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德純:我與張自忠將軍

秦德純:我與張自忠將軍

作者秦德純(1893~1963),字紹文,山東沂水人。歷任團長、旅長、師長、集團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次長、察哈爾政府主席、北平市長、山東省政府主席兼青島市市長等職。

我對張自忠將軍的深切認識,是在民國十六年春天。那時我們都在開封服務,他擔任西北軍官學校校長,不久即調充25師師長;我由2集團軍14軍軍長調任該集團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是曹浩森先生。我到總司令部後,因業務關係與張自忠將軍常常晤洽。知道他辦學治軍十分嚴格。對於違犯紀律損環軍譽的官兵,一律依法嚴懲,決不寬貸,因此他的部下給他一個綽號叫:「張剝皮」。但部下遇到有困難的事情,他都為他們一一解決,所以部屬既懼怕他的威嚴,又感念他的恩厚,我當時即斷定他的隊伍一定能打硬仗。

革命軍北伐,沿津浦鐵路方面自徐州北進,節節勝利。下克州,過泰安,直搗濟南。張宗昌、孫傳芳等率其殘部倉皇北竄,我先頭部隊李延年部已進入濟南城。不意日本軍閥突由膠濟路凋集陸空主力向濟南炮擊轟炸,且殘殺我交涉使蔡公時先生(五三慘案),阻撓我革命軍北上,以掩護張孫殘部的撤退。我革命軍道此頓挫,憤慨萬分。蔣總司令電邀第2集團軍總司令馮玉樣到前方視察,蔣公與馮氏會晤於黨家莊(距濟南約三十餘里)。隨蔣公前往者有楊傑等;我隨同馮總司令前往,經會商決定:「不變更北伐計劃,仍繼續北進,對濟南留少數部隊監視,我大軍由齊河渡黃河,繼續追擊前進」。日閥的阻撓奸計終未得逞。

馮總司令自黨家莊回開封后,即通電2集團軍部隊,痛述日閥侵略殘暴罪行,應積極訓練所部,誓雪國恥。同時就近親督張自忠的第25師細針密縷的,嚴格整飭部隊(馮常說的紡細線),準備對日作戰救國。

張將軍痛感日閥的蠻橫暴行,為貫徹救國主張,遂用其全副力量在整頓部隊上苦下工夫。他夙夜匪懈地訓練所部,時常集合部隊,大聲疾呼地宣布日軍侵略罪行,要官兵一致認為日本是我國最大的敵人,必須誓死殺敵救國。又常把軍隊帶到野外作實地演習,改進戰術戰鬥上的細密動作。他這種準備,已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了。

二十年九一八,日軍侵佔我遼吉黑三省。二十一年侵佔我熱河。二十二年復由熱河南下,企圖突破長城線,窺伺華北。宋哲元將軍所部奉命編為第3軍團,宋任總指揮,我任副總指揮,督率29軍由北平近郊向喜峰口、羅文峪兩地馳援。—日夜急行軍一百八十里,軍抵三屯營(喜峰口以南三十里)。適得日軍逼近喜峰口情報,張自忠、馮治安兩將軍所部遂跑步急進。三月九日午刻抵喜峰口時,適我友軍萬福麟所屬53軍由熱河退出。日軍尾追跟進,我張、馮兩師,即在喜峰口與敵遭遇。展開爭奪戰,各高地山峰,我軍得而復失,失而復得者數次,戰況至為慘烈。血戰三日,敵我已成僵持態勢。我與宋將軍密商,改守勢為攻勢,變被動為主動之擊敵計劃。我即由薊縣總部馳赴喜峰口前線,與張、馮兩將軍會商,張馮均極端贊成,張將軍更主張即日實施,立即決定抽調有力部隊內戰線兩翼夜襲敵人側背。遂於當夜(十一日)派趙登禹、王治邦兩旅從喜峰口兩側之董家口、潘家口攀越險峻山峰,抄襲日軍側背。是役計殲日軍步兵兩聯隊,騎兵一大隊,並破壞其野炮十八門。從此日寇攻勢頓挫,始終未能越過長城線各隘口,平津賴以安定。我最高統帥蔣公迭電嘉慰,並頒發立功將領以青天白日勳章。全國各界團體及各地僑胞,紛紛馳赴前線慰勞的絡繹於途。此為自九一八日寇侵佔我四省以來,所遭遇的第一次嚴重打擊。事後得承德方面情報,敵在承德舉行追悼陣亡將士大會席上聲稱,認為是日軍侵華以來,所未遭遇的失敗與恥辱。

