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春:書法有沒有原創?對當代書法「原創」的思考
書法有沒有原創?
——對當代書法「原創」的思考吳福春 文
本期責編:東方明
吳福春 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當代書法,走到了一個特定的時候,在日趨表現豐富的同時,我們要問一個尋常的但也是很實際的問題,這是個性的表現?傳統的表現?還是原創的表現?總有這樣的回答:在傳統中表現在我,或者說在厚實的傳統功底上表現個性。這種傳統的、流行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全面。用新的「原創」觀念,也不能說清楚。而對於「原創」也要做具體、深入的分析。
現在有這樣的詞:原創性。書法有沒有原創,原創與傳統是一個什麼關係?某媒體這樣報道一個書法展的作品:「探索性地保持原創性的作品,主體依然是傳統的書風。」這似乎是一個模式,一個腔調,屢屢碰到,也許根本無人注意。準確乎?媒體的語言是不準確的語言,只要它自己清楚了,能夠說得比較順暢就行。但放之學術,就要有其嚴謹性。
沈鵬先生在國家畫院沈鵬班上提出的「弘揚原創,尊重個性,書內書外,藝道並進」十六字教學方針,把「原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裡的「原創」與現代性觀念中的「原創」是有區別的,它更包含著一種個性的獨立的意義。
我們在思考,風格日趨變化,現代性的書法經常像一陣風刮過,二王書風基本一統天下,這期間「原創」是一個什麼樣子,怎麼看?
藝術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的語言形式和獨特的審美內涵。書法作為傳統藝術的精華,它的表現應該是怎樣的?那麼多傳統作為對照,那麼多的當代人的作品作為對照,怎樣辨別「原創」,書法有沒有「原創」,這是筆者的思考。
對照互聯網上對於「原創」有關的內容解釋,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分析,並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
書法有沒有「原創」從互聯網上看,對於「原創」是這樣解釋的:原創(英語:Original),指的是創作或發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複製、改編、剽竊、模仿、抄襲、二次創作,或系列性的衍生作品。
用現代的「原創」理念是不能夠理解書法的,書法不是原創,書法是一種悠遠的文化淵源,是傳統留下的「根」,不是原創,勝似原創。書法不是「全新」的作品,而是在一個傳統鏈條下的繼續創作。
創作或發明出全新的作品,書法不是、不能是「全新」,而死繼承。書法的歷史,基本是一個繼承的歷史,創新往往僅僅是走了一小步,有時候來講,能夠走出一小步,也就是一大步。從歷史上看,倪元璐有沒有原創?張瑞圖有沒有原創?何紹基有沒有原創?王鐸有沒有原創?到了現代,徐生翁是不是原創?陶博吾是不是原創?高二適是不是原創?沈鵬、歐陽中石是不是原創?總體上講,他們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甚至可以說鮮明的生命色彩,但是能不能叫「原創」,書法三千年從沒有「原創」的概念,現代人以他們理解的「原創」概念,是不是可以把「原創」安放在所有已經成名的書法家身上?
「不是由複製、改編、剽竊、模仿、抄襲、二次創作,或系列性的衍生作品。」書法存在著複製,但不是完全的複製。書法創作對於傳統的臨摹,也是一種創造,一種更為深入的體悟。書法的很多臨摹,是複製,但是勞動性的,具有個人的身心體驗,沒有大量的臨摹,不會有創作。書法創作,不存在「原創」,它是一種表達,其間有個人精神因素,有個人的性情,至於是不是「原創」,值得商榷!
書法的個人創作與「原創」書法不能說是「原創」,但可以和當代的「原創」觀念有交集。筆者專門將網上的原創的觀念錄下,以做對比。
原創是對既定參照物的懷疑與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經典界面之後呈現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氣息,是在展現某種被忽視的體驗,並預設著新的可能性;原創是可經過、可停留、可發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經典的原型,具有集體共識的社會價值。
「原創」本身就是一個混沌的觀念,文學作品有原創,因為生活世界的不同,其間的生命體驗也不同。付諸於具象的有原創,但藝術世界是不同的,書法是藝術世界的特殊,它更是傳統的延續。書法是在原有的語言體系,在已經積累的「法度」中繼續性的延展。是在展現某種被忽視的體驗,並預設著新的可能性。這個在書法的創作中確實存在,倪元璐、張瑞圖、何紹基、王鐸都展現了書法發展路徑上的「可能性」,並以此鞏固成為了一種個性書風,也將古今之中「被忽視的體驗」給呈示了出來。但這還不能夠算作「原創」,書法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任何對於在風格上個性的推展,都是在豐富著這個體系,但並不是推倒重來,而是長久的積澱,從積澱之中,走出個性化的路子,還要和傳統意氣相連,還要合乎作字的法度套路。
「原創」的概念不能應用於書法,可以應用於其它的藝術門類。書法有其特殊的規律性。如果追尋書法的「原創」,就要追尋漢文字的起源。龔自珍《已亥雜詩》中有云:「古人制字鬼夜泣,今人識字百憂集。我不畏鬼復不憂,靈文夜補秋風碧。」「古人制字」是「原創」,「今人識字」就不能說是「原創」,但「今人識字百憂集」,今人有了今人的感情,有了今人的表達,在傳統的框架下,展示個人精神的色彩。
當代語言的模糊性,有了「原創」的這種理念。但「原創」不是一個筐,什麼東西都能裝。當代信息的密集度,無法計算,只有書法,在筆墨之間緩慢瀟洒的書寫之中,保持了古人的精神傳統。這裡沒有「原創」,有的是創作,有的是發揮,我們在書法上只能感謝祖先,他們用這麼軟軟的筆,寫出了一個多麼豐富的精神世界!
