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無聊的發問

一篇無聊的發問

那麼活著的元意義究竟是什麼?

是否,活著的意義真的只在於活著?

曾經,如何儘可能地活出最好的人生這個問題,是哲學的核心追問,一直縈繞在亞里斯提卜、伊壁鳩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最緊要的位置。在此後的世紀中,從人文主義者到自然神論者再到存在主義者,這個問題又是一大批哲學家眼中最根本的疑問

可在近代的西方哲學中 ,如何生活這個問題卻幾乎退居到了認識論(我們如何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以及邏輯學(什麼是理性和理性討論的必要原則)的那些問題之後。哲學研究者的看法是,如何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不是任何有自尊的現代哲學家應該思考的問題。

聯想到之前和朋友討論對制度和國家的看法時候談到的,(朋友是一位非常標準的理工男), 在他所認知的體系里,一切問題或者相信,都靠邏輯上的推算和證偽(可能我這裡的描述有些主觀)譬如對於閱歷的看法。他的看法,顯然經過長期的社會訓練和經驗累積,年長的人做出判斷時更具理性(或許真理很難捕捉 但通過更多的樣本分析,能總結出更近似真理的規律,做出下一步判斷)。而我的思維方式則更傾向於相信,首先不論我們信仰自由,信仰博愛,信仰人性,信仰體制,信仰國家,信仰權力和槍杆子。我總認為經驗的重複和累加並不能帶來智慧的增長,一個人的價值觀大多情況下在二十齣頭的年紀就成型了,之後的生命無非是對框架的豐富和不斷發現。如果說閱歷能使人更具理性,那麼我在想,我們所觸及到的樣本,經驗,書籍比蘇格拉底時代是不是豐富太多了,那我們的理性是否就高於或者有增長,較之於蘇格拉底?

另外 人最真實的部分到底什麼?不應該是情感嗎?但情感似乎又是最無法證真或者證偽的事

在這兩個問題上 我無法得到說服

其實在很多問題上 答案是沒有對錯之分的 好比自由和生命哪個更重要?不同的選擇僅僅代表不同的立場 但可以確信的是,任何一種立場不就代表一種相信嗎?那麼選擇邏輯上的證真,是不是同樣屬於一種相信主義。

這篇寫的實在是太垃圾了 夜深了 明天滿課

隨便發了

在一雙鐐銬面前 我們是真的沉默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蛇與反骨 的精彩文章:

TAG:蛇與反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