二十四年七月底,我由廬山奉蔣委員長傳渝宋將軍,以忍辱負重,維持華北危局,返報宋將軍,即遵此原則,妥為運用。同年十月,中央發表宋將軍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及北平綏靖主任,並發表我任察哈爾省政丨府主席。我到察不久,以外交重心在平,中央又將我調去北平市,察省主席職務,由張將軍自忠繼任。宋將軍即先將馮治安的37師調駐北平一帶。

二十五年春,奉中央令,張自忠將軍調長天津市,繼將所屬38師凋駐天津一帶。此時我與張將軍,一在北平,一在天津,負樽俎折衝的責任,忍辱含垢與敵周旋,在精神上是很痛苦的。

日方迭施狡計分化29軍,陰謀宣傳把張將軍造成親日傀儡,於二十六年春,堅邀張將軍赴日參觀,因此張將軍更成了全國眾矢之的。

冀察政務委員會成丨立之後,我全國愛國憂時人士,以及愛護我們的友好,紛紛函電交馳以大義相責,報章亦抵毀備至。我當時憂心如焚,深恐萬一失足,百死莫贖。某日攜帶友好責勉我的函電十餘通,晤宋將軍,痛陳利害,不覺失聲痛哭。宋將軍態度鎮靜,鄭重相告曰:「我們奉中央訓示,委曲求全來支持此危局,此中內幕,不便向國人公開,當然難為人人所諒解。現在報上用五號小字罵宋哲元、秦德純是漢奸;我絕對負責保證,將來一定有一天報上用頭號大字,登載宋、秦是民族英雄,請你放心好了!」我經過這次宋將軍開誠相告,也就安心與日人周旋。

當盧溝橋戰爭經過二十餘日,七月二十八日,我軍在南宛失利後,宋將軍即遵蔣委員長電令,赴保定坐鎮指揮。當時宋將軍寫了三個手令:一、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由張自忠代理;二、北平綏靖主任由張自忠代理;三、北平市市長由張自忠代理,一面電呈中央核備。立即決定當晚九時由武衣庫宋宅出發。臨行,張將軍含淚告我曰:「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其悲痛情形已達極點。我卻鄭重向其勸勉說:「這是戰爭的開端,來日方長,必須蓋棺才能論定,只要你誓死救國,必有為全國諒解的—日,請你好自為之。」遂黯然握手作別。

七月二十九、三十兩日,張將軍接收冀察政委會等三機關,他的精神沮喪,意志消沉。當時29軍大部已離平南調,日方對他已失去利用價值。其時38師參謀長李文田將軍,復於此際督率部隊向天津日本兵營進攻,未能得手。日方對張將軍亦認為是積極抗日分子。正擬進軍北平,另製造真正傀儡組織,供其利用。張在北平己無法施行軍政職權,悲憤之餘,決計秘密離平南下。而同時全國輿論對他更是一致痛詆,不遺餘力。張遂不動聲色,秘密騎一腳踏車,由北平出朝陽門直駛天津。乘英輪轉赴青島,前往濟南。此時我正隨宋將軍駐津浦線的泊頭鎮督戰前方,宋將軍即派我到濟,囑偕同張將軍先到京,恭請蔣委員長訓示,並堅囑萬不可先到前線部隊,致招物議。我到濟與韓復渠及張將軍分別晤洽。見韓對張,採取秘密監視態度,並矚告張萬不可隨便他去,更不可赴前線軍隊,致生不利後果。張於此時已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我當即電呈何部長應欽,大意以我奉宋將軍令偕同張自忠市長赴中央報告請罪,惟各方謠琢紛傳,對張似有不利,可否前往,請電示等語。旋得複電囑「即同張市長來京,弟可一切負責」云云。我即將此情形面告張將軍,會同赴京。韓派其省府委員張樾負監視任務,共同前往。車到徐州站,突有學生三十餘人要到車上搜查漢奸張自忠,來勢頗為兇猛。我—面安排張將軍暫避,一面請學生派代表四人到車上談話,併到各房間查看,代表等未見張在車上,始下車而去。我們到京後,張住韓的駐京辦事處,我住29軍辦事處,靜候委員長召見。

