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羽人靴型銅鉞看駱越先民文化內涵

從羽人靴型銅鉞看駱越先民文化內涵

兩廣地區作為駱越文化的發源地,因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春秋時期所制的這件的靴型羽人銅鉞,便是反映了駱越文化的權力象徵的典型器物。

該越人羽人靴型銅鉞高10cm刃長10cm, 保存非常完好,時隔兩千餘年依然鋒利無比,沒有一般上古青銅器的銹斑。紋飾精美清晰,極具廣西民族特色。據信該越人羽人靴型銅鉞出自桂林平樂銀山嶺古國墓群。

197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在廣西平樂銀山嶺發掘古代墓葬165座。發掘報告推斷其中戰國墓110座、漢墓45座、晉墓1座,因無隨葬器物發現時代不明者9座。

出土了包括銅、鐵、陶、玉石等不 同質料的文物 一千零 四十 四 件為歷年來廣西 戰國 時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穫。這批墓葬及眾多遺物因反映出獨特的考古學文化面貌, 多年來 一直為史學界和考古學界所矚目。

(圖: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197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樂縣銀山嶺出土戰國百越兵器長8.5厘米,刃寬13.7厘米)

(圖:人物紋靴形銅鉞 197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樂縣銀山嶺出土,一級文物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林蔚文先生在《試論靴形銅械的來源和用途》一文中曾歸納了靴形青銅鉞的五種類型。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青銅鉞屬於2(廣寧銅鼓崗型)而此件青銅鉞則為3(湖南衡山型)H l型,刃的一端變為方形,使整個器型真象一隻靴子,故亦稱為「方踵形」。

有學者甚至認為,越族的得名與他們首先發明和使用了「戉」(鉞)這種工具有關。與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屬同一時期。

同一墓群出土不同器型青銅鉞,反映戰國時期,廣西處在楚、滇、越之間,地理位置使它接受這幾種文化的影響極為方便,造成壯族古代文化雜揉了周圍各種地方文化特色而產生了自己的青銅文化。

該靴形青銅鉞紋飾以菱形雷紋環邊。

內刻狩獵圖

環部為羽人乘龍舟圖樣

從乘船三人頭冠看,象徵三種不同身份。2 3號人物頭冠裝飾與以往發現的駱越羽人頭冠不同。1號人物與寧明花山岩畫人物相仿。壯族先民氏族部落,具備一般氏族部落特徵,有酋長及臨時軍事首領,如西甌君及繼其後的榮駿,寨老及其遺風。《交州外域記》載:「交隊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錐田,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錐民。設錐王、 雛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錐將,錐將銅 印青緩。」廣西左右江流域寧明岩壁畫考察與研究中。中間一般特大人物,其周圍組成小人均面對首領,反映該時期,氏族社會中等級關係已經形成。在靴型銅鉞中,因受器型尺寸所限,無法以數量法及環繞構圖方式表達等級差異,轉而以頭冠差異,與大小臉部區分方式。以此說明三者身份差異。由此可推,該圖形象徵含義為全體部落。同一器型中表現原始氏族等級差異的紋樣器型,在已發現的靴型銅鉞中,較為罕見。

由此推斷或為表現部落頭領們乘舟船帥部遷徙場景。 古越人善舟船百越居住區內域河流縱橫,湖泊遍布。多水的地理環境雖為百越民族提供了豐富的水產資源,但卻同時又給交通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感嘆道:西則迫江,東則薄海,水屬蒼天,下不知所止。交錯相過,波濤浚流,沈而復起,因復相還。但是百越並沒有為滔滔之水所屈服,而是憑藉其聰明的智慧和堅強的毅力鍛就了習於水斗,便於用舟的特性。淮南子齊俗訓雲:越人便於舟,至於越人是如何善於操舟的,越絕書對此有精練的描述:越人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百越嫻熟的駕船技巧由此可窺見一斑。

祭祀場景。從各地出土的有關器物看,一些靴形鉞製造精美,上面往往裝飾羽人舞蹈、羽人划船以及蛇形等圖案,這些圖案在中國南方先秦至秦漢時期的青銅鼓上也有所反映。蔣廷瑜先生在《銅鼓藝術研究》一書中,認為這類圖案和古代越人進行的水上祭祀有關。因此,類似圖案表現在靴形青銅鉞上,似乎也顯示出這類器物有祭祀用的可能。這把靴型鉞是典型的柳江駱越文化器物。鉞在古代是用於砍殺的長柄兵器或刑具,也是貴族的權利象徵。

實際上,越人的青銅鉞只是廣西、雲南地區的西甌、駱越和滇越人的青銅鉞,浙江、湖南等地發現的青銅鉞是嶺南越文化向北傳播的結果。這些越式青銅鉞最早出現在春秋後期,最晚的一直延續到西漢時期,其傳播範圍一直擴展到東南亞地區。透過其器型與紋飾,我們能看到駱越先民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更有利於後人進步審視與解讀其所處社會歷史,還原其本來面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榕林 的精彩文章:

TAG:周榕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