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百歲:社會平均壽命

健康百歲:社會平均壽命

前文《古今中外長壽明星》提到了諸多有關長壽的個例,本文將談談實際生活中的社會平均壽命。

從我國有關歷史資料查得:夏商時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18歲,東漢時為22歲,唐代時為27歲,宋代時為30歲,清代時為33歲,20世紀40年代時為35歲,解放後至1957年,國人壽均上升至57歲,1981年68歲,1985年68.97歲……至今已超過76歲。

歐洲人的平均壽命在公元前4000年為18歲,公元前2000年為29歲,文藝復興時期為35歲,19世紀達到40~45歲,20世紀20年代是55歲,發展到80年代已達72歲。

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TO)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壽命為76.1歲,全球排名第53位。排名前三的為:日本(83.7歲),瑞士(83.4歲)和新加坡(83.1歲)。此外,前十的還有:澳大利亞(82.8歲),西班牙(82.8歲),冰島(82.7歲),義大利(82.7歲),以色列(82.5歲),瑞典(82.4歲),法國(82.4歲)。排名前二十九名的平均壽命皆大於80歲。

目前按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壽命約為69歲。我國人均壽命已超過75歲,加上百歲老人的比例在飛速增長,終有一天可以達到「長壽之國」的標準。從個人來說,爭取長命百歲已非難事,但要使億萬國民的平均壽命增至百歲,恐怕還是萬里長征剛剛走完第一步!

延年益壽、永葆青春,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願望。人們在奮鬥中探索,在探索中奮鬥,大致兵分兩路而齊頭並進:一是致力於「抗衰老」,努力享盡天年;二是用科學的方法努力延長人的自然壽命,作生命之大拓展。對於「延壽」的努力,目前在科學界又有幾種不同的見解:

一是對提高人類的自然壽命抱樂觀而又積極的態度。

認為人體的衰老死亡是有原因可找的,除了外來的社會因素外,絕大多數是因為消耗、基因變異、活性氧增加等根源於高等生物最基本功能(新陳代謝與細胞分裂)的問題。所以可以設法用「節制能量釋放」(如降低體溫)、「減緩心臟跳動」、「移植長壽基因」、「修補細胞分裂後自然收縮的染色體端粒」、「有效地對付自由基」等科學方法來抗衰老、延長生命周期,甚至可以想像到把人的壽命延得很長很長。

二是對人類能否抗衰老而把壽命提高到自然限度持消極態度。

考察一下近十萬年的人類進化,就會發現自然生命並無絲毫變更,衰老的進程無法消除。相反,生活在深海里的巨魚和北美洲的龍蝦,卻始終沒有衰老現象,這是一種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

三是期望人類能長生不老。

這在我國古代有過不少浪漫的想像,而現代人想把想像變成現實。這本無可厚非,但也應防走入歧途。法國有個打著科學研究旗號的「邪教組織」。教主原名克洛德·沃利翁,1946年出生於法國維希市,曾在法國一家專門報道汽車賽事的雜誌當記者。他自稱於1973年在法國克萊蒙菲昂市附近的一個火山口中心與「外星人」邂逅,「外星人」告訴了他「人類起源的真相」,即不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也與達爾文所說的進化無關,而是「外星人」於2.5萬年前在地球上複製了人類。他改名「雷爾」,成立一個「雷爾運動」組織,近四十年來已網羅信徒55000多人,遍及全球84個國家,其中不乏科幻迷和許多科學家。「雷爾運動」反對《聖經》上說的「創世主」,而認為人類可以複製自己而成為「創世主」。所以在人類遺傳基因工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開始大搞人類克隆活動。一個名叫布瓦瑟利耶的法國女科學家(「雷爾組織」成員)即於2002年12月26日(即西方人正在歡度「聖誕節」期間)宣稱已製造出人類第一個克隆嬰兒,取名「夏娃」。目的是要本著「雷爾」的宗旨進行實踐,證明:人類將在克隆技術中找到永生之路。

科學界對此普遍持懷疑和反對態度。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0多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克服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科學界曾普遍認為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直到20多年後的2017年11月,中國科學家克隆出「中中」、「華華」兩隻克隆猴,它們的「故事」於2018年1月登上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而之前的「雷爾運動」拿不出任何證據證明「夏娃」這個嬰兒的存在,更不用說作為克隆嬰兒的證據,顯然是一出為了博眼球的鬧劇。

四是對長生不老持反對態度。

認為真正的長生將意味著社會的停滯,進化的終止,並非人類之福。如全世界人均壽高100歲,人口即將達到150億,這對地球上有限的資源來說已形成巨大壓力,再要「長生不老」如何得了?

冰隅認為,目前由於人類平均壽命離「天年」甚遠,不能「盡數」是生之遺憾。但講究「養生之道」,並非僅僅為了增加壽命,而是為了「提高生命的質量和生活的質量」。「養生」是一種文化。如果僅是為長壽而說長壽,為健康而說健康,離開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就不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就會顯得索然無味!

「養生之道」涉及生理健康,因此,醫生、運動專家的忠告很受歡迎。但「養生之道」屬於源自東方的一種獨特文化,無論醫生如何談防病、治病,運動專家如何談鍛煉身體等也只不過屬於「醫學保健」,絕不能代替「養生」。這也是談養身開宗明義要從中華傳統文化談起的一大原因。

談「養生」當然要研究如何避免「未老先衰」。人們常說的「衰老」有兩種情況:一是正常的生理性衰老,人體的各種器官功能逐漸降低直至喪失。這是每個人必須坦然面對的現實。二是由各種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人們可以通過治療和調養進行避免或者努力恢復健康。講究「養生之道」不僅可以避免早衰,而且可以使在世之人活得更充實,更健康,更能享受人生的快樂。

「養生」離不開社會。寶貴的「養生之道」來自社會實踐中無數人的經驗總結,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此,有個別人追求自身的「健康長壽」而避世人之干擾,去深山老林獨自修鍊,也許真能延年益壽,但既已遠離塵世,其個人的收穫已毫無社會意義,不足為訓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隅談易 的精彩文章:

TAG:冰隅談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