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幫助孩子學習,要幫到點子上。你做對了嗎?

幫助孩子學習,要幫到點子上。你做對了嗎?

GIF

關於孩子「學習」的話題,是每個家長永遠繞不開的。

就像一個醫生,病人捂著肚子來到你這裡,是先解決止疼的問題,還是給他講解保健預防的重要作用?

不解決孩子學習的問題,其他問題他也聽不進去。

我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工作中,經過大量的實踐和琢磨,總結了一點關於孩子學習問題快速止疼的辦法。

-01-

學習到底是誰的事兒?

學習真的那麼重要嗎?

首先,對孩子的學習,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1、學習,對一個孩子來說,真的真的非常重要。

否則,一個孩子十幾年的時間泡在學校里,你說學習不重要?扯淡。再者,學習是孩子成長中最基礎的部分,沒有學習,何來成長?

況且,學習成績和學習本身一樣重要,沒有成績,你學的是什麼習?只是成績需要辯證地去看,需要跟孩子的個體差異結合去看待。

現在有種觀點,「成長比學習重要」。說這個話的人,要麼就是糊塗,誤解了成長和學習的概念,把學習和成長割裂開、對立起來;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炒作,達到某種目的(商業營銷);要麼純粹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枉顧社會實際。

學習本身就是成長,學習和成長,不是誰更重要的問題,而是同樣重要的問題,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回事兒。

2、學習主要是學校的事兒,是孩子自己的事兒。

家長不要搶學校的活兒,更不要搶孩子的活兒,別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現在由於國家、民間對家庭教育的推廣,加上新媒體時代對家庭教育傳播的巨大推動,高考中考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的唯一、極端重要性(特別是高考的普惠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對重視教育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和可能性。所以,當前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因為家長重視了,有閑有錢了,有能力了(多少有點文化),所以就開始搶活兒幹了。

搶著管孩子的學習:監督作業、負責家校外聯工作、考察輔導班、監督插手干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等等。

老師呢,索性把作業直接布置給家長,把作業的檢查批改的權利下放給家長,作業你們要簽字。你們不是愛管嗎?你們自己去管吧!你不簽字?不檢查?檢查不出錯誤來?家長不重視,不聽招呼?好,我給你發到群里,叫你不管!

甚至有的老師跟家長說:「你們管不管?你們要是放棄這個孩子,我們老師也不管了啊!」

啪啪打臉,這不是嗆火嗎?

假如再遇到那些沒有學過家庭教育,又對孩子的學習著急上火的家長,他回家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在老師那裡受到的委屈啪啪轉移到孩子身上。

所以,家長和學校的責任不清,導致孩子在家裡多受多少委屈啊!

-02-

家長該不該管孩子學習的事兒呢?

該!必須滴!

問題是怎麼管?管些啥?

這個事,說多了是個系統工程,太麻煩,也不好操作,很難實現。今天只是針對大部分家庭的實際水平,提幾點容易操作和實現的想法。

家長要管孩子的學習,首先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個合理的心理預期。

有了這個心理預期,就等於有了固定的參照物。

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的學習焦慮上火,主要原因就是一開始就沒有參照物,怎麼學都可以,當孩子開始考試了,出成績了,有的甚至等到上了高年級,就開始跟別的同學比較了,胡亂對比,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跟全班孩子的優點比,越比越看不到希望,火苗蹭蹭地上竄。

制定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儘管不一定科學,但在家庭教育的實際工作中意義重大。

怎麼制定這個心理預期呢?

首先考量孩子的遺傳因素。

當然遺傳的過程會有變異,講清楚這個科學的問題很複雜。我們可以大致參照一下:

家長們當初上學的時候,你努力學習的話,你認為你應該考班級什麼名次?這個名次可以作為你孩子的參照,在你的名次基礎上,考慮到遺傳過程中進步因素、孩子學習的環境因素、自我動力等因素,孩子的名次+3或者-8,都在合理的名次之內。

女孩可以取爸爸媽媽的平均數值,男孩的話,媽媽的權重70%,爸爸的權重30%。(哈哈,不科學,無奈之舉。)

計算出孩子應該有的學習名次。控制在+3或者-8的範圍之內就可以了。

以上適合劃片入學。

通過考試入學的,優中選優,重點中學等,可以在原來名次基礎上打7折。比如,原先第一名,新入學以後,你的合理名次在第7名左右。原先第五名的,就在35名左右。

這個名次的演算法,是在無奈基礎上的無奈之舉。現在有很多測試,也許很科學,但費用高,不好操作。

我這個簡單,口算就能完成。

不管是否科學,至少給到家長一個參照物,從此不再盲目攀比,不再被各種營銷口號忽悠,不再焦慮不安,能夠穩住心神,聽大力老師講課,能夠全面系統地學習家庭教育了。

當然,這個合理的心理預期,還要綜合考慮一下幾個要素:

