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媽,我沒義務理解你好么!
誰的身邊沒有幾個「自來熟」?
第一次見面就問東問西,工作的生活的家人的個人的恨不得刨開祖墳順帶著打聽下你八代祖宗的。
第一次有機會坐一起吃飯就一副闊別已久的樣子,用剛吃過兩口的筷子給你熱情地夾菜,半杯啤酒下肚就跟你稱兄道妹掏心掏肺。
剛見過兩面,就熱心地教你怎樣防老公出軌怎樣不留痕迹地泡妹。
明明只是點贊之交,就敢大膽地邀你晚上出去唱K還要陪你一起回家陪你睡。
我只能在心裡狠狠地發著彈幕:丫的,真不拿自己當外人,我跟你很熟么?
你禮貌地跟她講謝謝,
她瞪圓了眼睛表示不解:人家只是想對你好嘛咱們是好朋友我說的都是心裡話都是為你好。
呵呵呵,我去你的「為我好」!
我的個人生活,你憑什麼干涉?
我們又不熟,我憑什麼接受你的熱情?
況且,過分熱情,只能顯得這份友善的廉價好伐啦。
我又不是你媽,憑什麼要無底限地理解你,
還要把這廉價的友善當寶貝供著?!
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距離把握的那麼恰到好處。
距離,往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
也許我們不能一下子就掌握好這個距離,
至少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
人家給你看手機上的照片就好好地看,不要手欠地往後翻;
到人家裡做客就乖乖坐著,主人沒允許就不要隨意去參觀;
跟人聊天就好好聊,人家沒有起頭,就不要隨便打聽個人生活婚姻狀況;
出去聚餐聚會時,人家沒有認可,就不要熱情地往人家身上貼;
不是特別熟的人,不要輕易開口叫人家幫忙;
對於幫不上的忙,及時拒絕並不是沒素養;
不惡意揣測別人,不主動冒犯別人。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定是建立在能夠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基礎上的,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友好的維持下去。
話說,燕寶和自己的小學生就是這樣,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吹捧(互相撩),保持一點距離,保留一點新鮮感,有迷之自信,還有迷之小幸福,各自忙碌又互相牽掛。
熱情過了頭,大家都尷尬。
有分寸的熱情,才像這春的暖~
TAG:行走留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