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改變世界的狗狗們——拯救小腳趾

那些改變世界的狗狗們——拯救小腳趾

那是1920年10月30號,倫納德·湯普森(Leonard Thompson),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躺在自己的床上,專心致志地做著兩件事:忍受飢餓、避免死去。

湯普森(圖片來源:diabetes.co.uk)

他肯定納悶過,自己和其他的孩子緣何如此不同,為什麼別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自己卻只能吞口水、咽空氣。

因為他是I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熱量攝入,是當時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案。如果不這麼做,他全身各大器官和組織,都會在高血糖的作用下,逐漸崩壞。他可能會失明,可能會患上腎衰竭,可能會因為足底血管與神經病變而不得不截肢;即使順利度過十八歲生日,他得心臟病的概率,也是常人的三倍。[1]

班廷

與此同時,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正在刨土。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一周前,他把訂婚戒指埋在了土裡。因為他的戀人,已經兩次退回了這枚戒指,而他擔心自己會忍不住,去第三次求婚。四個月前,他躊躇滿志地從多倫多市搬到了這裡,安大略省倫敦市,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在整形外科上取得突破,或者,至少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使他能夠鼓足勇氣迎娶自己的新娘。六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迫中斷自己的學業,參軍入伍,跑到半個地球之外當軍醫。[2]

很多很多年前,當他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最好的朋友,簡(Jane),死於糖尿病。[3]他在做護柩者的時候,便暗暗立下誓言——哪怕忤逆自己的父母,也要做一個醫生。

都過去了,如今的他,不過是一個單身漢,一個負債纍纍的退伍軍官,一個沒有病人問津的外科醫生。

為了貼補家用,班廷設法在西安大略大學找到了一份兼職教職。「設法找到「的工作,當然容不得挑剔,學校需要他講什麼,他就得講什麼。

挖出戒指以後,班廷忽然想到,第二天還有一個關於糖尿病的課。於是他翻出資料,開始準備。糖尿病的癥狀,他是熟悉的,童年的噩夢一直不曾放過他;但是,內分泌,實非他之所長。胰腺、消化酶、糖代謝,這些並不熟悉的字眼,無疑讓他頭疼。然而,他又能躲到哪裡去呢?

身上,是勞累帶來的酸痛;背後,是危機四伏的生活。

可能,也是因為死結太多,班廷迫切需要找一個能夠解決的問題,證明自己還活著,活著有價值。

他反覆咀嚼著那些論文,有兩段話在他心頭揮之不去。一段話出自C·L·斯塔教授的論文,「影響糖代謝的,不是胰腺,而是胰臟上的一小部分組織,也就是胰島「;另一段話則是美國病理學家摩西·巴倫說的,他曾經遇到一個特殊的病人,患者的胰腺壞死,但是胰島尚算完好。[2]

在輾轉反側之間,班廷似乎抓到了什麼,他匆忙在筆記上寫下:

「Diabetus(糖尿病一詞的筆誤)……狗胰管結紮,令狗存活,指導病變的腺泡從胰島中消失……嘗試分離這些內分泌液,以減輕glycosurea(糖尿一詞的筆誤)…… 「[3]

班廷的筆記(圖片來源:thenewspaper.ca)

麥克萊德

給學生上完課以後,班廷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生理學系主任,弗雷德里克·米勒。米勒教授是個大好人,班廷的工作是他介紹的,班廷的想法他也很是支持,不過,除此之外,他也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的了——他既不是生物化學方面的專家,又缺乏足夠的資金。

思來想去,米勒推薦班廷去找J·J·R·麥克萊德。

麥克萊德是糖尿病研究領域的「大牛「,既有面子,出過糖尿病教科書,又有里子,掌管著大量的科研資金。

於是,在兜兜轉轉了一大圈之後,班廷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多倫多大學,向麥克萊德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而麥克萊德呢?

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作為一隻奮鬥在科研第一線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胰島的說法並不新鮮,通過結紮胰管獲取胰島素的思路,也早就有人嘗試過了。正是因為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他們這些人,才把目光,從狗身上轉移到了魚身上。金槍魚等魚類的胰島組織,更為清晰、突出,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2]

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提純胰島素的難度,不會因為你是初學者就降低啊!

麥克萊德注視著班廷,他可以幫班廷,也可以不幫班廷。幫他多半沒有什麼好處,但是他那一身的狂熱,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幫他,似乎也沒有什麼壞處?

