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鰲嘉賓共話金融風險「黑天鵝」與「灰犀牛」

博鰲嘉賓共話金融風險「黑天鵝」與「灰犀牛」

「黑天鵝」是指沒有預料到的突發事件或問題,這類事件難以想像和預測,一旦發生影響極大;「灰犀牛」指的是那些發生概率極大、衝擊力極強卻被忽視的風險,因為這些風險平時大家都能看得見、習以為常,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

全球經濟轉暖,對金融業的改革並非好事。好看的經濟數據和樂觀的市場情緒,會掩蓋已暴露的金融痼疾、淡化改革的迫切與必要性。冷觀察君帶你走進博鰲亞洲論壇現場,看看當前金融行業中有哪些「黑天鵝」和「灰犀牛」。

當前中國可能面臨哪些金融風險?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說,中國金融界有一個說法,每逢到「8」的時候國際市場比較動蕩,如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現在又到2018年,全球金融業風險不斷累積,一些新興市場因貨幣錯配,期限錯配,導致風險,這是國際市場值得關注的問題。英國標準人壽董事長、巴克萊銀行副董事長秦智濤也表示,全球金融市場經歷的波動告訴我們,「灰犀牛」已經變得越來越顯而易見了。

在巴曙松看來,中國金融面臨兩個最主要風險:一是影子銀行監管。各類表外理財業務、同業業務、交叉性金融業務迅速擴張,這些表外資產的質量及回表可能產生的風險是不確定的。尤其是在分業監管時期,部分資產管理機構存在監管套利的可能。二是高槓桿風險,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和國有企業債務的問題。儘管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行長李若谷認為,無論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都會長期客觀存在,金融風險是絕對的,不發生金融風險是相對的。監管部門想要徹底屏蔽、覆蓋全部風險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的。

如何打贏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戰」?

巴曙松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分化非常明顯,究其原因是新舊動能轉換所致,人們可以看到GDP增長基本站穩了,同時內部的表現分化非常大,有些行業在收縮,有些在增長,經濟已經開始轉型了。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業能不能跟上轉變尤為關鍵,現在我們看到銀行的利差平均慢慢在收縮,而且舊經濟收縮的風險正慢慢釋放出來,新經濟的佔比關聯度又不大,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未來中國的金融業要高度關注經濟轉型過程中,金融業如何及時跟進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跟進,這些金融機構就慢慢被淘汰,成為金融體系裡面的「黑天鵝」,或者是「灰犀牛」。

阿斯塔納金融中心主席海拉特·克里姆別托夫說,當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增強監管,需要監管者發出更多的聲音來解決問題。「我們要關注持續的增長,通過建立基礎設施和樞紐中心,以此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進而使我們的貿易多元化,這種持續的增長能夠化解我們的風險。」

李若谷也認為,預防風險的關鍵是能否真正做好內部管理和風險預防,並且提升這方面的文化。「銀行內部的預防風險機制和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預防『黑天鵝』和『灰犀牛』的過程中。」

防範金融風險是否需要關閉開放和創新的大門?

與會代表表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防風險與開放、金融創新本身並沒有矛盾,需要防止的是違背發展現狀盲目開放與創新。

日本央行前副行長岩田一政談到創新型金融科技類公司時表示,目前部分經濟體內,宏觀審慎框架還沒有覆蓋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擴大監管的覆蓋度。此外,要繼續提升傳統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機構的交易安全性。

對金融創新來說,金融監管應與時俱進,既要關注傳統的金融領域,也要關注新的金融領域。海拉特·克里姆別托夫介紹稱,為關注金融市場創新發展,部分國家特別設置了新的監管區域,讓特殊的金融科技類公司得以嘗試新的監管模式或監管試點。

「貿易摩擦不會引發『灰犀牛』,也不會中斷中國金融開放的決心。」李若谷表示,貿易戰不太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在防控金融風險的同時,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國內市場巨大,通過內需拉動經濟同樣能解決很大問題。(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冷觀察工作室 郭牧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的精彩文章:

假日觀察丨雄安文脈傳千年
博鰲嘉賓眼中最期待的新技術革命

TAG: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