原創不是對既定狀態的完善與提升,也不是對已有的存在的另類註解;註解可以發展原創,但不產生原創。原創也不是形式的突圍表演,不是先鋒理念的誇張與變異;反叛的行為具有對既定秩序與價值的否定,但不指向原創。
這一段話非常有意思,對於書法來講,完全可以反其道而用之,即書法的創作是對既定(傳統)狀態的完善與提升,也是對已有(傳統)的存在的另類註解。這種對書法的表達應該是比較到位的,而不是「原創」的所謂「不」。傳統的體系在不斷完善,這種完善是靠著多少代人的努力得來的,沒有「原創」,只是在以文化的傳承,演繹著書法發展的歷史。
註解可以發展原創,但不產生原創。這句話從字面意義講,是對的。在這裡應該吧「註解」理解為「繼續創作「,書法的「繼續創作」可以把傳統經典繼續地擴展,延伸。當代的「國展」和各類書體形制的書法展,都是把傳統經典進行了再創造,都是經典的延伸,具體能夠有多少的「原創」還真說不清楚。經典需要一種實踐的「註解」,「註解」需要更多的有心的有見解的詮釋者,「詮釋者的任務就在於將作品中那些不可測度和揣摩的涵義豐富性展示出來,因而讓作品無法解釋的意義的感受性擴展作品本身和讓作品本身富有生命力「(伽達默爾《詮釋學的實施》,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106頁)。
書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形式上的變化與發展,是在形式上的「突圍」,但它又不是人為的,而是自然地形成,是一個書寫者多年的積累沉澱而成。在理論上必須澄清,書法甚至不需要新名詞、新慨念,「誇張」「變異」有些就是書寫帶來的變化,前人的書寫經驗總結之後,傳給後人,後人接過來,再把先的經驗整理。經驗對於書法有疊層,經典被不斷地重新解讀,重新納入書寫之中、變化、豐富、再變化,再豐富,直至無窮。
伽達默爾說:「『文本』(Text)這個詞就其原義而言是紡織上的一個表述,它由眾多單一的紡線連接而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詮釋學的實施》,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319頁)「文本」可以類比於書法,每一個人的創作,都是在豐富著這個大的體系,而不是標新立異地有什麼「原創」。每一個個體的書法家都是這個大系統的「紡線」,只是位置的不同,但它是一個整體。放之於這個書法的發展,是一個整體的事業的發展,它是傳統文化借著書法這門藝術的復興,並逐漸地深入人心。
原創,不反對傳統;原創以傳統為參照物而承傳並更新著傳統;原創具有唯我性,但不具有排他性。這大概是在原創的觀念里對書法的一種最好的表述。書法從來都是不反對傳統,並且以傳統為參照物而承傳並更新著傳統,傳統在發展,在更新,傳統的面目也在走向多元,傳統作為創作的最好的參照物正在走向豐富,走向新穎!但是傳統又太厚了!它本身就具有無窮的魅力,讓後來者在它面前裹足不前,深陷其中。
原創,是傳統的挑戰者,原創質疑傳統,並懸置傳統;原創的目標是製造新的傳統。
這是互聯網「360百科」緊接著前面說的一句話,傳統可以被質疑,但傳統怎麼會被懸置,懸置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揚棄。原創的目標是製造新的傳統,關鍵的問題時,作為傳統的書法如何能夠製造新的傳統。「原創」就能解決?實踐表明,書法上任何的所謂創新,如果沒有傳統作為其厚實的基礎,所謂的創新和新的傳統,都將是短命的,一瞬而逝的。書法作為文化,它是傍依著文化才能稱其為藝術,它是傍依著漢文化完成並依然在發展著的一門古老的藝術。不管現代思潮多麼的華麗斑斕,書法就是書法,除了寫字的實用功能外,它很內涵地表達著中國人對文化的感情。
沈鵬先生「弘揚原創」的理念與當代人的「原創」有很大的區別,「弘揚原創」從某種程度上市和「尊崇個性」相聯繫的,在這裡,「原創」的理念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不是特定意義中的「原創」。在今後的書法理論的構建中,也應該慎用「原創」這個理念,書法具備這自身的規律性,應該有書法本體的準確表達,而不能去隨意地借用其他的概念來攪和書法,不能用西方的現在性概念,也不能用美術的一些用語來套用書法。還書法一個自身的清凈之地、清凈之身是本文最根本的宗旨。
此文發表於2014年12月3日《書法導報》第十一版
TAG:中國書畫微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