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化山寨的傳奇故事

德化山寨的傳奇故事

原標題:德化山寨的傳奇故事



土坂寨曾經的圍牆


德化地處閩中,是閩南沿海通往閩北等地的必經之路,歷來為兵家爭奪之地。據文獻、史料記載,德化曾有過上百座山寨土堡。這些山寨,有的是軍隊為守護要塞而建,有的是當地鄉民為避戰亂、匪患而建,也有的是土匪的據點。如今,山寨大多荒廢破敗,但它們背後卻藏有不少故事。連日來,記者多方走訪,試圖揭開這些山寨面紗。


【兵家要塞——塗坂諸寨】

塗坂寨(也叫「土坂寨」),位於德化縣潯中鎮蒲坂村。蒲坂村位於德化城西,土坂寨扼守德化縣城進出要道,歷來為兵家爭奪之地。


守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德化縣誌記載,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初八,鄭成功之子鄭經總兵黃雲率部三千攻土坂寨,清練總李寅球固守,各鄉十一寨合力助守,相持二十日久攻不下。鄭部死傷200餘人。寅球見其英勇善戰,自動納款賠償求和。這段史料記載,鄭成功長子鄭經曾派部下總兵黃雲率部攻打清兵固守的土坂寨,並取得勝利。


不只是兵家爭奪,土坂寨也屢次為德化人民抵擋住土匪的襲擾。


德化地處偏僻,古代匪患多,土坂寨千百年來忠誠地守護著當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蒲坂村老人會副會長劉建國介紹,當地人叫土坂寨為土坂城,在他的記憶中,土坂城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城內有十多畝,可容納幾十戶人家。當時是全村村民躲避海匪、草寇的地方。一旦有海匪、草寇來襲,村民們就會跑到土坂寨躲避,直到匪徒離去。


傳說清康熙年間,草寇和蓋揚言:「要打土坂城,才吃天光早(早飯)。」和蓋帶領未吃早餐的匪兵浩浩蕩蕩向土坂城進攻,鄉勇帶領村民奮力反抗。匪兵久攻不下,敗退。


交通要道上防禦工事多


劉建國說,蒲坂村是進出德化的交通要道,在這一帶防禦工事很多,在土坂寨對面的山頭上,有一個旗頭寨,在數公里外,另一座挺拔山峰上還有竹筍寨。


兵家要塞,意味著戰火多,土坂寨也是如此。蒲坂村村民也屢遭戰亂襲擾,甚至失去生命。


蒲坂村村民劉永和的奶奶,就是戰亂的受害者之一。劉永和說,他小時候聽爺爺說過,1949年以前,曾經有兩支軍隊分別佔據著土坂寨和旗頭寨,時不時發生摩擦,互相打槍射擊,奶奶就是在菜園裡摘菜時,被流彈擊中,不幸遇難。

「這一堵牆曾是土坂寨的城牆。」日前,記者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來到土坂寨,尋找烽火連天歲月中留下的遺迹。劉建國指著村口一處用大型鵝卵石修築而成,長滿青苔、藤蔓的牆基說,這堵石牆只是城牆的地基,上面還築有泥牆。這堵圍牆外有一條溪流環繞,如同縮小版的護城河。整個土坂寨就被保護在這圍牆內。如今,城牆有的坍塌,有的則成為村民房子的基礎。



航拍下的桂陽鄉太平寨


【為抗擊土匪而建——太平寨】


德化縣桂陽鄉的古寨堡眾多,其中桂陽村曾顯赫一時的太平寨最為出名。太平寨雄踞在距離德化縣城60多公里,海拔1048米高的睡仙山上,是德化現存歷史最古老、佔地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寨之一。如今還有5戶人家30多人住在裡面。不過大部分人平時都在外工作,常住在寨子里的不足10人。


沿著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上,記者來到寨門前,山寨四周險峻陡峭,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歷史上曾為林氏族人為防禦賊寇起了重大作用。山寨海拔高,常年雲霧繚繞,寨的四周樹木蔥鬱、雜草叢生。前些日子,林氏族人把古寨開闢了一番,寨體顯露。


依靠太平寨抵禦匪兵


據林氏後人林廉合介紹,寨子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當地望族林氏聚族興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四月,林桂峰繼任太平寨寨主後,修葺擴建山寨圍牆,新建東西兩座城門。太平寨曾先後4次重修,基本形成現在佔地9600多平方米、寨牆高1.8—15米、周長約400多米的格局。