首先,年齡、身體、大腦發育程度的差異。

尤其是孩子小時候,1-3年級,差幾個月差別就很大。儘管在同一個班級,但有的孩子可能差10幾個月。

年齡差異,就有可能導致身體發育特別是大腦發育程度不一樣,同樣的問題,有的孩子大腦發育了,一講就明白;有的孩子大腦還沒發育,怎麼講也繞不過彎來。

還有的孩子身體發育好,精力充沛;有的孩子體弱多病,承擔學習任務相對吃力。

其次,先天特質和後天環境造成的差異。

有的孩子天性活潑,愛問問題,愛舉手;有的孩子天性安靜,不愛問老師,不稀得舉手。有的一有集體活動就興奮,有的就很淡然。有的愛跟陌生人打招呼,有的就有選擇地打招呼。

我們家長和老師,往往把孩子在這些個體差異誤讀為孩子有問題:「笨、不愛動腦子、愛做小動作、不專心、沒有教養、不講道德、不關心集體、上課不積極、不愛學習、就知道玩」等等。

導致孩子找不到自我,甚至嚴重喪失自信心,破罐子破摔。

再次,生源質量的差異。

重點學校、重點班、省重點和鄉鎮學校、考試選拔入學和劃片入學等,教育資源豐富和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學校等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所以,這個合理的期望值,不一定是一個定數,而應該是一個可以上下浮動的變數。向下浮動多少,什麼時候達到預警線,需要家長自己給出一個心理界限。

-03-

搞定師生關係,基本上搞定了孩子的學習。

孩子的學習,起主導作用的是老師,尤其是低年級階段的孩子,老師的影響巨大。

孩子今後是否對學習感興趣,會不會厭學,會不會偏科,很大程度上是老師決定的,或者說是師生關係決定的。

搞定師生關係,不是給老師套套近乎、拉拉關係,甚至送禮請客。

這麼認為的家長,實際是懶政思維在作怪,認為跟老師關係好,老師就會偏向自己的孩子,指望著遇到一個好老師、指望著老師出一招從此就能教好孩子,而不想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己多出力。

正常的師生關係,應該是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不能偏向。

帶有偏向的教育,能教出正常的孩子嗎?

搞定師生關係的原則,就是讓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喜歡這個班級、學校(真正當成小主人,有歸屬感)。

愛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崇拜這個老師,就一定能好好地給這個老師學習,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即使老師批評也很愉快地接受,甚至老師的委屈也能忍受(趙家的狗多看我兩眼也很高興)。

反之,就會不給他學習,不給他做作業,不聽他的課,不給他好好考試,甚至聯合起來對抗老師,學習一定搞不好。偏科的主要原因也在這裡。

聽聽家長是怎麼有意無意地樹立老師和學校「光輝形象」的?

「這是個什麼破學校啊?要不是你爸爸無能,咱們說什麼也不在這個學校讀書!」

「就他們那個班主任?無德無能,我就不明白,學校領導眼瞎了嗎?怎麼還讓這樣的老師在學校上課,要是我當校長,早就開除他了。」

「咱們孩子這回倒霉了,怎麼分這個班裡啊?數學老師不行,語文老師不行,英語老師不行,就一個好點的,還是個副科老師!教務主任這麼偏心眼啊!」

「你們老師怎麼留這麼多作業啊?自己不好好教學,逼著孩子做作業,逼著家長管學習!老師的工資就不該發!」

「你們老師出的這是什麼破題啊?一點水平也沒有,這樣的題還好意思拿出來讓學生考?就這水平還當老師?」

孩子在這些有意無意的話語的引導下,會喜歡這個老師?會願意給他學?

「老師就是老師,老師錯了也是對的!」

「老師怎麼沒批評別人啊?就是你的事,人家老師還會看錯?」

「老師說什麼你都得聽著,以後別在我面前說老師的不是,少給自己找借口。」

看起來是維護老師的權威,實際是在種植仇恨的種子啊。

搞定師生關係家長最需要做好的兩件事:

1、搜集一切對老師有力的證據,最好變成故事,「隔牆有耳」的方式,傳達給孩子。

2、當師生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教會孩子「換位思考」,角色互換,設身處地:「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麼處理?」

也就是正面樹立老師的形象,讓孩子喜歡老師,還要做到不留痕迹。

-04-

種下夢想的種子

孩子的學習動力,說起來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夢想是超越一切的力量源泉。

為什麼「老虎凳、辣椒水」摧毀不了堅強的革命意志?為什麼「美人計」誘惑不了堅定的革命決心?那是因為有信仰,有夢想。

所以,家長要根本上解決孩子學習動力的問題,尤其是高年級的孩子,一旦有了夢想,就可以克服厭學情緒、就可以戰勝學習困難、抵制手機等誘惑,應了那句廣告語「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夢想從哪裡來?