張將軍同我到京,次日由我陪同到四方城晉謁委員長。張將軍首先起立請罪說:「自忠在北方失地喪師辱國,罪有應得,請委員長嚴於懲辦。」委員長訓示:「你在北方一切情形,我均明了;我是全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一切統由我負責。你要安心保養身體,避免與外人往來,稍遲再約你詳談。」到第三天,我接侍從室錢大鈞主任電話雲,委員長擬再接見張自忠將軍,請你陪同於明早九時到四方城晉見。晉謁時適逢日機轟炸,委員長鎮靜如常,對張慰馳有加,詢問健康情形及所讀書籍,張答以閱讀郭沫若日記,委員長告以應閱讀有益心身的書籍,郭的日記不要閱讀。最後告以—俟你身體恢復,我決令你重回部隊,俾得再有機會報效國家,並可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態度誠懇溫和,儼如家人骨肉的親切。張將軍深受感動。由四方城回寓時,在車上淚流滿面對我說:「如果委員長令我回部隊,我一定誓死以報領袖,誓死以報國家。」

二十七年春,隨戰事的進展,中央擬將29軍擴編為77軍及59軍兩軍,59軍軍長一職,何部長應欽一再征我同意,令我擔任,我認為該軍幹部多系張將軍訓練的學兵營出身,張將軍對他們也知之甚深。為發揮作戰威力,59軍軍長,似應由張將軍出任為妥。不久中央任命張將軍為59軍軍長。返部之日,張將軍對部眾痛哭失聲地說:「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乃與大家共尋死所。」全體官兵泣不成聲,誓死效命。此時正值日寇板垣第5師團長率其全部附以飛機巨炮進窺魯南,圍擊我龐炳勛將軍於臨沂,其鋒甚銳。張將軍奉命馳援,本部一日夜馳進—百八十餘里,舉全力猛攻,鏖戰七晝夜。敵軍傷亡慘重,大潰北竄七十里,造成抗戰以來空前大勝利。我軍得移師南向,奠定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後,我大軍西移,張將軍率部於疲敝之餘,掩護大軍突圍,車馬惠界傷患,躬為殿後,而敵人不敢近逼。是年九月武漢會戰,將軍以孤軍守潢川,敵至迭予痛創,我主力得以從容部署,厥功甚偉。十月將軍任33集團軍總司令,此時國人無不以民族英雄目將軍,而將軍仍時時以未得良機殺敵效死,而引以為憾。

二十八年三月,鄂西鍾祥戰役,敵以三個師團進犯隨棗,勢極囂張,張將軍統率兩團健兒渡河截擊,大破敵于田家集,斃敵聯隊長二,傷旅團長一,斬獲無算,敵軍狼狽潰退,隨有鄂北之捷。

二十九年夏,敵以重兵再犯襄樊,張將軍以主力堅守襄河,親率輕兵一部渡河截擊,乃於五月七日夜臨出發前,貽書副總司令馮治安將軍:「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前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偏師既渡,屢與敵遇,連戰皆捷。北竄之敵,歸路切斷,陣勢動搖。五月十日敵主力聚於方家集,張將軍率部進擊。激戰連日,殲敵盈野。十六日敵援軍萬餘人突至,張將軍因陷重圍,自晨至晚,彈如雨下,左右請稍移指揮位置,不許,復往返衝殺十餘次。部眾已傷亡殆盡,將軍胸部已受敵機關槍傷六處,時距敵僅數百武,左右曳引之,瞋目叱之曰:「此吾成仁日也,有死無退。」既被重創六處,猶振臂高呼殺敵,會創發仆地,於彌留之際,顧部屬曰:「吾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領袖可告無愧,汝等當努力殺敵,勿負吾志。」言畢遂壯烈殉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宋徽宗初年的政爭:以蔡王府獄為中心
王充閭: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