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見君: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專家
孫見君, 姜堰區溱潼鎮人,1987年7月畢業於江蘇化工學院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獲學士學位;1992年9月至1995年6月,在南京化工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在南京工業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南京林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分管科研工作。
孫見君長期從事過程裝備設計理論與流體密封技術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等項目近20項,先後發表論文110篇,出版專著1部,教材5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6件,軟體著作權7件,美國專利1件。 他還先後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南京市「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南京市32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和「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專家庫、教育部學位中心專家庫、江蘇省科技諮詢專家庫專家。2017年4月20日-23日,孫見君教授在第十三屆全國摩擦學大會暨2017年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作了題為「端面密封技術及其理論研究進展」的報告。
孫見君出席全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大會
近年來,孫見君鑽研項目主要有:從事燃氣輪機、核主泵等裝置的動密封技術研究。 高溫、高壓、高轉速是動力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等學科前沿關切的重大裝備,如核主泵、汽輪機、發動機等所面臨的典型工況參數特徵。面對高參數工況的常態化,常規機械密封、非接觸機械密封及其試驗技術因工作原理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裝備性能的提升和新型密封的開發。在企業委託攻關、國家及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資助下,通過研究,提出了自泵送流體動壓密封理論,發明了自泵送流體動壓型、剖分式、上游泵送等高端密封技術與產品,以及為優化其性能的試驗裝置,並得到企業量產,有效提高了機械密封承受溫度、壓力、轉速和長周期運行的能力。
在密封理論與技術方面,孫見君發明了螺旋槽在其末端與圓弧槽巧妙組合的上游泵送密封技術,利用螺旋槽內阻塞流體在螺旋型槽線凸面作用下增速並沿螺旋圓弧組合槽線產生的剪切流以及由外徑高壓與內徑側低壓形成的壓差流的平衡,實現了上游泵送密封的零泄漏和零磨損。提出了泵出式自泵送流體動壓密封理論,打破傳統非接觸機械密封楔入式流體動壓形成機制,摒棄了現有干氣密封和上游泵送密封需要輔助阻塞流體供應系統的瓶頸;發明了自緊型剖分式機械密封結構,解決了傳統剖分式機械密封結構複雜、適應性差等問題,實現了大尺寸、高壓工況密封的便捷安裝和低泄漏運行;建立了螺旋槽類流體動壓型機械密封動靜環參數化建模軟體,設計出自泵送流體動壓型機械密封,並面向高端裝備,開發了無內漏軸向力自平衡的離心式流體輸送裝置和鈉冷快堆核主泵用雙端面流體動靜壓機械密封。
孫見君與薛群基院士合影
在試驗技術及裝置方面,孫見君提出了基於「軸套傳動力矩與靜環阻力矩平衡」原理的機械密封端面摩擦扭矩測量方法,消除了傳統測量方法中軸承摩擦力矩隨軸向力和速度變化對測量精度的影響;發明了一種機械密封端面間軸向力測量方法,為揭示運行過程中密封比載荷的變化規律提供了條件;發明了擬合靜環軸向孔深梯度下熱電偶測量值的端面摩擦溫度測量方法,解決了機械密封端面摩擦溫度無法準確測量的難題;發明了基於B超三線黑白點陣圖技術的機械密封端面磨損量在線測量方法,打破了端面磨損量測量需要停機解體測量的傳統程式;發明了變工況機械密封試驗機密封腔殼體軸向鎖緊裝置、穿腔軸套結構和被測密封雙件對稱布置方式、以及保障機械密封端面摩擦扭矩等參數無線傳輸測量時無線發射模塊和感測器長周期供電需求的隨軸轉動感測器自供電技術,開發了基於LabView的數據採集系統程序軟體,建立了測量範圍覆蓋0-12000rpm,0-10MPa,0-150℃的機械密封性能測試裝置,大幅提升了被測機械密封的工作壓力和測量精度等關鍵指標。
孫見君在德國考察
孫見君對於試驗技術及裝置的發明,為高端機械密封開發與性能優化奠定了技術基礎。他先後申請中外專利30件,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5件、美國專利1件、軟體著作權3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SCI、EI論文12篇。項目成果在江蘇益通流體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華青流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得到推廣應用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來源:姜堰政協文史委
點個贊再走唄
↓↓↓
TAG:姜堰政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