從一個靈魂到另一個靈魂的引領中來。

假如你的靈魂引領不來,那讓別人引領啊!

古今中外歷史人物、英雄人物。所以,小讀歷史故事,大讀歷史書籍,從豐富浩瀚的歷史中、現實中,從大量的人物(包括孩子身邊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偶像,並努力成為那個樣子:「我要成為那樣的人。」

一旦一個孩子確定:我要成為那樣的人,夢想的種子就種下了。

當然,孩子越小,這個種子越不確定,一定會變的:今天要成為亞里士多德,明天有可能是王安石,後天說不定就是蔡元培;今天成為解放軍,明天要成為科學家,後天要當老師……

都不要緊,只要他有個夢想,我們就小心呵護、培植、引領,耐心等待確定下來的那一天。

這個時候,家長最不能做的就是打擊它、諷刺挖苦嘲笑它,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因為,孩子小時候,基本是靠外人的評價來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體系。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最重要、最親近的兩類人:家長、老師。

所以,家長和老師對待孩子夢想的態度,基本就決定了一個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

-05-

學習方法很重要

在學習動力和學習情緒基本確定之後,學習方法就成了決定性的因素了。

可是,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很難有一個普遍適用的辦法,一招打遍天下。所以,要多學習、借鑒,找到和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

但是,學習也有普遍規律可循。可以按照學習的規律,制定自己的方法。

什麼規律呢?家長怎麼幫助到孩子呢?

學習的核心環節,就是記憶。記住了,就叫學會了。

只是聽懂了,會做了,但沒記住,時間一長,忘了,沒有成為終身記憶,那就是沒學會。

記憶靠什麼?大腦,大腦有個遺忘規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簡單點說,這個遺忘規律就是短時間內重複記憶多次,就容易變成終身記憶。我叫它「熟人法則」,見得多了,接觸次數多了,就成熟人了。熟人,一輩子忘不了,那就是終身記憶了。

一、圍繞課堂學習,作為家長,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至少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做好。

1、預習(陌生人第一次見面),簡單了解,也有助於接下來的課堂學習。

2、聽課(第二次見面,深度接觸)。學會聽課、筆記。

3、課後回顧,黃金60秒(第三次見面,進一步加深印象)。記憶效果非常好。

4、課後作業(第四次見面,深入了解)。重視作業,不求數量(罰10遍),重在再見一次面。

5、還有以後的複習、考試等,多次見面,成為熟人。

二、幫助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考試,尤其是高考,一方面考察基礎知識(約70%,525分,主要是課堂學習),一方面考察綜合能力(約30%,225分)。

綜合能力從哪裡來?從社會實踐來,對於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恐怕主要從間接經驗中來。獲得間接經驗最快、最省勁、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大量閱讀。

1、大量閱讀,可以讓孩子在課堂上經常遇到熟人,學習起來會輕鬆。

2、大量閱讀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思維能力,直接幫助作文得高分,提高閱讀理解得分。

3、大量閱讀有助於各科的學習,讀懂題目,特別是那些難理解的題目,越容易得高分。

所以,要成為學霸,得高分,沒有大量閱讀,幾乎不可能。

三、幫助孩子用好「口袋本」,日積月累,提升成績。

這個辦法,在實際指導工作中很管用,尤其是學習成績暫時落後,但又很渴望學好的孩子。

「口袋本」就是個雜貨鋪,各科學習中重點問題,都集中在這裡。一個定理公式、一個概念要點、幾個單詞等等。

不在多,而在每天學一點兒,記住一點兒,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把這些記到一個小本本上,天天裝到口袋裡,隨時拿出來看一眼。

這個好處是不難學,沒有壓力,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

但需要注意,實際工作中,有的孩子只是建立了口袋本,每天也記一些要點,但沒按照「熟人法則」學習,沒有變成終身記憶。效果不理想。

「口袋本」的關鍵在於經常拿出來看,一天看好幾遍,過幾天再拿出來看看,成為熟人,變成終身記憶。

另外,對那些大篇幅的需要背誦的文科學科,也可以好好利用口袋本。

在通讀幾遍,理解的基礎上,挑出部分關鍵字,變成一首打油詩、順口溜,記到口袋本上。把幾百字的問答題變成十幾個字的順口溜,關鍵是自己編的,就很容易記住了。

*作者:大力老師,微信公眾號《爸媽必讀》創始人,山東師範大學家庭教育指導師。長期致力於家庭教育的在線傳播,被廣大家長譽為「最接地氣的家庭教育實戰專家」。

◎本文編輯?予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必讀 的精彩文章:

忍不住吼孩子,是種病!用這幾招,才能教出好孩子!

TAG:爸媽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