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安王氏內科論治中風用藥特色及驗案賞析

新安王氏內科論治中風用藥特色及驗案賞析

--------->>

一、新安王氏內科對中風的認識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為主要發病形式的疾病。新安王氏內科認為中風患者多以老年人居多,腎陰不足,肝失濡養,治療時須補益肝腎,同時要注重益氣活血通絡,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寓養血熄風於滋養之中,使得真陰得復,浮陽得潛,則虛風自熄。同時結合長期的臨證實踐經驗,在治療上擅長分期辨證,防重於治,尤其重視對中風先兆癥狀的早期處理,強調「防患於未然」;在治則治法上基於病機論治,巧立四法變通,共同點約之如下:補腎生髓法,益氣活血法,化痰通絡法,陰陽並補法;用藥輕清靈動,且善用蟲葯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

二、用藥特色

新安王氏內科在治療中風病中善用對葯,取效甚佳,常用的對葯有:乾地黃、生白芍、夜交藤;天麻、鉤藤;龍骨、牡蠣;蜈蚣、全蠍等。

1.乾地黃、生白芍、夜交藤

乾地黃入心養血,入腎滋陰,涼而不滯,益陰而不留瘀,壯水以制虛火。生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夜交藤善走經絡,引陽入陰,入心肝二經血分,養心安神,祛風通絡。新安王氏內科在臨證上力常以乾地黃、生白芍、夜交藤等組成基本葯對滋水柔肝、培補肝腎。三葯相伍,配以熟女貞子、旱蓮草、甘枸杞等靜而能動,滋而不膩之品,調其陰陽,以平為期。

2.天麻、鉤藤

《本草綱目》雲「天麻為治風之神葯」,天麻味甘,性微溫,為肝經氣分之葯,既能鎮靜熄風,又可平肝止痙,對於肝虛、肝風所引起的眩暈效果甚佳。藥理研究表明,天麻的有效成分對動脈血管平滑肌有鬆弛和解痙的作用。鉤藤甘涼,輕清透達,長於清熱息風定驚。新安王氏內科常常兩葯合用,對於肝火上攻或者肝陽上亢之中風先兆療效顯著。

3.龍骨、牡蠣

龍骨味甘,性微寒,歸心、肝二經,味澀而主收斂,入肝斂魂,收斂浮越之氣,尤善鎮靜安神;牡蠣味咸,性微寒,歸肝、腎二經,長於軟堅散結,益陰潛陽,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煩躁、失眠、頭暈頭痛。兩葯均有平肝潛陽,收斂固澀之功。新安王氏內科治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中風時,常常二者相須為用。

4.蜈蚣、全蠍

蜈蚣味辛,溫,有毒,善於熄風,內治肝風萌動,癲癇眩暈,抽掣瘛瘲……」。全蠍味咸辛,平,有毒,長於止痛。。新安王氏內科認為風邪入絡而出現肢麻、震顫等「久病入絡」內風由生之象,多是中風之先兆,切不可淡而忽之,此時非全蠍、蜈蚣而不能入絡搜剔。故兩葯合用擅搜剔留滯經絡間之風邪,治療中風久病入絡、癲癇等病症。如果是腦血管粥樣硬化伴供血不足,血粘度較高而出現上述證候者,可在運用藏紅花、紫丹參、赤芍、歸須等熄風和絡的基礎上,加蜈蚣2條、全蠍4克[6]。中風一病因病情病程而異,中病即止防止傷正。

--------->>

三、驗案賞析

1.王仲奇辨治中風

朱右,迎春坊,九月初八日,年老血虧,肝陽浮動,陽化內風,遂為厥中。今經一載,語言已清,頭腦仍然眩暈,如坐舟車中,左肢雖已能舉,舉步尚覺浮蕩,且常微麻,頭項左旁仍欠舒適,口膩,舌無苔,不欲飲食,或欲作嘔,脈濡弦。治以養胃布液,柔肝熄風,以防復中。遣方如下:牡蠣(煅先煎)三錢,龍齒(煅先煎)三錢,杭白芍(炒)二錢,明天麻(煨)一錢,金釵斛三錢,白蒺藜三錢,茯神三錢,野料豆三錢,女貞子三錢,肥玉竹三錢,大胡麻三錢,枇杷葉(去毛布包)三錢。二診:年老血虧,陽浮風躍,遂為厥中一年矣。語言雖清,頭仍眩暈,左肢雖已能舉,舉步尚覺浮蕩,左臂、肩腳酸麻,頭項旁仍欠舒適,舌光無苔,廉泉常開,納食寡味,脈濡弦。仍防復中,守原意養胃柔肝,滋液熄風。

