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茶性如人性,或繁或簡

茶性如人性,或繁或簡

禮節是世俗所為的,真性是秉受於自然,自然是不可以改變的。所以聖人效法自然,珍貴本真,不拘於世俗。

其實,即使是常人,但凡能回歸自然的本真,尊重人心的本然,在理性的禮法約束下,仍能讓感性或如靜水流深,或如細水長流,綿延於我們的生命之中;同時,讓我們離歡樂、幸福更近一點。

在唐人煎茶講究一個煮活水、加調味、回沖水等一套繁複的程序,茶具喜用越州窯的青瓷碗,泛著淡淡的青,如玉似冰。

綠茶倒進去,與淡青色的釉彩相輝映,相得益彰。那淺淺的綠色,讓人恍然如歸草木山林之中。

宋人泡茶時,則要在小石磨里將茶葉碾成細末,再用沸水在碗里沖,衝起來後用竹製的茶筅點茶,讓茶末和水生出泡沫,打出湯花來。

點點湯花,如同人生綻放在平凡瞬間的細碎花朵。他們更喜歡用厚實的黑瓷碗,黑白相映,是非分明講究的是文人情趣。

唐宋之人的感性浪漫,唯以喝茶,便可一窺全豹。而到明清,煮茶則是將散茶葉放在碗里直接泡開,既無唐人煎茶的程序,又沒有宋人點茶的湯花。

所以,日本美術活動家岡倉天心不無遺憾地說,茶很寫實地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回到理性之中了。

其實,喝茶不就是人們的心靈狀態、生活態度的外化么?自然本真也好、人文意趣也罷,甚至只是回到最初的解渴實用,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相互制衡。

人的感性是先天的,理性是後天的。一顆感性的心靈必須要有理性的約制,才能在社會坐標上建立起自己的準則。

但是一個有理性規範的人,只有他具備豐富、敏銳、感性的心靈,在生命過程里,他才會快樂。

細細體會這一盞淺茶中,一路積累的厚重智慧。

我們需要一種清明的理性,這種理性是在嘈雜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種力量。

同時,我們也需要一種歡欣的感性,這種感性之心可以使我們觸目生春,所及之處充滿蓬勃生機。喝出一團真氣,歸於草木之間,這盞茶就是自在歡喜。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哦!學會分享,自己會學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順境逆境皆人生,臨喜臨怒要心平
《太上感應篇》176:晦臘歌舞,朔旦號怒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