寨內高牆壁壘森嚴,並掘有其深莫測的古井,泉水清冽。戰時,全族人依寨據守避亂,以檑木矢石迎敵,人人皆兵。在舊時兵荒馬亂的年代,善良的林姓族民興建這種帶有軍事防禦性質的山寨,寄託他們祈求太平安寧的願望,故命名為「太平寨」。


據當地史書記載,林天洪,號桂峰,桂陽人,文武全才,是明代嘉靖年間的貴湖裡長,兼桂陽太平寨甲總。當時貴湖裡下轄現在的桂陽、曾坂、湖頭、李田、彭坑、溪洋等處,地廣人稀,匪賊出沒無常。

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漳汀農民軍蘇阿普攻城,林天洪帥率眾堅守太平寨三年,使民不受害。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五月,楊龍崗把總率兵剿匪,至桂陽與林天洪聯絡。林天洪率領當地民勇配合官兵追擊,大獲全勝,並藉機徹底解決匪患。


打造特色旅遊項目


據林氏族譜記載,清代太平寨最盛時有房屋27座,內有林氏宗祠、祖厝、藏書樓、店鋪等,共65戶近500人。林廉合介紹,寨中仍完整保留一座早期的兩層閣樓——「名士樓」。明清兩代,「名士樓」人才輩出,有「三舉人一進士,七子八秀(父子皆秀才)」之美稱。


「以前,大家都住在寨子里,太熱鬧了,許多孩子一起玩,很開心。」 林廉合說,林氏後人分住在另外幾座民居里,大家和睦相處。600多年過去了,太平寨保住了林氏族人的平安。如今太平盛世,太平寨已失去其軍事意義。林氏族人也陸續告別交通不便的山寨,移居山下或進城建家。


桂陽鄉黨委書記蘇宏斌說,桂陽鄉將充分挖掘當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融入德化「全域旅遊」格局,以涌溪「水寨」為龍頭,串聯起周邊如霸王寨、駙馬寨、大帽寨等,打造 「『寨』見桂陽」特色旅遊項目,帶動村民收入。



大多數山寨房屋破舊,少有人居住。


【藏身深山中——林青龍土匪寨】


在德化,還有一座山寨可謂臭名遠揚,也因為據傳藏有巨額寶藏,吸引了許多當地人前往探秘尋寶,這就是林青龍位於德化縣美湖鄉龍湖山深山密林處的土匪寨。


林青龍,是軍閥、官僚、地霸、土匪四位一體的代表人物。自1911年投靠蘇益至1951年覆滅,活動了四十年。有關部門曾對林青龍的罪行作了初步的調查:他所霸佔的土地僅德化尊美村就有550多畝;擁有房屋大小十三座;燒毀民房,僅1920年和1933年兩次火燒赤水街,就有300多戶遭殃,700多人無家可歸;1916年、1918年、1921年軍閥三次圍剿林青龍,尊美村因受株連被燒毀民房283座;此外,林青龍還殺害了難以計數的人。

所謂狡兔三窟,林青龍不僅有多處房產,他還在美湖鄉的龍湖山深山密林中,經營著一座山寨。據傳林青龍預感自己難逃一死,將大量金銀財寶秘密埋藏在美湖鄉的龍湖山深山密林中。


林青龍精心經營的山寨位於龍湖山脈的石卒山中,記者曾經和當地村民探訪過這個著名的土匪寨。


林青龍的土匪寨藏身於深山中,車行至無路時,還要沿著崎嶇的小道,往山上攀爬一個半小時。這個依山而建的基地,林青龍讓人用石塊壘起地基平台,平整山地,然後再修建防禦工事。粗略計算,這樣的平台共有6個,佔地數千平方米。時過境遷,如今這些往日的「土匪窩」早已被夷為平地,只留下層層用石頭壘起的長滿高大樹木的基台。


與同片樹林地面上幾乎不長雜草不同,基台地面上奇怪地長滿整齊的箬葉竹。當地村民老許解開謎底:挖寶的人把整個「土匪窩」挖了不止一遍,或許是人們的「鬆土」,為這些箬葉竹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國寶村下尾山上的下井寨內,還有一棟破敗的房子。


【為抵禦倭寇而修——國寶下井寨】


在戰亂的年代,「太平」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了桂林鄉的太平寨,德化還有幾處山寨也是以「太平」命名。其中德化縣國寶鄉的葉氏太平寨也曾庇護著一方鄉民。