遣方如下:牡蠣(煅先煎)三錢,龍齒(先煎)三錢,石決明(煅先煎)四錢,明天麻(煨)一錢,金釵斛三錢,仙鶴草三錢,白蒺藜三錢,片薑黃錢半,茯神三錢,大胡麻四錢,豨薟草(制)錢半,十大功勞葉二錢。

按:《素問》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血於上,使人薄厥。」本案患者素稟肝陰不足,陽亢化風,血不榮筋,氣血並走於上遂成厥中。此為虛陽上越,風動陰耗,遂致手足不利;氣逆於上,濕阻中焦,故不欲飲食。臨證以柔肝熄風,養胃生液為大法,投以龍齒、牡蠣性寒質重,潛陽鎮逆,白芍、金釵斛、玉竹、天麻養陰熄風。待風平火降,育陰潛陽以收功[7]。

2.王任之辨治中風案

李某,女,65歲。患者因擬診可逆性腦卒中、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入住神經內科,仍語言不清,僅能說單詞短語,且吐字模糊,伸舌向右旁斜,飲水自口角流出,右半側肢體酸麻乏力,活動欠靈,踝及足趾均不能動,食慾不啟,數日一更衣,脈濡弦。

遣方如下:乾地黃12克,山茱萸10克,麥冬6克,石斛9克,肉蓯蓉10克,巴戟天10克,遠志肉6克,石菖蒲3克,雞血藤15克,制豨薟草10克,炙雞內金10克,炒谷芽12克,葛根30克。二診:食慾見啟,言語較利,右肩稍能抬起,然右踝及足趾仍不能活動,作酸見輕,作麻如前,脈濡弦。守原方加減。遣方如下:乾地黃12克,金釵石斛9克,肉蓯蓉10克,巴戟天10克,遠志肉6克,石菖蒲3克,雞血藤15克,制稀薟草10克,鹿銜草10克,葛根30克,決明子12克,玄明粉4克。三診時言語已漸清利,右肩可以抬舉,右足不再作麻,守原出入。

按:本案患者年逾花甲,本虛標實,肝腎內虧,屬於內風襲絡,氣血交阻,故初診時宗以劉河間的地黃飲子化裁為方,冀陰陽調和,乾地黃、山茱萸、肉蓯蓉益腎填精的同時加以鹿銜草、葛根調血和絡,雞內金、炒谷芽消食健運,標本兼顧,奏效迅捷,全方共奏補益肝腎、理氣和絡之功。在風陽被抑而趨平和的情況下,輒用肉蓯蓉、巴戟天之品溫補下元,有助於瘓肢的功能恢復。二診時原方基礎上側重補氣養血活血通絡為主,兼以疏通經絡關節。三診善其後,縱觀整個治療過程,層次清晰,用藥精當,配伍嚴謹,故而取效迅速。

3.王樂匋辨治中風案

胡某,女,62歲。1991年10月12日初診。據述,中風偏癱,口流涎沫甚頻而語蹇,便解不暢,舌紅,自汗。遣方如下:炙黃芪30克,歸身10克,白蒺藜10克,茯神10克,夜交藤30克,乾地黃15克,磁石20克(先煎),廣鬱金10克,陳膽星10克,杜紅花10克,青龍齒18克(先煎),菖蒲6克,鉤藤12克,法半夏6克,蜈蚣2條(研、分吞,決明子15克。二診:據述,語言蹇澀之象已減,亦不若前次頻吐口沫,行走猶然不能自如,擬再予益氣陰、息風滌痰。黃芪30克,乾地黃18克,煨天麻10克,廣鬱金10克,炒赤芍10克,陳膽星6克,法半夏6克,制乳沒各6克,歸身10克,制禹白附6克,炒懷牛膝12克, 蜈蚣2條(研、分吞),石菖蒲6克,杜紅花10克,丹參15克,鉤藤12克。

