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的「老字號」梧州金龍巷一道趟櫳見證了深巷老宅的生活細節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里寫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曾經盛極一時的王謝兩大家族,也終究免不了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沉寂。市民朋友可知道,在我們的梧州舊城也曾有過兩處聲名鼎赫的「烏衣巷」?它們正是位於建設路的金龍巷和民主路的維新里。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正是位於
梧州市建設二路的金龍巷
金龍巷是迄今為止梧州乃至廣西保存得較為完整的明清風貌古建築民居群落。據史料記載,金龍巷古宅多為清代建築,最古老的已有300多年歷史。金龍巷雖歷史久遠,但因其多為富紳住所且地勢較高,不受洪澇災害影響,因此得以保存較為完整,為梧州不可多得的珍貴文化遺產。
百年老屋 依舊結實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下,科技每天都在不斷的更新,但是古人留下的的智慧依舊存在。在金龍巷內許多木質趟櫳門已被更換成了鐵閘門、防盜門,唯有數戶人家還較好地保留著房屋的原貌。
這種木欄門有個名字叫「趟櫳」,這種門通風性好,適合梧州這種濕熱的地區。
「趟櫳」
趟櫳門,是西關大屋建築物中非常特別的元素,屬於嶺南人家裡面最普通的生活物件。「趟」在粵語里有滑動著推的意思;趟櫳屬於水平方方向走動的柵欄式拉門,可以說,一道趟櫳成就了典型的西關民居,也見證了老巷深宅里的生活細節,趟櫳和它身後的西關大屋一樣,在日益現代化的梧州市裡講述著歷史和文化。
近代民居 嶺南風味
身處這些古老的巷裡,時光彷彿在不自覺地逆向流轉——街道的石板,剝落的牆飾,半遮半掩的窗門,以及不時傳來的雞鳴犬吠之聲,還有那些纏繞交錯的電線,無一不在默默地把人們的思緒勾回到它們往昔風光無限的日子。可如今再提起這兩條巷,首先吸引我們的可能會是它們別具一格的嶺南建築風味。
窄巷裡休閑的生活
富商聚居 老巷興旺
儘管金龍巷與維新里的興起,前後相差了百餘年,但它們的由來,皆與把家業置於該地的家族興盛有關。
清乾隆八年,梧州府副將朱武英把河東北門的小較場改建為官邸區
清乾隆八年,梧州府副將朱武英把河東北門的小較場改建為官邸區,即今金龍巷的前身。之後許多官宦世家、富商巨賈紛紛建宅遷入,漸成規模住宅群。當時,朱武英的兒子朱金龍人緣極好,且身懷絕技,在此享付盛名,故宅群命名為「金龍社」,清末又改為「金龍巷」,民國時稱為「金龍街」。
女兒牆 見證每段浪漫故事
金龍巷內居民屋頂臨街而立的矮牆就是女兒牆,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女子,不能出門,只能隔著那道矮牆向外眺望,如此,便被人稱作女兒牆了。
傳說中女兒牆更因寒門男子桂生與富家千金翠玉的婚事而名聲大振。在上世紀30年代,寒門青年桂生與富家千金翠玉因文采相惜,並打破封建傳統促成姻緣。當時可說是梧州這個小城中一件天大的喜事,人們都戲稱這是「白屋巷的兒子」娶到了「金龍巷的女兒」。於是居民在修建騎樓時,都要叮囑工匠修起一道精巧的女兒牆。
現金龍巷內尚有住戶達三百之多,巷口建有牌樓,並被列為「特色民宅」區予以維護。這片有「梧州的西關大屋」之稱的古民居群,可以說是梧州近代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元宵騎樓城燈謎漢服大會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是岑溪古河桃花村
TAG:梧州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