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打仗用的都是什麼兵器?
我國古代的兵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從最初的石兵器,到夏代的青銅兵器、戰國末期的鐵兵器,再到北宋的火器,其發展進程是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的。
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的火攻戰術,促使古代煉丹家們發明的火藥很快應用于軍事,並發展成為北宋的火器。南宋的火槍發展為元代的銅火銃,銅火銃又很快發展為明初的大鐵炮,使我國古代兵器形成鮮明獨特的風格。
我國古代兵器的成就,對世界兵器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火藥和火器的發明,促使世界軍事技術發生了一次革命,為近代槍、炮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夏商周時期青銅兵器
夏代是我國青銅時代的開始,但這一時期青銅兵器的數量不多,主要仍使用石、骨、木製等原始的兵器。
商周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人們對兵器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保護自身,還用青銅製造了各種防護裝備。
這一時期青銅兵器的出現,不僅是我國古代軍事技術上的重要成就,也反映了我國古代青銅冶煉業的輝煌。
兵器的水平是與生產技術,尤其是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的。大量的考古材料說明,在我國的夏王朝統轄的黃河流域,農業生產工具在製作上比以前有了較大改進,出現了石鐮、蚌鋤、蚌鐮等。
先進生產工具的廣泛使用,不僅使農業生產有了很大進步,同時促進了其他行業的形成。在這之中,夏代的青銅冶煉和青銅器的製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使得當時的兵器也有了新的發展。
從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情況看,夏代的兵器的種類,除原始社會末期就已出現的刀、匕首、矛頭、錐、戈、鏃、斧、鏟、棒等型制外,還出現了護身的甲和用於作戰的兵車。其中箭頭的數量明顯增多,質料和製作技術有了新的發展。
夏代的箭鏃不僅有石質、骨質和蚌殼質的,而且還有銅質的。在製作上也極精到,有的鏃身斷面呈三角形,脊和兩翼刻有血漕,銅鏃和製作精良的骨、蚌鏃使得弓箭的威力大大提高。
弓箭殺傷力的增強,必然促進防護具的產生和發展。這就是甲的出現。相傳甲是夏代第七位夏後杼發明的,主要用於防護前胸後背和手臂。
杼是夏王姒少康的兒子,他在協助父親攻滅東夷首領后羿、寒浞勢力時,由於東夷人擅長射箭,弓箭十分厲害,杼的軍隊被善於射箭的東夷人用弓箭抵擋,遭受損失,無法前進。
退回國都後,杼發明用獸皮製作的甲,兵士穿上後,不畏弓箭,能格擋敵人的刀砍箭射,戰鬥力大大增強,東夷人弓箭優勢不復存在。身穿鎧甲的夏人終於滅絕了東夷。
車作為一種作戰用具,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夏代車已被用於作戰。兵車作為一種新的武器裝備,使兵制和作戰技術發生了新的變化,即出現了新的兵種車兵,以及因兵車作戰的特殊性而產生的車兵戰術。
商周時期,軍隊與戰爭規模擴大,對兵器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避免遭到更大殺傷,還開始用青銅製造各種防護裝備。與此同時,商周青銅冶鑄技術的發明和發展,也為製造青銅兵器和青銅防護裝備創造了條件。
商周時期的兵器,按用途可分為遠射兵器、格鬥兵器、護體兵器3類。年代最早的青銅兵器出土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早商遺物,有遠射兵器中的箭鏃和格鬥兵器的戈等。後隨實戰需要,又產生出不同的進攻性兵器。
商周時期兵器的種類大體有鏃、戈、矛、戟、殳、鉞、劍等。
鏃為遠射兵器。商周時已使用了複合弓,並在矢上安裝銅鏃。商代的銅鏃以扁平的凸脊雙翼鏃為基本形態兩翼側刃前聚成鋒向後形成倒刺。
戈是商周時的主要格鬥兵器,在有鋒刃的「援」後接安的「內」,就是柄,垂直裝,用於橫擊、鉤殺和啄擊。商代的戈有曲內、銎內、直內等式。西周末到春秋時,戈製作工藝上有所改進。商周戈的長短,與使用的不同有關,一般說來,戰車上用的戈較長,步戰用的戈較短。
矛是格鬥用的長柄刺兵器。商代銅矛一般有中脊,向左右擴展,成帶側刃的扁體矛葉,然後前聚成鋒,矛直通中脊,有的葉下側設穿有的左右兩側設環以縛扎固矜。
戟是戈和矛相結合而創製的格鬥兵器。以戈為體、矛為刺,兼有橫擊鉤啄和扎刺的性能。最早嘗試將矛和戈用聯裝成一件兵器的例子,見於河北藁城台西的商墓中。
殳出現在春秋晚期,是一種棒狀格鬥兵器。在南方江淮流域的楚、蔡等國,在3米多長的八棱形積竹柄頂端,裝有一個青銅殳頭,殳頭刃部一般呈三棱矛狀、鋒利異常,可以刺殺,也可以砸擊。殳主要用於車戰,在兩軍車馬交錯衝撞時使其分開,故有棱而無刃。
鉞是用於劈砍的格鬥兵器。為弧曲闊刃、兩角上翹的斧形。商周時期多作為統帥權威的象徵,如殷墟的婦好墓中出土兩件銅鉞,一件刃寬達0.37米,重達8500克;另一件刃寬0.38米,重9000克。器身均鑄有「婦好」銘文,應是權威的象徵。
劍以前刺為主,也可用側刃劈砍的衛體和格鬥兵器。西周時的銅劍很短,不過二三十厘米,僅能充護體兵器之用。東周時期的銅劍有較大發展。它們製作精良,長度超過0.5米,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側出刃,刃作兩度弧曲狀,頂端收聚成尖鋒。最著名的是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是東周名劍中的精品。
商周青銅兵器除上述幾種外,還有用於防護的銅胄,用於鼓舞陣勢的銅饒等。它們同樣製作工藝精湛,並在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時期絢爛奪目的青銅兵器,不僅是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成就,也昭示著商周青銅冶鑄業的輝煌,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物質見證。
歐冶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人,是我國古代鑄劍的鼻祖。
他曾為越王勾踐鑄五劍,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這一系列赫赫青銅名劍,冠絕華夏,在當時稱雄稱霸的實戰中顯示了無窮威力與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劍在春秋以後的戰爭中,逐漸從作為實戰的短兵器過渡為軍官的一種佩飾,劍的鑄造也從注重其實戰功能轉變為注重其外觀造型。歐冶子鑄就的系列「越王劍」,成了我國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短兵器製造的傑出代表。
TAG:中能徵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