時候也是她最動人的時刻,她的雙眸閃閃發亮,整個人煥發著奇異的神采和無法言喻的魅力。

不同於張愛玲的不寫時代,不寫戰爭,只寫愛情,林徽因還將筆觸伸向了底層勞苦人群,以她獨有的視角書寫自己的愛意,儘管有局限性,那也是因為她始終還是「窗內人」,這一點她自己也說過。

她有一顆柔軟的心,能承載柔波也能經受風雨。她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她不只是丈夫呵護下的嬌妻,她不只是閑庭漫步、長於文化沙龍的精緻女人,走出沙龍,她便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捲起袖子就可以工作的實幹家。

她與梁思成走了中國十五個省,二百多個縣,考察測繪了二百多個古建築,深入窮鄉僻壤,爬樑上柱,測量其平面,揣摩其結構,計算其尺寸,透過歲月的積塵,勘定其年月,縱使顛沛流離,病體支離。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的李庄,每日陪伴著的只是臭蟲和油燈,病痛和戰亂一下子奪去了她原有的美麗,然而她依然沒有放棄寫作和研究,她輔助丈夫完成十萬字的《中國建築史》,在病榻上的日子翻譯了一批英國建築學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和四萬多字的《現代住宅設計的參考》。

一些詩句也在這個時候由心底浮出。「今天十二個鐘頭,是我十二個客人,每一個來了,又走了,最後夕陽拖著影子也走了!我沒有時間盤問我自己胸懷,黃昏卻躡著腳,好奇地偷著進來!我說,朋友,這次我可不對你訴說啊,每次說了,傷我一點驕傲。黃昏黯然,無言地走開,孤單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懷抱。」這是林徽因那時候的詩作《一天》,這些詩行,透露著她躺在病榻上一日日掙扎著活下來的無奈,彷彿她淡淡的哀愁滋生出的花朵。雖然風格不似往日的靈動,但一字一句仍然是從心底流出,真實自然,如出水的芙蓉,雖遇暴雨,卻毫無雕飾之跡,簡單純凈,具有一種寂靜、病態的美。

我想如果她能夠選擇,她也一定會願意選擇健康地在陽光下行走,哪怕以她的一切、全部才情作為交換。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子,笑靨如花。而我卻很心疼。

對自己所珍愛的一切,她始終懷著一種獻身的熱情;對於遭遇的厄運,她始終持著一種淡然的態度。熱情似火是她,人淡如菊亦是她。肉體背叛精神,生命一點點被凌遲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但生活中的好壞都是一回事,她是這麼說的。

死亡不是她所畏懼的,但遺憾卻是有的。可是誰沒有遺憾呢?

這樣一個用近乎藝術的方式來看待一切事物的女子,這樣一個用文學語言來書寫建築藝術的女子,這樣一個始終保持著詩意蔥蘢的情懷和寵辱不驚風範的女子,她辭世於1955年的春天,那個「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時節,不能不說是命運女神對她的眷顧和厚愛!否則,就像作家張清平所說「以她細膩敏感的心靈,怎樣承受1957年的狂風暴雨?以她高傲純正的天性,怎能面對1967年的濁浪排空」?

清新的曉風吹拂著白楊,河堤的楊柳婀娜著身姿,熹微晨光一點點透過枝葉灑下來,這正是美好的人間四月天的光景,她的生命在這一刻定格,我替她幸福。

林徽因,也許她為許多人喜愛,但她的一切我將偷偷懷有私心地暫且佔為我一個人心中永恆的經典,伴我一生……閉上眼彷彿看到她從泛著神秘光澤的古銅香爐旁,從賓夕法尼亞大學青青草地上,從康橋柔波上撐一支竹篙,從那溫暖客廳的壁爐邊緩緩走來……

引自專著

張清平《林徽因傳》,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7

吳家凡《民國三才女》, 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

林洙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湘江行 的精彩文章:

風會記得每一朵花的香

TAG:湘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