狗狗們

1921年3月11日,麥克萊德終於給了班廷想要的東西:一間實驗室,一些實驗設備,十條狗,和一個助手,查爾斯·貝斯特(Charles Best)。

近代以來的科學,建立在實證精神上。班廷的目標是治癒糖尿病,為此,他提出了兩個假設——在胰島內,有某種對血糖代謝至關重要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通過物理和化學手段提純出來。

為了達成目標、驗證假設,班廷必須分四步走:

首先,選一組狗,結紮它們的胰管,等腺泡完全萎縮以後,切除它們的胰臟,切片、提純自己想要的那種物質;

其次,另選一組狗,摘除它們的胰臟,讓它們無法代謝糖類、進而患上糖尿病,把第一步中得到的物質,注射到這些狗身上,檢驗提純物質的功效;

再次,假如提純後的物質真的可以改善糖尿病癥狀,就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最後,倘若臨床試驗也通過了,那麼,便可以進行最後一步,改善提純方法,造福更多的患者。

困難不僅是巨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一開始,班廷和貝斯特甚至連胰管結紮術都不太熟悉。隨著實驗的進行,十條狗先後死去,有些死於手術引起的感染、失血,有些則因為結紮失敗,不得不進行二次手術,然後死於感染……

無奈之下,他們開始從別人那裡購買狗,甚至親自動手,偷偷摸摸地抓捕流浪狗。最艱難的時候,班廷甚至不得不到表兄家蹭飯,或者去教堂,那裡提供免費的午餐。

班廷和實驗犬(圖片來源:gastroendonews)

比起這些,更讓他痛苦的,可能是那些狗。班廷是一個熱愛動物的人,尤其喜歡狗。現在,他卻不得不用這些可憐的小傢伙,驗證自己並不算成熟的想法。他可能問過自己,這一切究竟值不值得,如果結果證明自己錯了,這些狗不就白白「犧牲「了么?

也可能,他沒有,因為他一直沒有放棄,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實驗上。

冥冥之中,似乎自然規律也不忍心一直無視他的付出。1921年8月3號,班廷為,一隻實驗犬,注射了自己提取的物質。結果,就像他在無數個深夜裡曾經夢到的那樣,它的血糖降低了。班廷隨後將這種物質命名為島素(isletin)。[3]

隨後,班廷改進了自己的提取方案。他想到了腸促胰激素,這種物質可以刺激胰臟分泌消化酶,假如用它持續刺激狗的胰臟,就能把胰臟中的消化酶榨乾,最終,只剩下胰島素。

8月20日,班廷和貝斯特為92號犬注射了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胰島素,第二天,這條黃色的牧羊犬就能跑了……

榮譽與終結

1921年12月2號,湯普森被父親抱進了多倫多總醫院。此時的他,已經14歲了,體重卻不足30公斤。他的頭髮掉光了,腹部嚴重水腫,呼吸間,充斥著爛蘋果的臭味。

在忍受了那麼長時間的飢餓之後,他終於走到了生與死的邊緣。

1922年1月,班廷、貝斯特和麥克萊德決定為湯普森注射胰島素。很快,他的經歷和食慾恢復了,他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健康。[4]

麥克萊德也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摘去了192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

班廷呢?

在研究末期,他幾近崩潰,終日酗酒,甚至一度中斷了實驗。同樣是這段晦暗的日子裡,在朋友的鼓勵下,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轉變,不再為個人榮辱而鬥爭,轉而為所有患者謀取福利。

他也獲得了1923的諾貝爾生理學獎,隨後他宣布,與貝斯特平分自己的獎金。他沒有為胰島素申請專利,儘管這樣可以帶來大量的金錢。隨後,他研究起了癌症和溺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戰鬥機飛行員設計飛行服,尋找芥子氣的解毒劑。

1941年2月21日,他死於飛機失事。5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把他的生日,設立為世界糖尿病日。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 | 糖尿病[EB/OL]. WHO, [2018-04-01].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2/zh/.

[2]西婭·庫珀, 亞瑟·恩斯伯格. 突破[M]. 謝琨,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3]TAN S Y, MERCHANT J. Frederick Banting (1891–1941): Discoverer of insulin[J].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17, 58(1): 2–3.

[4]The Discovery of Insulin[EB/OL]. [2018-03-28]. https://www.nobelprize.org/educational/medicine/insulin/discovery-insulin.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清明又見雨紛紛,這些防雨神器的發明史你知道不?
認真的瘋子和聰明的冒失鬼——評《冒煙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齒》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