在國寶鄉國寶村,還有一座山寨,當地鄉民曾靠他抵禦了上千名倭寇。


葉氏太平寨立規「入寨不殺人」

葉氏太平寨,位於德化縣國寶鄉國寶村石竹山頂峰,海拔1096米。


《國寶葉氏族譜》載:明·崇禎甲申年即清·順治元年(1644年)建,咸豐三年(1853年)重建。石築,四周石垣內架住屋兩棟。正門上立橫石碑一方,題曰「葉氏太平寨」。


德化縣教育局高級教師葉志向,是國寶鄉國寶村人,他業餘時間喜歡研究家鄉的歷史,對國寶的山寨情況也比較了解。據他介紹,國寶葉氏主要居住在國寶村和佛嶺村,兩個村範圍內有山寨5座,分別是葉氏太平寨、下井寨、高寨、水尾寨和鄭氏族人所建的洋頭寨。這些山寨都是當地鄉民為了躲避戰亂而修建的。


葉氏太平寨建於明末清初,當時戰火紛飛,葉氏先人為保全族人而修建。後來局勢穩定,葉氏族人就回到村子生活,太平寨漸漸荒廢。到太平天國時期,再次發生動亂,當地村民重修葉氏太平寨避難。民國時期,地處閩中的德化,匪患四起,村人再次到太平寨避難。據當地村民介紹,葉氏太平寨曾設規矩「入寨不殺人」,即只要人進了山寨,就不允許殺人,也不會被殺。


如今,葉氏太平寨早已經荒廢,通往山寨的小路也被草木遮掩。


據今年72歲的村民葉維聘介紹,從國寶村到葉氏太平寨路途遙遠,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現在連路都沒有了。


「太平寨寨門還在,還能看到『太平寨』三個字。」葉維聘回憶,前些年,石竹山山林失火,他上山幫忙滅火時,就看到太平寨,不過太平寨內的房屋早已經倒塌,只剩下一些圍牆、石基。


臨時築寨抵禦千餘倭寇


在國寶村水尾山上,還有一個名叫下井寨的小山寨。德化國寶鄉民曾依靠這個山寨,抵禦上千倭寇的襲擊。


《德化縣誌》記載:德化縣汛,兼轄岳尾、高洋……水口、郭坂等塘,領馬步戰守兵100名。作為一條進入福建腹地的交通要道,國寶也成為兵家往來的通衢。明朝時期,我國沿海倭寇泛濫,有倭寇曾深入福建腹地搶劫掠奪。


據《德化縣誌·武衛志》記載: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倭寇千餘入德化,至下涌攻寨,半月余弗克,倭乃扶傷出,郭坂(註:國寶舊稱郭坂)時方築寨,基高四五尺,鄉民集其上,負竹筏屋門以御矢石,竟日不避,倭亦重傷歸營,民乃下拾戰具。次早,倭見之,輒去,過邑西門,往攻仙游五十餘日,總兵戚繼光援至,倭遂潰。


下井寨距離村子並不遠,修建在一個陡峭山峰的頂部。山寨並不大,佔地一兩畝,寨子外圍,有一道結合山勢修建而成的圍牆,將山寨構建成易守難攻的「堡壘」。記者在下井寨看到,寨內還有一棟佔地約100平方米,土木結構,早已經破敗的房子。房前的空地被村民種滿了油茶樹。據介紹,這棟房子是新中國成立後,村民建的。早先村民抗倭時遺留下來的,只有草木叢生的石砌圍牆牆基。


國寶多山寨,這與當時的動亂時局有關,與國寶人重視練武健身也不無關係。據葉志向介紹,國寶葉氏除了重視文化教育也尚武,僅在清代就出了葉芬、葉宗賢、葉秉鈞三位武舉人,其中葉芬為清嘉慶乙卯科中武舉人第二十一名,庚辰科兵部會試挑選總千衛。


德化類似為抵禦匪患而建的山寨很多,例如美湖鄉陽山村午馬山,有一座名為高龍寨的山寨,舊志載:「清初寇亂,里人陳為高率壯築之,三日而成,集合近鄉為唇齒,寇莫能犯。內有虯松,大數抱,今猶蒼翠。」位於德化縣城郊大龍山的唐寨,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縣城築城牆以前,與龍山二寨俱為附近鄉民避兵之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吳音寧事件發酵 柯文哲:人是「農委會」塞的
北農之亂 陳景峻請辭董座、吳音寧不動如山

TAG:台海網 |