按:本案患者年逾六旬,肝腎陰虛,精血衰耗,水不涵木,內風夾痰阻絡,遂致中風。王樂匋認為,高齡中風患者,多有風火痰瘀標實一面,並常伴有肝腎不足,陰津虧虛等本虛的一面,故須邪正兼顧。口流涎沫,舌強語蹇多是痰阻舌本所致,擬息風滌痰,氣陰不足者,亦一併兼及。初診以黃芪、當歸、乾地黃益氣養血培本,白蒺藜、青龍齒、石菖蒲熄風活絡,養陰滌痰以清標,膽星、鬱金、半夏等豁痰之品對言語功能的恢復收效較顯。二診時痰邪仍偏阻身半,精血不能榮養,故行動不能自如,加用活血滌痰之品赤芍、丹參、制乳沒之品,通經化瘀活絡。

4.王鍵辨治中風案

李某,男,36歲。2006年11月4日初診。既往飲酒偏多,曾有高血壓病史,今年五月因頭暈右下肢活動不利,在省立醫院檢查擬診高血壓,未明確診斷腦梗塞。六月下旬突發失語,右側上下肢偏癱,隨後在當地臨泉醫院接受治療,但一月左右症情緩解,活動逐漸恢復,既後在北京天壇醫院作腦部MRI平掃加血管造影示:腦內多發缺血梗塞灶,左側篩竇炎。MRA示:右側大腦中動脈未見顯示,左側頸內動脈、左大腦奇動脈、水平面及左側大腦中動脈纖維並局部顯示不清,疑不全閉塞可能性大。刻診:神識清而欠爽,語言微有謇澀,頭暈。左側上下肢活動尚可,但有僵硬痙攣感,記憶減退,大便乾結,脈來右細微弦澀,左弦澀,舌質紫暗,苔薄白,反應顯遲鈍,夜寐猶欠安,BP:164/108mmHg。證屬本虛標實,水不涵木,虛陽升越,風從內生,復挾痰瘀襲於腦絡,神竅因之失聰,絡脈因之痹阻。治當標本兼顧,潛陽熄風,化痰逐痹,寧神通竅。

遣方如下:生白芍10克,生龍牡(各,先煎)30克,夏枯草10克,鉤藤(後入)15克,竹瀝半夏10克,石菖蒲10克,陳膽星10克,炙遠志肉10克,蜈蚣二條,杜紅花12克,川芎10克,雞血藤30克,懷牛膝12克,炙僵蠶10克。

按:《素問·脈解》云:「內奪而厥,則為喑痱」。肝腎虧虛,陰不潛陽,肝陽上亢化風,風陽上擾,夾痰瘀襲於腦絡。腦為精明之府,主神明而調五臟,腦絡受損,則神竅因之失聰,脈絡因之痹阻,喑痱諸症由此而作,故水不涵木為其本,脈絡痹阻為其標,治療當急當治其標,以熄風通絡為主,兼以化痰開竅醒神,佐以補益肝腎之法,注重扶正祛邪,誠如《素問·標本病傳論》載:「謹察問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則獨行」之法相同,方從鎮肝熄風湯合滌痰湯加減化裁,配合運用川芎、紅花、蜈蚣、僵蠶、雞血藤等活血通絡之品,諸葯相伍,氣足血行,脈絡得通,見效顯著。

總之,新安王氏內科在辨治中風上相互吸收滲透,博採諸家眾長,既一脈相承又歷久彌新。加之目前基於中醫傳承輔助系統平台,藉助現代科技手段,進一步開展了關於新安王氏內科治療中風用藥規律的數據挖掘研究,獲得了客觀、科學的新知識和新信息,為新安王氏內科治療中風治驗的深入挖掘和傳承,更加全面地繼承學術思想提供了參考。

本文作者:卜菲菲,楊碩鵬,郜巒,王鍵

素材來源:陝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年3月第41卷第2期

編輯:中醫後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中風發作前有前兆!牢記4點中風前兆,遠離生命危險
一覺醒來腦中風,杭州老人幸好有個靠譜兒子當機立斷!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